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屬安葬後,如非萬不得已,一般人是絕不會選擇遷墳打擾逝者安息的。
那麼,究竟是什麼導緻張先生毫不猶豫,做下要立即為母親遷墳的決定呢?
這件事,還要從張先生在回鄉祭拜母親時,驚見母親墳墓邊上長出一物說起。
清明時節,孝順的張先生回鄉祭拜先祖與逝去的母親,祭祖時一切順利,可等他走到母親墳前,看到一旁長勢茂盛的竹子不由詫異起來。
令張先生沒想到的是,家中其他長輩的反應比他大得多,父親更是提出要立即為張母遷墳,絕對不能耽擱!
母親安葬于此,哪能輕易遷墳?張先生有些遲疑,父親歎息一聲,告訴了他一句老話。
“墳邊長竹需遷墳。”
中國人自古以來,對竹子都是相當喜愛的,古人甚至說出“甯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來表示對竹子的喜愛,那為什麼墳邊長出竹就要遷墳了呢?
這就要從竹子這種植物的特性說起。
首先,竹子多生長在水量豐沛,土壤濕潮的地方,而這樣的地點顯然是不适合逝者安息的。土壤含水量過高,容易導緻棺木腐爛、墳墓塌陷。
第二,竹子會在底下長出連綿成片的地下莖,也就是俗話說的竹鞭。當地上看到生長的新竹,不出三五年,這片土地下的竹鞭就能夠長成一片,而地上也會變成竹林。這樣的生長方式,會穿過土壤侵襲棺木,驚擾逝者。
張先生聽完後不再猶豫,急忙請人為母親遷墳。
大家可能會好奇了,既然有“墳邊長竹需遷墳”這樣的古語,那是否會有什麼東西長在墳邊能意味着好事呢?
的确是有的,而且同樣有老話傳下來:“墳頭兩物成富人”。
這“兩物”指的就是人參與靈芝。
首先,這兩種植物的生長環境,都屬于不會對墓葬進行破壞,無需擔心打擾先祖的類型,這就排除了大家對墓葬安全性最基本的擔憂。
再者,自古以來,人參與靈芝在中華文化中并稱為“兩大仙草”,是福氣的象征。
因人參和靈芝在治療中堪稱“起死回生”的強悍藥效,久而久之,就有許多民間傳說為他們賦予了“神性”。
在東北的大山裡,采參人都會随身攜帶一卷紅繩,因為他們相信,若不用紅繩拴住人參,這種有靈性的藥材就會遁地逃走。
而靈芝的來曆,更是不凡。
靈芝最早名為“䔄草”,據《山海經·中次七經》所記,炎帝之女瑤姬死于姑瑤之山,死後化為䔄草,其葉胥成,其華黃,其實如菟丘。
此後滄海桑田,朝代更叠,䔄草曾有過許多不同的稱呼,一直到三國時期曹植稱其為“靈芝”,才将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确定下來。
在古代,這兩種藥材是隻有富貴人家才能用得起的“神仙藥”,尋常百姓一生都不曾得見。
當這樣價格昂貴又帶着吉祥寓意的藥材長在自家的墳頭上,無異于“祖先送福”,後人不論是賣還是留下以備不時之需,都會對祖先感恩戴德,将其視作祖先對後人的饋贈與庇護。
結語:在中國的喪葬文化中,流傳着許許多多的古語。很多人将其視作封建迷信,以訛傳訛。但如果你深入地去了解,去研究它就會發現,也許這些古語後藏着的是古人對世界的觀察,還有他們的生存智慧。隻不過,當初的古人們對科學的了解和認知有限,并不能對自己所見到的一切給出合理的解釋,便隻能用一些不知其意的總結來教導後人。現代社會的不斷進步,讓我們有了能夠解開古人謎題的工具,以科學對話古今,窺探藏在曆史長河中的祖先智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