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孩哪些疾病長大了會自愈

小孩哪些疾病長大了會自愈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22 13:11:30

2歲多的貝貝(化名),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寶寶,每天精力充沛,除了睡覺其他時間都很難停下來,喜歡獨自跑來跑去,常常讓大人們跟在後面追跑得氣喘籲籲。 但就是這樣一個“活潑”的寶寶,在2歲時被診斷為孤獨症。

“怎麼會這樣,貝貝這麼活潑,怎麼會是孤獨症?”得知結果後的貝貝媽覺得很不可思議,于是帶着貝貝輾轉多家醫院進行檢查,最終醫生的結論都是一緻的,貝貝媽不得不接受現實。

後來,貝貝媽仔細回憶了貝貝的日常表現,這才發現,自己忽視了很多細節。

貝貝雖然活潑好動,但不會說話,很少與人交流;在遊樂場裡滿場跑,見到小朋友隻對他們手中的玩具感興趣;貝貝也不會用手勢動作表達,比如想要玩具時,他不會指着玩具說“要”,而是會拉着大人的手去拿;此外,貝貝幾乎不與人目光對視,沒有眼神交流,對家人呼喊他的名字,也經常是充耳不聞,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貝貝媽帶着孩子來到了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童康複專科進行評估和治療,現在貝貝開始有了改變,可以安靜地坐一會兒,目光對視也有所改善。目前,貝貝仍在接受進一步的康複治療和訓練。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童康複專科謝映副主任醫師表示,孤獨症,全稱叫“孤獨症譜系障礙”,又稱為“自閉症”,是一組以社交溝通障礙、興趣或活動範圍狹窄以及重複刻闆行為為主要特征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病情有輕、中、重度之分。孤獨症患兒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遙遠而漆黑的夜空中獨自閃爍。

近20多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内孤獨症患病率均呈現上升趨勢,2020年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對孤獨症患病率的估計達到1/54,中國現在的發病率約為1/100,患者已超千萬,其中0到14歲的患兒達200餘萬。有足夠的證據表明,早期篩查與幹預可顯著改善孤獨症患兒的不良預後。若錯過最佳幹預時機,許多患兒很可能在學齡期難以融入學校生活而影響學習成績,甚至成年後仍不具備獨立生活和工作能力。

在美國的初級保健系統中,要求對18個月和24個月大兒童進行标準化孤獨症篩查,同時進行持續的語言社交發育監測。而在我國部分地區,對孤獨症的認識水平仍非常有限,嚴重影響患兒社交溝通等功能的恢複。建議家長密切關注孩子語言、社交、行為發育狀況,當出現異常需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找專科醫生評估、篩查、追蹤與幹預。

孤獨症如何康複治療?專家表示,孤獨症目前多采用教育幹預、行為矯正、中醫治療、藥物治療等相結合的綜合幹預措施。孤獨症患兒多伴有睡眠問題和胃腸問題,有證據表明,采用中醫傳統小兒推拿、中醫針灸療法與心理行為治療、綜合康複訓練結合,可明顯提高孤獨症患兒的社交能力、語言、認知功能和改善兒童的重複刻闆行為,尤其在6歲以前都是治療幹預的黃金時期。

潇湘晨報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謝映

小孩哪些疾病長大了會自愈(100個孩子裡面就有1個患有這個病)1

孤獨症的四大誤區

誤區一:忽視早期發病症狀,以為“大了就能好”

父母最開始大都認為孩子隻是說話遲,多動,不聽話,以為随着年齡增長會改善,而沒有及時就醫,以至拖延至出現明顯異常的行為才來就診。

誤區二:孤獨症能用藥物治愈

國内外權威孤獨症診療指南均指出:到目前為止,針對孤獨症的核心障礙(社交障礙)缺乏有效藥物。隻有合并自傷、攻擊、自殘、破壞等行為或嚴重的情緒問題或嚴重的睡眠問題以及極端多動時,才考慮使用藥物治療。

誤區三:孤獨症兒童都是天才

若認為所有孤獨症患者都是潛在的天才,這是不切實際的,在孤獨症患者中,有着“學者”才能的人遠不到10%,生活不能自理的倒不在少數。

誤區四:永遠不會好,沒必要治療

其實,孤獨症的早期康複是非常有價值的,兩個同樣程度的孤獨症患兒,是否接受規範的早期康複幹預,會出現兩種完全不同的結局:一個可能逐漸改善,融入社會,擁有自己的人生,另一個可能終生需要他人陪護。

【來源:潇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緻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