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貫湖南的洛湛鐵路是中國八縱八橫”鐵路幹線之一,但是益陽至婁底段卻有點“尴尬”,每天僅一對客車通行,這趟列車開向“湖南小票車聖地”的懷化,也是湘中地區唯一的“慢火車”。
前段時間,本人看了火車迷“陵陽野夫”的7275次懷化-新晃小票車遊記。今年五月初,趁着手裡有點假期,前來益陽體驗這趟綠皮小票車。
這趟非空調能開窗的真綠皮小票車有三個車次,分别是:懷化-新晃7275次、新晃-益陽7274次、益陽-懷化7273次。最精彩的莫過于7273次益陽至懷化,全程行駛443公裡,行車時間9小時16分。
本務機車DF4B-2547
非周末,始發客流較少
對面的C8004次
8點整,7273次列車緩緩駛出益陽站,開始長達9小時的旅行。
中途偶遇西瓜貨列
益陽東站的貨列待發
以前列車過益陽東進洛湛線需要跨過石長正線,如今益湛疏解線投入使用,列車繞彎穿隧道,避免了“切割”石長正線。
洛湛線益湛段分開處
疏解線看石長線客車
隧道上方是修建中的蘭廈鐵路長益常段
疏解線彙入洛湛線
飛馳在湘中盆地列車汽笛響蕩在山谷和田野,一路下來停靠29個車站,是沿線居民的“鐵路公交”,當地群衆親切地稱呼為“慢慢遊”。
沿途山水美如畫
第一個停靠的車站是泥江口。對于當地居民而言,這是最便宜、最良心的交通工具了。
泥江口站水牌
正在候車的居民
遠處的風車
灰山港鎮,地處桃江縣、甯鄉縣、赫山區交界處,因早在清乾隆年間,志溪河兩岸燒石灰,灰積如山,故得其名。車站的雨棚早已拆除,唯有站房依舊顯眼。
志溪河畔,樓盤林立,相比沿線其它鄉鎮,灰山港更顯繁華。
機車發出陣陣轟鳴,呼哧呼哧地發足馬力加速,飛馳在湘中大地上。
列車進入橫市站,一棟兩層的西式建築映入眼簾,橫市站台地上還依稀看到曾經雨棚柱子的痕迹。
有時候,慢也是一種情懷。這些年,小票車的線路沒變,一元一站的票價沒變,窗外的景和車上的人卻悄然發生着變化。
列車短暫停留後又繼續前行,遠處延綿的群山是雪峰山餘脈。接下來,洛湛線将穿越一段隧道群。
橫市鎮
沩水特大橋遠眺雪峰山餘脈
穿過隧道群
沩水支流水電站
前方車站是老糧倉站,雙黃燈側線停車。
老糧倉鎮曆史源遠流長,因古時候官府在此建倉囤積官糧而得名。由于該地象紋青銅大铙,宮廷編鐘等,文物之精美,足以讓國内外考古界震驚。因此,老糧倉享有“南中國青銅文化之鄉”的美譽。
老糧倉站牌
老糧倉站
老糧倉鎮
列車經停青山橋站。記得一位車迷說過:“隻有坐上‘小票車’,一年年感受村民的變化,你才知道啥叫‘緻富車’。也隻有坐上了‘小票車’,你才知道村民們是多麼熱愛它。”
離開青山橋,這段區間幾年前曾出過地質水害,如今已經修複正常。
青山橋至壺天區間,遠處丘陵起伏,風景頗好看。
壺天站上車的乘客皆前往婁底,即便今天非周末,但依然有不少鄉民乘坐這趟車進城。
列車通過大埠橋特大橋,一道彎繞過來,與滬昆線西段彙合,前往即将到達婁底。
大埠橋特大橋上
某工業支線
彙合滬昆線
婁底東站通過
10:05分,列車駛入婁底站,停靠1站台,車上的乘客幾乎下空,但很快地又上滿了另一批乘客。
7273次在婁底站更換本務機車,由HXD1C機車牽引繼續後面的旅途。
剛出庫的HXN5B機車
婁底站出站不久,洛湛線婁邵段分離,列車也由南往西在西滬昆線上飛馳。
牽引貨列的DF4D
沿途工程車
俗稱“藍精靈”的HXD1-1000是西滬昆貨運主力
列車一路向西飛馳,旁邊是秀麗的孫水河,陽光漸漸隐于雲中,天色不似早前那般明媚。
通過廢棄的竹沖站
列車經停楊市站,車站雖小,候車站房卻不小。
楊市站牌
楊市站房
西滬昆湘黔段是出了名的“路況瓶頸”,彎多坡多,容易吃天氣的虧,一旦遭遇特大暴雨,限速是無可避免的。
11點左右,列車緩緩駛入漣源,天氣開始陰暗,一種不祥預感油然而生。
廣鐵懷段的DF7C-5312
漣源站,欄杆一邊為正線,上下車客流并不算多。
漣源站台
漣源站牌
雨中慢遊此前得知湖南中部地區暴雨,因此延遲一天出發,可終究還是未能躲過。離開漣源不久,雨水就來了。
廢棄的荷葉站
老磚瓦房
湘黔老線
列車駛入石泉站,雨水“嘩啦啦”地傾盆而下,由此至安化區間,本人勉強用手機記錄拍攝,沒拍到好景色。
冷水江是婁底下轄縣級市,列車即将進入冷水江東站,當地人簡稱冷東站。
冷水江市區
冷水江東站
列車離開冷水江東站,通過資水大橋後停靠冷水江西站,簡稱冷西站。
一路迎着雨水,12點半經停新化站,來到這座“中國梅山文化藝術之鄉、中國蚩尤故裡文化之鄉”。
短時間内,雨水并不打算停歇,或許是貴人出門招風雨。
大洋江鐵路橋
西河站,記得前些年走太焦線時有座小站叫東河,還真是一對。
西河站房
西河站外雙線一個棚洞一個明洞
7273次小票車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風雨無阻地穿行在大山深處,逢小站必停,為四裡八鄉的各族群衆架起了一座“連心橋”。
列車在橫陽山站停車近20分鐘,被多趟車“踩掉”。
安化站前的老房子,勾起了昔日的回憶,對于當地人而言,火車是鄰居,也是朝夕相伴的老友。
安化還是中國黑茶的故鄉,也是湖南茶馬古道的起點。如今鐵路代替了馬幫,帶動了當地的經濟。
安化站牌
安化站房
Z162通過安化站
彎道車站
穿越雪峰渡沅江列車緩緩駛出安化站,沿資江畔西行,此時雨水停了,四周群山起伏,雲煙缭繞,風景獨特令人目不暇接。
這裡是資江上遊柘溪水庫,遠處的橋是國道G354線資江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20年前,株六複線建成,改善了西滬昆段運輸能力。最明顯看到的就是上下行線分離。
13:50分,列車經停渠江站,附近除了山水風光,還有少數民族風情。渠江是資江支流之一,兩江彙流位于鄉鎮北面。
當地少數民族民居
某快速車通過
渠江站牌
渠江站
出站後的付村隧道
跨越渠江
穿越雪峰山隧道後,路過一座乘降所。
列車在山中馳騁,雨水繼續相伴,過不久便駛入煙溪站,這裡仍保留着上世紀的老站房。
煙溪站牌
煙溪老站房
路過一戶人家,老倆口坐在門口看着火車南來北往,大山裡,火車帶來的不止是新事物,也搭載着歸來的親人。
遠山雲煙起,車在畫中遊,不愧是煙溪。
新勝利站,有新就有舊,老站已經無迹可尋了,車站裡還保留着上世紀80年代的建築。
列車駛出大山,抵達低莊站,雨水停了,陽光透過雲縫照耀大地,心情頓時舒暢。
經停川水站,老人們扛着一籮筐貨物下車了。小慢車每天運行一個來回,山區裡的瓜果蔬菜就在走走停停中,源源不斷地從沿線小站運送到周邊的市場。
川水站也是7273次和7274次的交會站。
15點,列車駛入溆浦,時隔9年,本人再次路過這座縣城。
溆浦站
這裡上車的旅客都是終到懷化
遠眺靈翠山公園,以及這座山水秀麗的縣城。
思蒙站原名仁裡沖,最值得一提是這裡的風景顔值。
遠處的塔
思蒙站
煙雨思蒙,新潇湘八景之一。這天雨水剛過,雲霧迷蒙,碧水丹霞,雖比不上本人家鄉的丹霞山,卻在當地享有“小桂林”的美譽。
7273次小票車載着一代代村民走出大山,求學、打工、賣貨、訪友、求醫……很多村民的生活中都有“慢火車”的烙印。
大江口站
離開大江口,列車跨越沅江特大橋。
遠遠望去,當地正在重建一座新橋,過江渡輪暫時成為了當地人臨時的“橋”。
盡管我國進入了高鐵時代,但這些每日往返于普速線上的非空調小票車,承載着人民對生活的美好願景,也讓人民的獲得感顯著增強!
辰溪站
辰溪站
S50長芷高速燕子洞大橋
小龍門站偶遇K808次
小龍門站牌
湘西煙雨
花橋鎮站偶遇K740次
花橋鎮站牌
泸陽站
17點左右,7273次列車飛馳開向終點——懷化,在“高樓森林”中穿梭。
因該線而廢棄的焦柳老線
17:18分,7273次列車抵達終點站——懷化。這裡是闊别已久的湘西重鎮,也是本人最初“結緣”的地方。
本文雖然長了點,7273次列車沿途風景着實令人目不暇接,路上還有一些亮點沒拍到,餘下精彩,個人推薦大家親自體驗發現,享受美好的漫遊之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