我們聽過無數的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韓寒
孩子看過許多的書籍,卻依然寫不好作文。——焦慮的父母
長久以來,咱們國家很多父母包括老師都認定一個道理并堅決灌輸給了孩子:看書多了自然會寫好作文。所以他們要求孩子從小就進行大量閱讀,經濟條件好的家長還給孩子買了各種各樣的書籍家裡幾個書架都擺不下,内容涵括文學地理曆史科學,無所不包;家庭條件稍微差一點,但又對孩子學習很上心的家長則是一有空就帶孩子到圖書館看書。
家長認為,看了那麼多書,孩子應該能寫好作文了吧?什麼,還寫不好?那肯定是看的書不夠多,一系列名家作品立馬安排上,逼着孩子繼續看,指望着孩子哪天看書看着看着就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脈,變成一個作文小行家。
看書多了真的就能寫好作文嗎?其實不然。
書看多了知識面變廣是肯定的,但是和提高寫作水平還真沒有必然的聯系。有些人通過閱讀提高了寫作水平,也有人看完之後馬上就忘了,還有的沒忘,知識也許儲存在他的腦子裡,卻付諸不到紙端,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根據看書人群目的性及需求性,我把它分為幾個類别。
一、想通過閱讀提高寫作水平的人(大部分是學生)。這一類人也是我今天要談的重點對象。
針對學生的閱讀,家長們除了想增加孩子的知識面,還有一個不容否認的功利性目的:想通過閱讀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為孩子從小到大的語文考試取得好成績提高砝碼。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還意識到,寫作水平不僅是影響語文科目,也會影響到英語科目的寫作,甚至還影響到一些文科類(如曆史)的大題作答。
盲目地閱讀,想靠量變轉成質變提高寫作能力是不可取的,首先我們要杜絕以下閱讀錯誤。
閱讀錯誤01:好看書,而不求甚解
這種情況在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太常見了。孩子因為年紀小,思考能力還沒那麼強,很多時候他們把看書隻是作為一種消遣,看書時他并沒有去仔細地思考這篇文章哪裡寫得好,作者為什麼這麼寫?那個年代的寫作背景怎麼樣?作者想要表達什麼意思或者表達什麼思想情感?隻有帶着這些問題去讀,才算真正的閱讀。
改變——
1.閱讀時要多思考多總結。思考作者的行文結構,寫作目的,寫作背景,總結作者的好詞佳句、修辭手段,找出令你印象最為深刻的文字。
2.有條件的話把好詞好句抄下來、背下來,然後再模仿他的句式,自己寫一寫。
所謂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破就是破解理解的意思,不理解下筆如何能形成自己的文字。
閱讀錯誤02:沒有篩選,什麼書都看很多家長為孩子買了一大堆書,指望着孩子看完之後寫作能力提高,那是因為他從根本上就沒有真正明白閱讀什麼内容才能和寫作水平産生聯系。
漫畫、科普、流行小說,這幾類看得再多孩子寫作水平也不會提高。前二者就不說了,流行小說一般偏重于情節構造,文字淺顯易懂,便于人閱讀,人看完之後往往隻對情節有印象,對裡面的優美文字沒有任何印象。
對寫作水平有幫助的書籍——文學類、名著類。這類作品對文字往往經過了精雕細琢,寫景寫人寫物往往能引起人共鳴,優美的文字也讓人忍不住一看再看。許多孩子很抵觸這一類作品,覺得很無聊,但想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這類作品是必不可少的。
改變——
多看文學類書籍,精讀名家著作,看完多思考。
二、想通過閱讀充實自己,擴充知識面,沒有寫作需求的人。
這類人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學習精神,他們想了解自己感興趣的更多知識,他們的目的是能把看到的知識儲存到腦海裡,需要時能應用到生活中,他們的閱讀要點隻是記憶,沒有寫作需求,所以讀再多書也不會寫作好,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寫論文查資料,養花了會去看看教人養花的書,工具書百科書是他們的最愛。
三、想通過閱讀打發無聊時間的人。這類人的閱讀效率是最低的。他們看書隻是打發時間的一種手段,看的時候既沒有思考也沒有加強記憶,往往看完一段時間就會完全忘記内容,屬于無效閱讀。如很多人看網上流行的一些霸道總裁小說,玄幻小說就是存屬娛樂,這類人沒什麼好說的。
有家長就問了:“我們的孩子真的很想寫好作文呀,單靠閱讀不行,還有什麼好方法呢?”
我覺得想寫作好除了多閱讀外,其實還有很多方面要注意,與閱讀是相提并列的。許多家長不知道,所以隻專注在閱讀這一塊。隻閱讀,永遠沒有辦法讓孩子的寫作水平大力提高,到了高年級這一點會更加明顯。
隻有同時做到下面這幾點,才能成為真正的寫作高手。
1.大量閱讀文學類書籍(上文已說過)看完還可以鼓勵孩子寫讀書筆記,讀後感。
2.從小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我之前的一篇關于如何把我自己兒子培養成為學霸的文章中已經提過,從小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很重要,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孩子将來的寫作能力。人要表達一件事情的步驟是:在腦子裡想好——用語言說出來,這是語言表達;在腦子裡想好——在紙上寫出來,這是文字表達。語言表達和文字表達貌似并列的,沒有什麼聯系,但實際上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很關鍵:必須先在腦子裡想好。這就是邏輯思維能力,不同之處在于一個用語言來展現一個用文字來展現。展現的手段不一樣,但是展現的内容是一樣的。所以從某方面來講可以直接把會說等同于會寫。
而當孩子小的時候還沒有學會寫字,當然不能直接鍛煉他的寫作能力,這個時候培養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就非常重要了。
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有很多方式:讓孩子複述繪本,複述故事,複述他在這一天裡面遇到的人和事都可以。在複述的過程中,他的腦海裡會首先形成一個清晰的邏輯,以便語言表達方式能夠流暢。等到他會寫字之後,把腦子裡的想法用文字記下來,這就是寫作了。因為寫字速度比說話慢,他在寫的過程中大腦運轉,還能不停地對自己的文字進行潤色,把口語化的文字轉化成為閱讀更舒适的書面語,這就是寫作能力的提升。
3.培養保護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力重要嗎?當然重要。聯想推動未來。不管是發明創造,還是寫作都需要想象力。童年時期的孩子是最有想象力的,但很多家長往往在不知不覺間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比如說孩子在畫畫的時候,畫了紫色的太陽、綠色的天空、黃色的雪花,這是他腦海裡想象的自然的樣子,因為他對自然還缺乏一個明确的認識。這時候聰明的家長就應該鼓勵他,誇獎他想象力豐富,并且提醒他下次可以觀察一下他畫的這些東西真正長什麼樣子,而愚笨的家長隻會硬性地告訴孩子他畫錯了,強行要求孩子改過來,把太陽畫成紅色,雪花畫成白色,天空要畫藍色。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想象力就已經被父母在不知不覺中無情地扼殺掉了。
很多人到了小學高年級喜歡給孩子上作文提高班。還總結了一套一套的經驗,比如教一個班孩子用五感法——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寫景,寫完後單獨看,你覺得每個孩子寫的都不錯,但是當你把他們寫的作文擺在一起比較,就會發現所有人的作文視角看起來幾乎沒有太大差别,甚至有可能他們還會用到相同的比喻句。這樣寫出來的雷同作文,也許中高考中能拿高分的,隻有那個被老師第一個批改的幸運兒吧。
4.注意觀察生活,寫作不能脫離生活,生編亂造,要有真情實感。所謂的藝術來源于生活,好的文學作品從來沒有脫離生活單獨存在過。寫下《大衛·科波菲爾》、《雙城記》的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堅持到街頭觀察行人的言行舉止,積累了豐富的生活資料,從而創作出了許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充滿華麗詞藻脫離生活的作品,曲高和寡引發不了人們的共鳴,更不可能像優秀作品一樣被人廣為流傳。
某位作家曾為了寫一本關于老師的書,他深入高中調研了許多老師,近距離觀察他們的工作,最後寫出來的文章引發了讀者強烈的共鳴,得到了教師群體的認可,這就是觀察的力量。
讓孩子觀察看到的人,遇到的事,路過的風景,留意不同職業、不同性格的人特有的語言動作,積累了這些素材以後,再寫人寫事寫景是不是簡單多了?
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帶孩子到各地旅遊,體會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培養孩子的生活閱曆,不僅可以開拓眼界,而且對提高寫作也有作用,你會發現孩子寫作的視角會更為獨特,内容會更為豐富。
旅遊之後,家長要及時的鼓勵孩子把它記錄下來。比如事後寫一些遊記。
5.作文寫完多推敲修改這一點很多人往往會忽略,其實好的文章真的不是一氣呵成,一蹴而就的,往往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精雕細琢。很多孩子寫完作文以後也就粗略地檢查一遍,看看有沒有錯别字而已,他們沒有仔細地從頭到尾再讀一遍。
很多名家寫作完都會反複閱讀,精簡不必要的文字,更換不恰當的形容詞,修改句子的順序等等,至少經曆三五遍修改覺得沒有問題了才會滿意。所以為什麼我們很多時候看名家散文,覺得他的文字非常簡短,用的辭藻也不華麗,但是閱讀之後你會覺得很舒适,仔細思考還會發現他們通過文字想要傳達的心情或者思想,你不知道,這往往是作者經過千錘百煉後想要展現的效果。
這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也許就是唐代詩人賈島,他為了一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的“敲”字該用“推”字好還是“敲”字好反複思考琢磨許久,最後才決定用敲字,這就是“推敲”一詞的由來。大詩人寫詩尚且要反複推敲,更何況我們呢?
總結:所以家長們不要僅僅認為孩子多閱讀就能寫好作文了,要同時做好多閱讀、多思考、多觀察、多寫作、多修改才行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