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汽車工業發達的今天,日系車、美系車、德系車、韓系車、國産車都百花齊放,用戶在選購時的選擇也非常的豐富,當國産銳志最後一輛下線的那一刻,代表着V6後驅B級車時代的落幕,那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前驅和後驅都有什麼優缺點,前驅車又為何普及開來?
文章共計1500字,閱讀時間6分鐘,由“純粹想開法拉利”原創編輯,轉載請标明出處。

雪鐵龍12号 第一款大規模生産的前驅車

1935年生産的奧迪225 Front敞篷轎跑車

前驅車布局

1899年 潘哈德Type A1 首款采用前置後驅結構的轎車

後驅車布局
前驅,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全球民用車制造商當中流行開來,是汽車工業進步的标識。因傳動系統和後驅車不同,車輛零件小而集中,這樣汽車的其他系統比如:制動系統、油路系統、排氣系統就能布置在車輛下方,那以前為什麼不這樣做呢?在後驅車的時代,想要設計橫置發動機,在設計和制造上有很多困難,還會增加成本。橫置發動機需要設計精密、緊湊,在沒有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情況下,這是一個大難題,緊靠人類一敲腦殼就想出來好點子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使真有人一敲腦殼想出來點子,依靠當時的制造業的技術水平也是不太可能的,當時制造水平低,車輛維修率高,在很多情況下,車子要經常維修,緊湊型發動機零件本身就密集,有時候需要要拆很多很多東西才能找到需要維修的零件部位,所以在制造業沒有達到标準時前輪驅動并沒有大規模應用。前輪驅動依靠自己本身優質的布局和較低制造成本,依靠日益先進的制造業,等到了屬于自己的時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