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昭陵是我來到鞏義探尋的第一個北宋皇陵,它位于鞏義市的中心位置,所以待遇要比其它幾個皇陵好上很多,當時正值中午,溫度高到了三十八度,計劃先去隔壁的鞏義博物館拍拍照避避暑,等涼快了再進永昭陵。誰知道鞏義博物館不按常規出牌,中午從十二點休館到下午三點才開門。而我的時間有限,隻好頂着大太陽先進了永昭陵。
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趙祯的帝陵,說仁宗皇帝其實沒幾個人聽說過,但是換一種方式,講講故事,告訴你他是“狸貓換太子”當中那個太子,你突然間就有印象了,這就是明清小說演繹曆史後帶給我們的通俗性。宋仁宗當了四十二年的皇帝,是兩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宋朝經濟得到了空前發展,創造出了“清明上河圖”中的繁華場面,産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紙質貨币“交子”。
前面寫到了永昌陵和永熙陵,按順序是應該輪到第三位皇帝宋真宗的永定陵的,但是永定陵是我鞏義之行唯一沒有進入的北宋皇陵,收20元門票都是小事,主要是不允許拍照,這一點對喜歡拍照的我來說幾乎就等于将我拒之門外。所以直接跳過永定陵。
永昭陵被開發成了宋陵公園免費對外開放,拍照也沒人管,最重要的是在鞏義的幾座北宋皇陵中,隻有永昭陵在近些年來重新修建了早已被毀壞的地面建築。在原有遺址基礎之上,複原了乳台,阙台以及上下宮的基本建築格局。從這些建築中可以大緻窺探到當年宋陵的規模和建築形式。
當然想要在永昭陵看真正的“老東西”,跟其它北宋皇陵一樣還就屬神道石刻群了。所以大篇幅的圖片和介紹都留給真正的曆史主角——石像生。
所有北宋皇陵的神道石刻排列順序都是一樣的,自南向北依次是望柱、石象、珍禽、甪端、馬與控馬官、石虎、石羊、藩使、文武大臣、守門獅子、鎮門武将等。現在永昭陵神道上的石刻排列順序很标準,照應的也很整齊,統一都被鐵網圍了起來,很可能是後來修建宋陵公園時重新挪動的結果。
去的時候并沒有提前補曆史,所以對“望柱”沒有概念,拍的時候就把它給忽略掉了。石象刻畫的很飽滿,樣子憨态可掬,頭上帶的套飾紋理清晰,訓象人則都是一副老外的模樣。
珍禽有人說是朱雀,但從外觀上看,更像是天馬,展翅而起,天馬行空。
甪端可日行一萬八千裡,通四方語言,傳說它隻陪伴明君,放在這裡不言而喻就是為了告訴我們宋仁宗是個好皇帝。
馬有肥瘦,人有優劣,石馬和控馬官也是飽經滄桑,有的沒了人頭有的沒了馬面,但是作為守護者,千百年來它們始終沒有倒下。
虎虎可以生威,這種威風更像是一種帝王的威嚴,它是一種發自本能的強大。
羊在很早的時候就出現在了陵墓的神道上,但帝王陵隻有到了北宋才出現了石羊。它們大都呈卧姿,表現出溫順的姿态。
“藩使”來朝,多是帶着寶貝來向宋仁宗進貢的,但現實是在仁宗期間不但要給強大的遼國提供歲币,在“慶曆和議”後還為西夏提供大批的布匹錢财。換來了和平也為大宋子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宋仁宗當政之時更加的重文輕武,很少有聽說打勝仗的。石像的穿着和人物的面部是研究古代漢人生活和樣貌的重要參考依據。
獅子自古就是舶來品,但卻是古人最喜歡的動物之一,它常常被用來看門護院,驅魔辟邪。
鎮門将軍表情威嚴,雙手扶開天斧,身材高大,如天将下凡。
至于陵台被仿古建築圈着後,落了鎖,不讓遊人進出,透過門縫可以看到巨大的墳茔和墳茔前伺候仁宗的宮人。
走過宋仁宗的皇陵,往西北的方向有一座小一點的陵寝同樣被圈于宋陵公園當中,查了很多資料發現葬的是宋仁宗時期立的第二個皇後曹氏。
宋朝的皇後如果去世早于當朝皇帝,就會祔葬于前朝皇帝陵園,而晚于當朝皇帝去世,一般都會葬在當朝皇帝的西北方,同陵不同穴。曹皇後在仁宗去世後經英宗、神宗兩位皇帝後才去世,所以葬在這裡合理合規。
曹皇後的陵園布局與宋仁宗的相同,規模形制小了很多,充分體現了古代森嚴的等級制度。
曹皇後陵的石刻數量相對于宋仁宗的石刻群減少了一半,而且普遍比較矮小,但雕刻非常精美。
逛完整個永昭陵,已經接近下午三點,持續的高溫差點讓我中暑,從臉、脖子到胳膊所有裸露的皮膚全部都曬成了黑色。但見到了久違的宋陵,得失之下,更重後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