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看浙裡重要窗口的青年排頭兵

看浙裡重要窗口的青年排頭兵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21 19:17:21

2018-05-03 17:05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婺城報道組 陳曉倩

看浙裡重要窗口的青年排頭兵(婺城好夫妻甘做山區孩子的)1

距離金華市區50多公裡的婺城區箬陽鄉箬陽村,淹沒在大山深處。2名老師,11名學前幼兒,構成了這個村子最熱鬧的地方——箬陽鄉中心幼兒園。

自17歲參加教育工作以來,汪方明和童月清夫婦倆就堅守在大山深處,居陋室,同甘苦,育桃李,把一撥又一撥的孩子們送出大山,甘做山裡孩子的“燈塔”,照亮通往希望的路。

看浙裡重要窗口的青年排頭兵(婺城好夫妻甘做山區孩子的)2

放心不下,為孩子們留守山區

2016年3月,箬陽鄉中心學校被合并到位于安地的仙源湖實驗學校,老師和學生們陸陸續續離開箬陽前往安地,汪方明和童月清也應當前往安地任教,然而這裡的十多名孩子們卻揪住了夫妻倆的心。

帶着對孩子們的“放心不下”和對箬陽鄉中心學校40多年的感情,汪方明和童月清決定留下來。從教學、管理,到偶爾兼顧“廚師”,年過半百的夫妻倆撐起了一整個學校。

因為教學資源有限,孩子們不論年齡都在一個班級。他們都來自箬陽鄉各個自然村,最遠來自6公裡外的羅坪村。不論刮風下雨、寒來暑往,在教學日裡,清晨8點多的箬陽村車站,總能見到汪方明夫妻倆的身影。

山區幼兒園,資金有限,汪方明和童月清盡可能的給孩子們一個寬松自由的學習生活環境。“走廊上挂的裝飾品是我們自己做的,還有那些畫都是孩子們畫的。”童月清如數家珍。樓道、圍牆邊都是一盆盆整齊的鮮花和綠植,不算太大的幼兒園被夫妻倆打理得井井有條。

剛開始接手幼兒園時,汪方明和童月清兩人都有些手足無措。沒有從教幼兒的經驗,最初的時候,夫妻倆每天晚上都商量着每天的教學方式方法,用休息時間去看書、上網學習經驗方法。

走在校園裡,也随處可見夫妻倆的細心:新辦置的滑梯固定處有一顆螺絲突出,童月清用瓶蓋将突出部分蓋住,防止孩子們刮到;走廊上孩子們的洗手盆和毛巾整齊的擺放着,曬着太陽消毒;還有每個星期都得清洗、消毒的木馬等大型玩具⋯⋯

看浙裡重要窗口的青年排頭兵(婺城好夫妻甘做山區孩子的)3

熱愛教育,40餘載追夢曆程

汪方明今年60歲,妻子童月清今年也51歲了,夫妻倆有着相似的經曆。因為熱愛教育、熱愛教師這份工作,夫妻倆都從代課老師開始做起,再由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一步步走來,這其中的艱辛和苦楚,讓他們都格外珍惜如今這份職業。

汪方明是箬陽鄉羅坪村人,1974年,汪方明以優異的成績從當時還有初中部的箬陽鄉中心學校畢業。一年後,因為師資緊缺,他被校長請回去當代課老師,當時他才17歲。回想當時,汪方明十分感激校長的知遇之恩。

為了不辜負校長的期望,也為了渴望知識的學生們,汪方明抓住各種培訓機會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1976年3月受學校的委派到當年的金華縣工農兵五七學校師訓班學習。1981年,他又報名參加了函授課程,考取中師文憑。

函授課程持續五年之久,這五年時間裡,和他一起報名參加函授課程的老師們都陸陸續續放棄了,僅有他一個人堅持了下來。他說,那個時候教師一個月的工資微不足道,許多人勸他放棄,但是因為一直以來的教師夢,他堅持了下來。終于,1986年,汪方明取得了中師文憑,從代課老師轉為公辦教師。與此同時,這一年汪方明也在朋友的介紹下,與妻子童月清相遇相知。

童月清1968年出生于白龍橋鎮後童村,為了減輕家中負擔,作為長女的她讀到高中就辍學去當代課老師,輾轉于周村、羅坪等村小。或許是有着共同的夢想,或許是相似的“追夢曆程”,汪方明和童月清格外“談得來”。夫妻兩人共同努力,互相督促,1996年兩人雙雙拿到了大專文憑,此時,童月清也抓住機遇,從代課老師轉為公辦教師。

幾十年時間裡,夫妻倆将自己的半生紮根在大山裡,用細心、耐心和精益求精的教學能力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如今,鄉裡三四十歲的年輕一輩幾乎都是“汪老師”和“童老師”的學生。

看浙裡重要窗口的青年排頭兵(婺城好夫妻甘做山區孩子的)4

愧對女兒,隻為師者責任

汪方明和童月清帶出了許多學生,收獲的多重榮譽,但是在他們心裡,卻一直有個遺憾。“這麼多年,唯一覺得虧欠的就是女兒。”想起女兒,就算吃了這麼多苦,童月清還是止不住流淚。

因為專注于教學,夫妻倆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學生們身上,疏忽了對女兒的照顧。“當時有想過陪着女兒出去,好歹能陪伴着她成長。”童月清說。但是看着課堂裡學生們渴求知識的眼睛,夫妻倆就再也不考慮“出去”這回事了。“山裡貧苦,讀書可能是山裡孩子們最好的出路了。”就這樣,汪方明和童月清帶着這樣的“師者責任”,在大山裡一待就是數十年。

讓夫妻倆欣慰和驕傲得是,雖然女兒有過埋怨、不理解,但是在他們的影響下,女兒也考取了教師,如今在白龍橋實驗小學教書快10年了。

如今,箬陽鄉中心學校就隻剩下十幾個學前兒童。“山裡娃是大山裡的希望,他們也許走出去,也許走回來,而總是需要一些人堅守在大山裡。哪怕隻有一個孩子,我們都要教下去。”汪方明夫婦質樸的承諾,是對教書育人使命的堅守,是對家鄉孩子的深深期望,而這些早已融入他們生命的血液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