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訊(記者雷衎 通訊員胡喜珍 于海濤)水質是如何監測的?10月28日下午,15名武漢市第八十一中學的學生,走進了漢口水文站、長江江岸水源地二七路站,近距離了解水質監測全過程,切身體會到保護水源的重要性。
學生參觀漢口水文站文化廊。記者雷衎 攝
“我們現在身處在漢口水文站内,這是一個百年老站,它一直守護着長江。”武漢市生态環境局江岸分局講解員向學生們介紹,站點如今也“變身”成為現代綜合站——不僅有水文監測功能,更融入了水質檢測的功能。
跟着講解員的步伐,大家來到不遠處的長江江岸水源地二七路站。“為什麼這個水質監測站點會建在一艘船上?”一位同學提出疑問。
講解員解釋道,這裡位于堤角水廠上遊2公裡左右,為了保證飲用水的安全,多年前,武漢就計劃在附近建設一個水質監測站,能做到水質問題“早發現,早處理”。
可是由于靠近江邊,防汛要求高,選址非常困難。工作人員經過多次考察,都沒有找到一個好位置。最終,工作人員将目光從岸邊轉移到江面上,發現了一艘長江中遊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漢口站的趸船,上面安裝着水文監測儀器。
經過商議,生态環境局與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中遊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決定共建、共享這個監測站。站點于去年11月投入使用。
學生參觀長江江岸水源地二七路站。 記者雷衎 攝
走進站點内,水質檢測設備正在運行。設備每小時檢測pH、溶解氧、電導率等7項指标,每4小時檢測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總氮4項指标。
“監測站就像‘天眼’,可以實時了解水質狀況。當監測結果出現問題,系統可以自動發出警報。工作人員可以立即采取行動,以防污染擴大。”她介紹,站點為大家喝上“放心水”,築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學生參觀長江江岸水源地二七路站。 記者雷衎 攝
結束本次參觀,七年級一班的夏子涵感受很深。她說,通過講解員的介紹,她了解到,我們平時喝的水就取自長江,也更深刻了解了“母親河”這個詞的含義。“我們要愛護長江,珍惜長江裡面的每一滴水。”
她的同班同學杜欣玥說,水是生命之源,保護水環境能給各種水生動物創造更好的“居住環境”。“希望大家都能保護河流、湖泊,未來我就能在家門口看江豚嬉戲啦。”
【編輯:唐青青】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