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乾隆盛世是人們最熟悉的名詞之一,它是康乾盛世的最後一個階段,也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然而,這個乾隆盛世卻亦真亦幻,從各種影視劇和資料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乾隆盛世的各種争議。比如六次南巡遊山玩水,大肆修建圓明園、頤和園等園林建築。那麼,真正的乾隆盛世是怎樣的呢?我們可以從1768年開始的那起“叫魂案”說起。
一、“叫魂案”起始
“叫魂”是古代的一種封建迷信巫術。在古代,如果有人受驚了,就會請陰陽先生、術士來“叫魂”,這樣,就可以把所謂的鬼魂“叫走”,讓受驚的人恢複正常。同時,迷信這種巫術的人還會用叫魂來害人,傳說,這種巫術利用人的發辮、衣物、名字等就可以“叫走”一個人的魂魄實施詛咒。本文所說的“叫魂案”就是起源于“叫魂”這個傳說。
根據孔飛力的《叫魂》一書記載,公元1768年(乾隆33年),浙江省德清縣東邊的一座橋梁倒塌,為了新修建的橋梁能夠持久耐用,德清縣請來了多個石匠施工隊競标,最終,仁和縣的石匠吳東明競标成功,并開始了修建工作。與此同時,在德清縣東邊的兩座寺廟——觀音殿和慈相寺也得到了這個消息。由于觀音殿的香火旺盛,慈相寺為了争搶香火,就利用海甯施工隊競标失敗這件事造謠,說海甯縣的施工隊競标失敗後非常氣憤,所以在去觀音殿的那條路上施了法,所有走那條路的人都要遭殃。不知怎麼的,這個事兒傳來傳去變了味道,變成了吳東明修橋需要人的靈魂加固。當地民夫沈士良聽說以後,專程來找這位吳石匠,并将寫有自己侄子名字的紙片交給了他,希望石匠能把這張紙片貼在木樁上,究其原因,是這位沈士良和侄子有仇,希望以這種方式進行報複,害了侄子的性命。
然而,吳石匠并沒有照做,而是直接把沈士良告到了官府,官府立刻将其緝拿歸案廷杖了一頓。人是處理了,可這種害人手法卻像瘟疫一樣,迅速從江南地區傳遍了大半個大清朝。許多人開始偷偷剪掉别人的辮子、衣服,甚至是指甲來“叫魂”害人,一時間,“叫魂害人”在大清民間廣為流傳,有乞丐、僧人被懷疑是叫魂者被毆打緻死,也有妖僧以精通叫魂之術為名四處“做生意”,亦有人用這個謠言制造更大規模的恐慌。
在《清朝的剪辮與叫魂恐慌》一文中,作者詳細的描述了多個與“叫魂”有關的案例。文中記載,一個乞丐被陌生男子搭讪,陌生男子向其承諾,其每剪掉一個人的辮子,他便給乞丐500文錢。乞丐自然非常願意,多次偷偷剪掉别人的辮子換取錢财。而在杭州,一些僧人因聊天時詢問了别人的姓名,便被當做了“叫魂”的妖僧,甚至被活活打死。
可以說,因“叫魂”造成的恐慌是非常嚴重的。
實際上,在封建時代,由于底層民衆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迷信妖魔鬼怪是再常見不過了,我們可以從各個朝代都找到有關于鬼神亂力的傳說,底層民衆因為聽信了關于鬼神的謠言而做的荒唐事也不少,甚至是打死人的事情也并不少見。可為什麼偏偏是這次鬧出了大事呢?
除了和我們剛剛說的“魂兒”有關,這件事情鬧大了,還和“叫魂”的措施之一——剪發有關。
我們都知道,清朝的時候男性必須剃掉大部分頭發(晚清時期是前額),然後把剩餘的頭發梳成一個大辮子,以表示順從。這個辮子是萬萬不能剪的,因為剪辮在清朝時是不滿清朝統治,反清的象征,普通百姓要是丢了辮子,可能會全家遭殃。根據《叫魂》一書及其他史料、野史記載,反清者會雇傭一些流浪乞讨人員偷偷剪掉别人的辮子,将事情鬧大。所以,“叫魂”傳播的如此迅速的原因之一,也和剪辮有關。底層百姓害怕,也不隻是害怕魂丢了,更怕是因為掉了發辮被當成叛黨,腦袋也掉了。
清朝不同時期百姓發型會有變化,但都會梳成一個辮子。
那麼,在這種情形下,地方官員是如何做的呢?
二、地方長官的處理與皇帝的介入
“叫魂案”的處理,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乾隆皇帝知道前和乾隆皇帝知道後。
我們先說乾隆皇帝知道前。
按照大清朝的律法,如果地方出現了死刑案件,需要将這件事上報給朝廷,由皇帝親自審核。而“叫魂”這種所謂的妖術,已經激起了民衆的大規模恐慌,甚至出現了上文所說的毆打緻死現象,理應報告給朝廷。但是,像是有默契一樣,地方官員都選擇不上報,息事甯人。究其原因,一方面,古人雖然比較相信鬼神一套,但官員們飽讀詩書,大多數人對“叫魂”這種小兒科的事情還是不屑一顧的,所以,他們根本不覺得這是需要上報的事情。而另一方面,這個案子皇帝一旦插手,事情就會變得複雜化,處理案件也會包含皇帝個人的情緒化之中,為什麼這麼說呢?“叫魂案”的發源地江南一帶正是明朝的遺老遺少們聚集的地方,也是反叛發生最多的地方。這次的“叫魂”案件再加上剪辮盛行,皇帝不可能不多想。伴君如伴虎對地方官員同樣有效,皇帝知道後,他們一個處理不當,自己的烏紗帽可能就保不住了。而且,對于剪辮這件事兒,地方官員也清楚,他們壓根和反清一點關系都沒有,所以,将這件事報給皇帝讓事情變得複雜化,不如不報。之後,他們開始肅清謠言,安撫百姓,打擊那些利用“叫魂”作惡的惡棍叛黨。但是,這個時候的地方官員就是按照打擊謠言來處理,跟打擊叛亂一點關系都沒有。
不過,隐瞞不報不代表乾隆皇帝不知道,每一個皇帝都會在各地方安插自己的眼線,乾隆皇帝也一樣。果不其然,當眼線将“叫魂”告訴乾隆皇帝之後,乾隆皇帝的關注點根本不在“叫魂”這種妖術上,而是在剪辮上。在乾隆皇帝的眼中,一些反清的人正在用剪辮這種方式煽動底層百姓,這是反叛集結的一種新模式。所以,他下令全國各地嚴查“叫魂”妖黨。而各地的官員眼見着已經瞞不過乾隆皇帝了,便開始争相向皇帝彙報。最先上報的是山東巡撫富尼漢,他得知消息後,立刻在整個山東範圍内開展“叫魂妖黨”抓捕工作,而乾隆皇帝也誇獎了富尼漢,要求各地的地方官都向富尼漢看齊,于是,大半個大清朝都動了起來,各種清繳工作迅速展開,這時候,地方官員的态度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他們直接按照打擊妖黨、謀逆的模式開展工作,為了讨好乾隆皇帝,抓捕更多的妖黨,地方官員開始刑訊逼供,特别是剛剛說到的富尼漢,他審出來的重犯幾乎都是被刑訊逼供的冤枉人。
為了能夠更詳實的了解“叫魂案”,乾隆皇帝甚至直接下令将那些妖黨罪首帶到京城或避暑山莊(“叫魂案”發生的一段時間,乾隆皇帝是在避暑山莊的),由軍機大臣們直接審理。
可尴尬的事情發生了,随着審理的逐漸深入,乾隆皇帝發現,除了極少數别有用心的人外,“叫魂案”大體上和反叛是沒有關系的。也就是說,“叫魂案”就是一樁冤假錯案。
到此,整個“叫魂案”才得以終結,但此時這起案件已經波及了上百萬之衆,含冤下獄、被處死者不計其數。
雖然叫停了“叫魂案”,但為了表示自己沒錯,乾隆皇帝在下诏時說,“叫魂案”之所以沒有找到妖首,是因為各地的地方官員玩忽職守,所以,在“叫魂案”波及的地方,共有六名督撫被查辦,包括剛剛說過的富尼漢,但值得玩味的是,富尼漢受到的處罰是最輕的。
在“叫魂案”中,因不堪忍受刑罰而招供的人不計其數。
三、為什麼說“叫魂案”揭示了乾隆盛世的脆弱?
“叫魂案”随着乾隆皇帝的一聲令下而終結,但這其中确有太多令人深思的地方,而整個“叫魂案”的開始、發展過程,也顯現出了清王朝盛世究竟有多脆弱。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第一個方面,是盛世之下,大規模的流民數量。在乾隆時代,清王朝的人口數量已經增加到了3億多,但是由于乾隆皇帝不斷修建園林以及多次發動戰争,讓清朝的底層人民一直處于重稅賦之下。另一方面,議罪銀制度(官員可以用銀子抵罪)也讓官員犯罪無所顧及,進一步壓榨底層百姓,許多居無定所的農民也就變成了流民,在乾隆王朝的中後期,大清至少有幾十萬的流民。回到本文說到的“叫魂案”,“叫魂案”之所以鬧的如此嚴重,一部分原因就是流民湧入,這些流民會流向哪裡呢?當然是有錢賺有地種,或者富庶的地方。江南水鄉是富庶之地,自然是流民的重要流入地之一。而且,許多乞讨者和流民都會以說僧人的身份出現,因為僧人如果得到官府的認可,擁有度牒,就能享受寺廟資源,退一步講,哪怕是沒有被官府任何,僧人的身份也更容易得到施舍。當“叫魂案”與這些流浪的僧人聯系到一起,很容易就被普通百姓當成妖僧,也就造成了很多命案,而另一方面,大規模的流民遷移也讓“叫魂”傳播的速度更快。“叫魂”之所以能夠迅速傳播大半個中國,流民是重要的傳播力量。
對請朝廷而言,流民是非常讓人頭痛的。
第二個方面,是滿清八旗子弟征服了華夏大地,卻一直沒有緩解滿漢矛盾。“叫魂案”雖然引起了清底層人民的不滿,事态卻沒有進一步惡化,民衆處于恐慌之中,卻不是處于暴動。所以,乾隆皇帝之所以如此大費周章,就是因為他想到了謀反。在滿清八旗後,明朝遺老遺少以及漢民族的反抗是沒有停止過的。在反抗運動失敗後,明朝的遺老遺少都會以道士、和尚的身份作為掩護。這就導緻了乾隆皇帝對涉及到僧侶的案件特别疑神疑鬼。當“叫魂案”中出現了大量僧侶時,乾隆皇帝的疑心病自然就又起了。實際上,“叫魂案”在某種程度上和清朝的文字獄非常類似。都源于滿清統治者和底層民衆之間脆弱的信任關系。當民間出現一丁點風吹草動,清朝的統治者(也就是皇帝),就會迅速聯想到謀反。滿漢矛盾再加上乾隆王朝中後期的皇室的奢靡、官員的腐化,也就加速了民衆對滿清朝廷不滿的爆發。在“叫魂案”發生幾十年後的嘉慶元年,最大規模的反清起義——白蓮教起義爆發,滿清為了鎮壓這次起義,足足耗費了白銀2億兩。
第三個方面,地方官員的懶政和皇帝與地方官之間脆弱的信任關系。
“叫魂案”的查處,我們可以用兩個詞語來形容,一個是敷衍,一個是充數。
應該說,屬地發生事情盡量不讓皇帝知道,是地方官員保護自己的一種重要方式,可是,如果僅僅是不讓皇帝知道卻沒有處理好,那麼還是會出大問題。“叫魂案”中,地方官員沒有處理好流民,導緻謠言的加速傳播;沒有處理好剪辮,導緻乾隆皇帝得到了錯誤的信号,讓這起案件變得一發不可收拾;當乾隆皇帝重視起來的時候,他們又開始濫用重刑、冤枉好人,最終導緻了重刑之下許多人編造謊言招供,讓事态更加嚴重。我們回過來看一下“叫魂案”發生的整個過程:
“叫魂案”初起——流民傳播,别有用心人利用造成大規模傳播——地方官員息事甯人失敗,乾隆皇帝得知——地方官員無奈上報——争相讨好皇帝,為邀功濫抓濫殺——被抓者為避免重刑,做出假口供,事态進一步擴大,波及更多人——軍機處審理,冤案洗清,真相大白。
在“叫魂案”發生的整個過程中,乾隆皇帝的地方官員整體上幾乎沒有一次是本着事情完全解決來做的,這證明整個清朝的官吏體系已經腐朽至極了。他們隻想着自己的官位,能敷衍時則敷衍,當不能敷衍時,能邀功時則盡力邀功。在軍機處審理前的任何一個環節,這起“叫魂案”都是有可能提前終結的,但就是由于地方官員的敷衍和充數,這起案件規模才會如此之大。
另一方面,當“叫魂案”的各種奏折送到乾隆面前時,這起案件已經算是漏洞百出了,可即便如此,乾隆皇帝依舊下令查辦,并讓軍機處親自來查。這充分體現了乾隆皇帝對地方官員的不信任。當他發現地方官員不可信時,“叫魂案”本質上已經成為了乾隆皇帝對地方權力的清算,可以說,“叫魂案”一定程度上變成了乾隆皇帝對官員不滿的出氣筒。
但是,不管是地方官員和乾隆皇帝,在處理“叫魂案”的過程中都沒有顧及過百姓的感受,這就導緻了乾隆皇帝想要制止暴亂與反叛,卻進一步澆灌了百姓反叛的萌芽。
總結:“叫魂案”本應是個小案,但由于地方官員的不作為卻變成了一場大案。這場大案最終将乾隆王朝的醜态展現的淋漓盡緻,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流民,地方官員的整理不作為,一直未能解決的滿漢矛盾……這些問題讓乾隆盛世看起來就像細樹枝上的一顆大柿子,挂在樹梢看着好看,但隻要有外力稍稍一折,這顆大柿子就會掉到地上,摔個稀爛。
參考文獻:
“盛世危言”——《叫魂讀解》,作者:劉昶;
讀《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後感,作者:姚寶娟;
從《叫魂》透視乾隆盛世下社會亂象及謠言傳播,作者:張慧;
1768:“叫魂案”背後的乾隆盛世,作者:葛靜波;
《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作者:孔飛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