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俗話說“子不嫌母醜,狗不怨家貧。”
從古老的傳說,到曆曆在目的現實生活,狗在人類社會中扮演着獨特的角色。
它們見證了人類世界的變遷,無論是戰火紛擾還是繁榮昌盛,它們的身影無處不在。
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人與狗就已經産生淵源。
那時,人們主要以狩獵及漁獵采集為生。
在狩獵活動中,狗能夠長距離奔跑,從而幫助人們驅趕動物群,便于圍獵。
有了狗的幫助,大大提高了人類狩獵活動的成功率。
狗被人們視為一種吉獸,能夠抵禦兇害,受到祖先的喜愛。
《山海經·西山經》中記錄:“陰山,有獸焉,其狀如貍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禦兇。”
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人們的生活更為穩定後,狗開始成為人們看家護院的忠實夥伴。
就像先秦時期人們所描繪的:“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這時人與狗的關系變得更為密切,人們不再把狗當做狩獵的工具或者食物。
有些人出于對狗的特殊感情,甚至還會專門挖掘土坑,将狗收斂埋葬。
很多人認為,狗是由狼進化而來,那麼曆史上第一隻狗是如何被人類馴化的?
如今,世界上狗的種類有好幾百個,與狗的野生祖先拉開了很大的差距。
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狗自身的适應性強,所以改進的空間比較大。
大量研究表明,狗起源于灰狼的可能性最高,這一觀點也已經得到了基因研究的支持。
對于動物而言,食物是剛需,狼也不例外,在狼演化為狗的過程中,食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人類農業文明的出現,為動物聚居提供了場所。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産生的一些殘羹剩飯,各種垃圾,會吸引到野生動物前來覓食,狼就是其中的常客。
農業越發達,人類定居點的食品垃圾就越多,對狼的吸引力就越大。
對于狗祖先而言,相比于追逐獵物,撿食人類扔掉的垃圾更為輕松,也更為安全,減少了與其他野生動物的抗争。
于是,人類的居住點,成為了狗的理想家園。
可以說,被馴化,是狗祖先的主動選擇。
而狗能夠幫助人類狩獵,并與人類分享獵物,所以人類也願意與狗合作。
在發展的過程中,狗不斷完成自我馴化,努力适應人類社會的需求,并收斂野性,調整身體特征,使自己變得更為可愛來讨取人類的喜愛,最終成為人類的忠實夥伴。
電影《阿爾法:狼伴歸途》中,描繪了一位部落少年與荒原頭狼相遇相随的傳奇故事。
而這頭狼,被網友們稱為“史上第一隻狗”。
影片的背景定格在兩萬年前的冰川時代,人類群居在一起,除了忍受極端環境,還要面對各種兇禽猛獸的襲擊。
一次外出狩獵時,主人公遭受牦牛群的攻擊不幸跌落懸崖,随後又遭遇狼群圍攻。
戰鬥之中,他傷了其中一頭狼。
是“适者生存”,還是“以愛相待”?他選擇了後者。
于是他決心救助這頭狼,正是從這一刻開始,人與狼的關系逐漸發生改變。
一人一狼組成搭檔,在險惡的環境下相互為伴,踏上回家的冒險之路。
為了活下去,他們艱難的與原始世界做鬥争。
印象最深的場景,是歸途之中,主人公在冰河上遇險,生死一線時,這隻狼一躍而起,墜入冰河援助少年。
看到這一幕的網友紛紛淚目:“狼跳起來的一瞬間,全身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命懸一線時,他們是彼此的希望。
從針鋒相對,到親密無間,完成了一次人與狼的情感交換。
最終,這隻桀骜不馴的野狼變成了舍命同行的忠犬。
這部影片很好的傳遞了冰川時代下孕育的一種文明——信任,是信任換取了人與狼的和諧共處,生死與共。
這場奇遇,被人們稱為人與狗最初的相遇。
自古以來,在民間故事中,也時常可以看到狗的影子。
《續搜神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晉代有個姓楊的後生,養了一條狗,他與這條狗出入相随,形影不離。
一次,他喝醉了酒,路過一片沼澤地,躺到草地上就睡着了。
時逢野火燎原,風勢正盛。
狗驚恐大叫,可是這後生酣睡不起。
狗情急生智,跳到了水裡,帶上一身水,灑在了後生所卧的草地上。
這樣反複多次,周圍的草變得濕漉漉,這後生也避免了一場災禍,而狗卻因之累死了。
類似的民間故事數不勝數,從這些傳說中足以看出,狗對人類的忠誠。
現實生活中,在主人遇到危險時,狗同樣會第一時間沖上去,保護主人的安全。
如今越來越多的獨居女性會在家中養一條狗,不僅僅是為了陪伴,更是因為狗值得信賴。
狗狗短暫的一生中,将主人視為全部。
你給它一個家,它還你一份愛。
請善待身邊的狗狗,它是人類最忠誠的夥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