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人多的地方,害怕和人打招呼,能發消息絕不打電話,甯願在家待着也不想出門,出門必須戴耳機……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會頻繁出現以上場景?
如果這種擔心别人的評價,以至于不敢去人多的場合,害怕跟人打交道,甚至把自己隔離成一座孤島。可能你患上了社交恐懼症。
當然這個結論不是我的主觀臆測,而是根據《害怕陌生人》這本書的評估指南,給出的結論。
根據“評估你對他人的懼怕”這個社交焦慮症的問卷調查表,将兩欄28個空格裡填寫的分數相加,就能了解你對他人懼怕的程度。
評估你對他人的懼怕
一、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害怕陌生人》這本書給出了社交恐懼症的解釋。
焦慮是每個人都能體會到的感受,我們面對他人時候,如果偶爾感覺輕微焦慮,這種反應是正常的,可能會影響某些社交關系。這是社交焦慮症。
但如果出現下列情形:
你被迫逃避諸多社交場合;
即使你多次面對他人的場合,你仍然無法放松警惕;
經常會感到恐慌和羞恥;
你的朋友寥寥無幾,很少與人交往。
這種病态的社交焦慮症稱為社交恐懼症,是真正的心理疾病。
二、如何克服日常生活中的社交恐懼症
作者在書中指出,據最新研究,至少有2%~4%的人患有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是最為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也是最不引人注意的疾病之一。
一般的患者更多的傾向于放任自流,或者将恐懼症掩藏起來,并且接納這種疾病。這樣不利于治療。應該配合醫生藥物治療,必要時輔以心理治療。當然治療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
2.換個角度看問題
有句話說得很好,“隻要你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适用于很多“社死”現場。
社交恐懼症患者通常以為:人們會看穿自己内心的不适;對方會因為他們的脆弱或局限性而負面評價他們;這種負面評價是不可挽回的災難。
事實上,人們不總會看穿患者的不适。即使對方注意到患者表現得輕微不适,這種表現出的困惑的言行未必就會遭人排斥。最後,即使對方做出了負面評價,也無須将其視為無可挽回的災難。
患者應降低對自己的過分要求。沒有人是完美的,容忍自己的平凡。
3.面對懼怕,克服羞恥感
面對懼怕:懼怕經常出現在參加社交場合之前和置身其中的時候。特别是置身社交場合的時候,大多數人都體會過社交焦慮。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社交焦慮症無處不在,我們要學會不再關注自己,将精力集中在場景裡的其他事物上,焦慮會慢慢變成背景中的噪聲,最終消失殆盡。
克服羞恥感:社恐患者的羞恥感就像是赤身裸體地參加晚會或和别人交流。怎麼辦呢?
和焦慮一樣,羞恥感在治療初期很難清除。患者首先要戰勝自己才能控制羞恥感及其影響。
控制羞恥感,也就是說不再将其廣而化之。不進行自我摧殘,可以試着從建設性的角度來進行自我批評。比如鼓勵自己:“下次,我應該盡量在更多的人面前發言”。
4.不再逃避
逃避令人尴尬的場合是種本能,然而,每一次逃避都會加重或維持患者的社交恐懼症。越逃離,就越無法面對。
患者需要配合醫生進行“面對訓練”。面對訓練應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
結語:
這本書的作者克裡斯托夫·安德烈和帕特裡克·萊熱隆都是巴黎聖安娜精神院醫生,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克裡斯托夫·安德烈同時是法國著名心理學家、暢銷書作家。著有《我們與生俱來的七情》《無處不在的人格》等心理學書籍。
這是一本寫給社恐患者的福音書。書中兩位作者借助多個具體案例,結合其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思考,描述了長久以來不計其數的人們難以言喻的痛苦,并深入剖析其原因和基本原理,為每個人走出社交恐懼症指明方向。
這本書打破各個領域裡人際關系的良性束縛,幫助每一個人更好地生活,更加誠實自如地表達自己,讓我們不再害怕陌生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