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人類首位,也是迄今為止第一位移植豬心髒的患者死了。
這位患者是一位57歲的男子,叫戴維·貝内特。美國馬裡蘭大學醫學院1月7日給他移植了一顆豬心,他的生命維持了63天後,因病情惡化于3月8日死亡。由此,留給社會兩個問号:這次異類器官移植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未來的異類器官移植之路能走得通嗎?
為了明辨是非,我覺得就這件事,有兩個關鍵點要說清楚:
其一,如果不移植豬心髒,戴維·貝内特會不會死?據馬裡蘭大學醫學中心稱,貝内特是在2021年10月份首次來到這個醫院就醫的,當時病情已經很嚴重,隻能卧床,依靠體外生命支持系統~體外膜肺氧合(ECMO)維持生命。
ECMO簡稱膜肺,是一種搶救垂危患者的新技術,最早于1975年成功用于治療新生兒嚴重呼吸衰竭,1980年美國密芝根醫學中心建立了第一個ECMO中心,随後全世界相繼建立了145個ECMO中心。
ECMO的本質就是一套人工心肺系統,最核心部分就是膜肺和血泵,通過模拟人的肺部呼吸功能和心髒搏動功能,也就是通過人工肺和人工心髒替代人體的心肺。采用這套裝置的人,基本上心肺功能就喪失了。
手術前,貝内特心肺功能就喪失了,已經卧床6周不能動彈,且其病情已經不适合做常規心髒移植手術,換上這顆豬心髒成為他唯一希望。醫生在給他移植這顆豬心髒之前,充分告知了移植的風險和手術的試驗性,包括一些未知風險和可能的好處。由此,貝内特願意接受手術,并表示:要麼死,要麼做移植手術,這是我最後的選擇。
手術做了7個小時,術後幾周,移植的豬心髒在貝内特體内運轉良好,沒有出現排異反應,而且他的狀态好轉,可以和家人一起生活,并接受了幫助恢複體力的物理治療,貝内特甚至期待着能夠盡快下床活動。
但就在數天前,貝内特的病情突然惡化,醫生們檢查發現已經沒有了康複希望,于是隻能給貝内特維持治療,而貝内特一直與病魔鬥争到最後,就在臨終前幾個小時,還在與家人交流。
那麼,這台手術失敗了嗎?我認為沒有,而且全世界醫學界也認為沒有。
醫學界認為,雖然貝内特最終沒有活更久的時間,但取得的經驗是寶貴的。對于負責手術的醫療團隊來說,這場手術标志着多年的研究成果,這個成果很可能會改變全球許多人的命運。馬裡蘭大學醫學院的新聞通稿指出,這項手術将使世界“距離解決器官短缺危機更近一步”。
具體負責這項手術的醫生巴特利·格裡菲表示,這項手術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信息,開拓了異種移植的新路子,可以挽救更多的患者;馬裡蘭大學醫學院外科教授、心髒異種移植項目主任穆罕默德·毛希丁則表示,通過貝内特手術獲得了很多寶貴經驗,對未來繼續進行的相關臨床試驗有重要指導意義。
其二,随便一頭豬都可以取下心髒拿來用嗎?
不能,當然不能。安裝在貝内特體内的這顆豬心髒可不是來自一般的豬,而是一頭經過基因改良的豬,也就是所謂“轉基因”豬。
研究人員對這頭供體豬進行了10項基因編輯,包括剔除了3個會導緻人體快速免疫排斥反應的基因,在豬的基因組裡剪接插入了6個幫助免疫系統接受豬器官的人體基因,還剪除了1個會導緻豬心過度生長的基因。
因此,如果單從成本方面來看,這顆豬心一點也不比人心移植花費少,甚至是更大的天價。當然作為未來移植器官的來源,人體器官是極其稀缺的,豬等動物替代器官則可以大量培育和提供。
而人類為啥不從與人類基因更接近的靈長類動物,如猩猩、猴子身上尋找替代器官呢?其實人類早就做過這方面的嘗試,1984年,美國一名外科醫生就嘗試将一顆狒狒的心髒移植給一名女嬰,這名女嬰活了20天。
後來,人們發現人類與靈長類動物雖然在基因上更為接近,但采用靈長類器官替代人體器官移植,至少有三個方面不如豬:
首先,所有的靈長類動物心髒大血管在解剖學和生理學指标上,都不如豬的心髒與人更接近;其次,猴子等靈長類動物體重較小,其心髒無力承擔比它們體重大很多的人體需要,而豬可以;再次,從繁殖力上說,豬的繁殖速度遠遠大于靈長類動物,更能夠滿足人類日益增多的器官需求。
第三個方面尤為重要,因為器官移植是許多器官衰竭患者的唯一希望,器官移植需求量越來越大,全世界數百萬人等着器官移植,每年有數萬人在等待中失去希望而死亡。據一些資料統計,僅美國就有11萬人在等待器官移植救命,每年有6000人在等待中死亡。
據中國紅十字會介紹,中國每年有30萬人急需移植救命,但由于許多人具有“死後要留全屍”的傳統觀念,中國器官捐獻工作的推進很緩慢,能夠獲得移植的隻有1萬人左右。
這就是培育豬作為器官供體的重大原因。而轉基因豬除了心髒之外,腎髒、肝髒等器官都有希望用于異種移植臨床。美國紐約大學蘭貢醫學中心最近做了臨床試驗,在依靠呼吸機維持的已經死亡患者身上移植了轉基因豬腎,結果表明,可以預防異種的排斥反應。
免疫排斥反應是人體的一種強有力機制,就是當人體免疫系統發現有外來物種入侵時,就會群起而攻之,竭力地驅逐和清除,外來的器官跟在排斥之列,這給器官移植的成功性帶來巨大困難。
因此,解決免疫排斥問題,是器官移植的關鍵。如果沒有這個問題,豈不是什麼都能夠移植了,還愁沒有供體?
而轉基因豬就是在培育過程中,通過轉基因技術清除掉供體器官中具有人體排異反應的基因。因此這種豬器官移植到人體後,就不會出現排異反應了。
既然沒有排異反應,那麼為什麼貝内特隻活了63天?其中到底有些什麼還麼有發現的機制?目前馬裡蘭大學醫學院團隊并沒有給出答案,他們宣稱還不知道确切的死因,需要進一步分析研究。
未來的異種移植之路還能走下去嗎?當然能走下去,而且有了貝内特移植經驗,科學家們更有信心了。
醫學界的科學家們普遍認為,貝内特的案例是一個很好的經驗,他用自己的移植經曆诠釋了一個很重要的事實:異種移植是能夠成功的。就像許多新生事物一樣,剛開始都會出現未知風險,但後來就會越來越成熟。
我國武漢大學中南醫學院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心外科專家劉金平表示,貝内特心髒移植的最大突破是利用了基因編輯技術,解決了異種移植出現的超急性排斥反應問題,這項試驗的成功,至少具有兩大應用前景:一是保障了心髒供體數量,可以滿足大量的移植需求;二是在心髒病患者面臨死亡威脅,沒有找到合适的人類心髒供體之前,可以采用豬心髒續命。
但目前的異種器官替代移植還隻是個起步,未來還有許多困難要克服,比如貝内特是什麼原因死去,一定要弄清楚,這樣,未來接受豬心替代移植的患者就有了更多的保障。
而動物器官移植到人體,除了排斥反應和功能替代的問題以外,還有一個壽命的問題。比如豬的壽命就比人的壽命短多了,它們的器官壽命相應也就老得快,如何延長這些器官的壽命,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動物身上,還有許多與人類基因不一樣的東西,如有些人類易得的病動物不一定易得,而有些動物易得的病,人類不一定易得。當動物器官移植到人體内,會發生什麼呢?會不會發生人體從此感染本來不易得的動物病呢?
異種器官移植還有很多未知領域等着科學家們去解開,因此,真正要實現異種器官移植的常态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比我們聰明很多的科學家們很可能早解決了這些問題了,甚至許多我們想都沒想到的問題都已經克服了。
由此,我有理由相信,未來異種器官移植之路将越走越寬廣。不過,我還是希望不要出現“豬腦子”或者“狼心狗肺”之類的移植為好。開個玩笑,别當真。歡迎讨論,感謝閱讀。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