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死亡嗎?你害怕親人的死亡嗎?沒有誰不害怕的,我甚至是恐懼。我害怕在某一天的早上再也沒有醒來。
我甚至都還沒有好好的跟這個世界告别, 我現在所想的,我活着時的意識,我的記憶,突然之間就什麼都沒有了,我沒有了,我在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了。
我也害怕最親的人離我而去,從此再也不能看到那張溫暖的笑臉,再也不能觸摸那雙溫暖的手,親昵的叫他卻再也聽不到他用好聽的嗓音回答…
隻要想一想,我感覺我的身體就在慢慢變涼。
我們很難與别人真正的交談死亡這個話題,因為我們都會自然而然的逃避,到底怎麼才能不會害怕死亡,又仿佛沒有人能夠解開這個答案。
如果你有一天禁不住好奇問别人了,那麼對方一般都會回答你,生死有命,人最終會走向死亡,這是自然規律,每個人都要面對的,有什麼好害怕的呢?
是啊,死亡是什麼感覺?會很疼還是很舒服,活着的人沒死過不知道答案,死了的人又沒人告訴我們答案。
餘華 在《活着》中說:生的終止不過一場死亡,死的意義不過在于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
有一個TMT理論,它認為害怕死亡是人類的天性,當人們被提醒死亡這件事情的時候,他們會陷入深深的存在焦慮。
根據TMT理論,當人們覺得自己其實和其他動物一樣,不可能永生這個事實的時候,就會感到害怕,這是天生的,同時,我們天生也具備對付這種害怕的策略,免得自己被吓死。
同事的爺爺前幾天去世了,她說滿地的鞭炮送走了爺爺,從此門開見四季,不見爺爺把客迎,看一眼爺爺看過幾十年的風景,青山依舊在,爺爺已不再。
字裡行間我感受到一股悲涼,跟無奈。爺爺長眠,她常念。我能體會她的痛,卻無法深入感受她的悲痛。
曾看過這樣一段話。“ 如果每個人都是一顆小星球,逝去的親友就是身邊的暗物質。我願能再見你,我知我再見不到你。但你的引力仍在。我感激我們的光錐曾彼此重疊,而你永遠改變了我的星軌。縱使再不能相見,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離析的原因,是我宇宙之網的永恒組成。”
周國平說:一個人無論多大年齡,沒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兒。他走入這個世界的門戶,他走出這個世界的屏障,都随之坍塌了。
無論你曾經曆的是不是父母離世,但隻要是最親近的人離開,總是會感到有些珍貴的東西在坍塌。
人們常說“節哀順變”,後面兩個字的意思是順其自然,我們總要重建我們的生活,我們總是需要一些辦法讓我們更快地走出傷痛,重新上路。
我前一份工作是跟金融相關的,每天幾乎都能摸到不同的身份證,每一張身份證的有效期都不一樣,有的是10年,有的是20年,有的是長期的。
那時候看到長期身份證就會想到到了多大的歲數就可以辦理長期身份證了,一張長期身份證可以用很久,不用補辦,真方便。
直到有一天,爸爸在幾個月前丢了身份證,重新補辦了回來,回到家後,他拿出身份證對着媽媽說:“這張身份證就用到死了。”
我充滿疑惑的眼睛看過去,他指了指身份證背面的有效期,2021年-長期。那一刻,我覺得“長期”這兩個字是那樣的刺眼,刺的我心髒疼,我仿佛被點醒,原來生命一直都是有期限的,我們剩下的時間原來隻剩那麼短。
我的心裡突然蔓延出一股難以言喻的心酸跟無力感,在那一刻,我突然有點憤恨,為什麼要在身份證上打上“長期”。我甚至有點可笑的想如果有電視劇裡的長生不老藥就好了。
“長期”仿佛時刻在提醒着我們,我們的生命在剩下的日子瞬間縮短,我無法想象,當那一天真正來臨的時候,我會怎樣的失控。
在我們農村,有着這樣的習俗,老人過了60歲,就會為自己準備好棺材,寓意增壽,奶奶在60歲的時候就買好了棺材放在家裡,還拍好了遺像,那時候懵懵懂懂,人老了,就随時要做好死亡的準備了。
雖然我不害怕自己死亡了,但是我依然非常害怕身邊的人會突然離世。畢竟自己死了也就一了百了了,但是如果身邊的親人或者好友離世,我要面臨的是刺骨錐心的痛。
尾田榮一郎 《海賊王》中說:一個人的死,對于這個世界來說不過是多了一座墳墓,但對于相依為命的人來說,卻是整個世界都被墳墓掩埋。
盡管我們都知道,人最終都會死去,隻是時間長短,可是這樣平靜的為自己準備死後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樣的心情。想到那個笑容和藹,懷抱溫暖的人再也不再,我就心疼如麻。
張德芬在《遇見未知的自己》裡說,其實每個人的壽命是固定的,不管你以什麼方式死,在那個時刻都會離開。我當時就看破了死亡,其實怎麼死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個時刻,你是無法避免的。
有花開就有花謝,有樹榮就有樹枯。肌體日漸衰老,最終走向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所以我們應該正視死亡,把死亡與自己的生命融合起來,這樣才能理解生命的全部意義。
出來工作很多年,村裡的老人一個一個逝去,曾經熟悉的面孔再也看不見,年級大的奶奶隔一段時間就會受到這樣的沖擊,她說她有時候也會害怕,害怕自己突然就沒了。
但是她說的最多的話就是,我是一個半截身子都在土裡的人了,能活一天是一天,竟然每個人都會死,為何不把今天過得有意義一點,小小我的心态也放開了,最重要的是今天要過得開心。
現在,奶奶還用上了智能手機,每天會開心的錄視頻,對着手機唱歌跳舞。她已經80多歲了,字都很少識幾個,我卻感覺她心态越來越好,越活越年輕。
有的人死了,可是他卻活着。有些人活着,他卻死了。生命的意義并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活着的意義。
在東北沈陽,有一位傳奇的“夢想家”叫王德順,本該是安享晚年的年齡,卻依然孜孜不倦的追求着自己的夢想,他70歲開始練腹肌,每天健身2小時,2015年的時候,他79歲,走上了T台,30秒一走成名,他為這一天準備了60年,如今80歲的他,又有了新的目标,在各地演講,學DJ,他說,一切才剛剛開始。
80歲,夢想還在,你想要變得更好,真的跟年齡、時間都沒有關系。
人生來就是受苦的,所有的美好隻是苦中作樂,我們最重要的是要把握當下,好好生活,與人為善,孝敬父母,愛護子女,獲得别人的尊重與敬愛,跟最喜歡的人做最喜歡的事,讓自己短暫的人生更有意義。
ps:我是熱愛寫作的拾月,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關注我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