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排名

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排名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18 19:38:02

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排名?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排名?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排名(我國義務教育質量邁入世界先進行列)1

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排名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1.58億

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現有20.7萬所學校、1.58億名學生、1057萬名教師

99.9%

2012—2021年,全國小學淨入學率從99.85%提高到99.9%以上,初中階段毛入學率始終保持在100%以上

95%

2021年,全國共有特殊教育在校生92萬人,比2012年增加54.1萬人,增長142.8%。适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超過95%

2.29萬億

2012—2021年,财政性義務教育經費從1.17萬億元增加到2.29萬億元,占國家财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的比例始終保持在50%以上

1057萬

十年來,義務教育專任教師總數從909萬增至1057萬,增加了148萬人,本科以上學曆教師占比由47.6%提高至77.7%

86.7%

營養改善計劃每年惠及3700萬名農村學生,受益學生的體質健康合格率從2012年的70.3%提高至2021年的86.7%

編者按:義務教育質量事關億萬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十年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國家先後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落實中央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積極作為,推動義務教育取得了曆史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義務教育認真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崇高使命,聚焦人民群衆所急所需所盼,努力滿足人民群衆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美好期盼。從2012年至2021年,我國義務教育在實現全面普及的基礎上,僅用十年左右時間實現了縣域基本均衡發展,成為我國義務教育發展史上又一個新的裡程碑。我國義務教育質量也以更加堅實的腳步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普及

夯實公平底線

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

掃盲、普九、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翻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發展史,一代代教育人為實現人民群衆“有學上”赓續奮鬥。

保障适齡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是義務教育法的法定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認真落實脫貧攻堅重大政治任務,聚焦義務教育有保障,打好“控辍保學”攻堅戰。

“您好!您是蘭蘭的父親吧?我們來接您的孩子回家上學。”一場跨越3400公裡的勸返之旅,讓四川省涼山州會東縣工作組成員找到了辍學兒童蘭蘭父母務工的工廠,工作組成員向蘭蘭及其父母耐心細緻地解釋義務教育法、國家資助政策,蘭蘭終于回鄉重返校園。

涼山州因其特殊的曆史、地理環境以及民族因素影響,适齡兒童失學辍學問題非常突出。為了解決這一“老大難”問題,涼山州“自揭蓋子”,于2018年啟動失學辍學問題全覆蓋調查,出台控辍保學工作方案等,全面落實“六長責任制”和“雙線八包”制度,并創新采用戶籍和學籍比對、移位點名等措施,6萬餘名辍學學生得以重返校園。

為了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教育部健全控辍保學聯控聯保長效機制,加強跨部門數據比對和精準摸排,挂牌督戰重點地區,切實做好勸返複學工作,确保辍學學生找得到、勸得回、留得住。

數據最有說服力,2012—2021年,全國小學淨入學率從99.85%提高到99.9%以上,初中階段毛入學率始終保持在100%以上。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脫貧家庭學生辍學實現動态清零,長期存在的辍學問題得到曆史性解決。

從貴州省黔西南州巴鈴鎮鎮政府所在地驅車20多分鐘,眼前是一所校舍規整、設備先進、設施齊全的鄉村小學——塘房小學,校園内綠樹成蔭,噴泉、涼亭、假山,仿佛一個“袖珍公園”。标準籃球場、羽毛球場、棋吧等一應俱全。學校辍學率為零,鞏固率100%,被譽為“石旮旯裡的奇迹”。

如今,行走在鄉村,最好最安全的建築是學校。

堅持補短闆、兜底線,國家實施“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等重大項目,中央财政累計投入4000多億元,帶動地方投入超1萬億元,着力解決“鄉村弱、城鎮擠”問題,縮小城鄉學校辦學條件差距。

通過一組數據可以看出辦學條件的巨大變化:2012—2021年,全國義務教育學校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從3.7平方米增至5平方米,生均體育運動場占地面積從7.3平方米增至8.2平方米,互聯網接入率由25%提升到近100%,大班額比例由17.8%降至0.71%。義務教育基本辦學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危房、大通鋪等問題基本解決。

與此同時,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兩免一補”實現城鄉學生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基本實現應助盡助,優先将建檔立卡、低保、特困供養、孤兒、殘疾等學生納入資助範圍。營養改善計劃每年惠及3700萬名農村學生。

為督促地方各級政府落實義務教育責任,國家建立了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制度。2021年,國家監測複查結果顯示,全國近3000個縣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水平總體上達到了國家标準要求。總的來看,全國縣域内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校際差距、城鄉差距均大幅縮小。

提質

落實立德樹人

教育教學質量整體提升

我國對義務教育的期待和追求從來沒有止步。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基礎教育實現全面普及,人民群衆“有學上”問題基本解決,對“上好學”的需求日益強烈。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系統堅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制定《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持續開展“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從小學黨史、永遠跟黨走”等主題教育,引導學生厚植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如今,教育不再是一“智”獨秀,德智體美勞全面協同發展的局面正在形成。

做飯、洗碗、掃地、洗衣、整理玩具和鋪床……江蘇省常州市春江中心小學的學生們在家“忙”得不亦樂乎。學校為一至六年級學生确定了适合不同年齡段的勞動内容,帶領他們參與勞動、感受勞動,在勞動中掌握技能。

作為全國首批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常州市率先出台了勞動實踐活動指導意見,下發家庭勞動、學校勞動清單,在全市基本建立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模式多樣的中小學勞動實踐教育體系,讓勞動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這十年,教育系統堅持“五育”并舉,修訂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大力推動開齊開足國家規定課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總體呈提升趨勢,藝術教育得到明顯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制度體系逐步完善,各地各校建立了一批勞動教育實驗區、實踐基地,全面深入開展勞動教育。

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改進科學教育和實驗教學、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近年來,義務教育一系列亮點工程頻出,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整體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構建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評價體系,對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義務教育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顯示,學生普遍具有積極的人生價值觀,80%左右學生學業表現達到中等以上水平。我國部分省份連續幾次參加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測試,總體成績名列前茅,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義務教育質量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以前,鄉村教師都是想盡辦法往縣城裡調,教育局每年都要收到近百份進城報告。”江西省蘆溪縣教育局副局長劉旭波說,教師大量往城裡湧,鄉村學校剩下的都是老教師。

教師隊伍是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如何為鄉村留住好老師?

這十年,教育部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提升了中小學特别是農村學校教職工編制配備标準,實行編制城鄉、區域統籌和動态管理。通過“特崗計劃”、公費師範生等多種渠道為中西部農村補充大量優質師資。建立教師交流輪崗制度,推動優秀骨幹教師向農村和薄弱學校流動。完善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支持建設農村教師周轉宿舍43.3萬套,努力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甘于奉獻、紮根鄉村的教師隊伍。

劉旭波欣喜地發現,近年來,報名進城的鄉村教師越來越少,蘆溪還出現了城區教師主動要求到鄉村學校任教的情況。

攻堅

深化綜合治理

學生成長環境全面改善

向“頑瘴痼疾”動刀,從人民群衆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推動改革,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老百姓感受最直接、體會最深的教育變化。

“現在,隻要是孩子教育上的事,真的用不着托關系、‘走後門’了!”說起孩子的上學事,家長王麗娜說,“‘四零承諾’推行後,孩子的入學、分班很順暢,我不用為孩子上學操心了。”

王麗娜所說的“四零承諾”,是指黑龍江近年來在中小學大力推行的入學“零擇校”、分班“零擇班”、排座“零擇位”、推優“零指定”舉措。第三方調查評估結果顯示,群衆對“四零”制度綜合滿意度超過90%。

十年來,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改革不斷深化,免試就近入學和“公民同招”政策全面落實,跨區域考試掐尖、舉辦“占坑班”、收取“贊助費”等違規招生行為得到全面規範,擇校熱大幅降溫,入學機會更加公平。

與此同時,健全“兩為主、兩納入、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進城務工人員随遷子女入學政策,保障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權利,2021年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随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和享受政府購買民辦學校學位服務的占比達到90.9%。

如今,“雙減”工作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長期困擾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家長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明顯減輕。各地紛紛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形成了許多可借鑒的經驗——

在安徽銅陵市,作業公示欄成為很多教室的“标配”。銅陵建立課外作業監測和定期公示制度,采取随機抽查、專項監測等舉措,形成作業管控閉環。

在上海,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的“一标準兩辦法”在全國率先出台,為民辦培訓機構分類管理、準入管理、規範管理提供了基本依據。

…………

“雙減”落地需要有小切口。針對未成年人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具體現實問題,教育部加強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管理和網絡遊戲治理,強化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切實守護學生身心健康。

規範民辦義務教育,優化公辦民辦結構;出台學校管理标準,激發學校辦學活力,落實中小學辦學自主權;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有效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近年來,教育系統突破體制機制障礙推進改革,不斷開創義務教育發展新局面。

“經過幾十年艱苦卓絕的奮鬥,我國義務教育實現了入學機會公平和基本辦學條件公平的兩次偉大飛躍,現在正在向着公平包容、人人共享的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邁進。”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說。

《中國教育報》2022年06月24日第5版

作者:本報記者 焦以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