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自然客微信
這才是真正的“美人魚”— 儒艮
童話故事裡的“美人魚”是否真的存在?小編今天要告訴大家的是“美人魚”确實是存在的,但并部是我們想象中的美女的模樣,而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儒艮(rú gèn)。
“南海有鲛人,身為魚形,出沒海上,能紡會織,哭時落淚”說的就是儒艮了。雌性儒艮偶有懷抱幼崽于水面哺乳的的習慣,像極了人類懷抱嬰兒哺乳的場景。
有人傳說儒艮出海時頭上偶爾會披海草,遠處看上去就像頭批長發的美女,“美人魚”的稱号大概那個時候就流傳起來了吧。
儒艮是一種海生哺乳動物,像一隻巨大的紡錘,最大身長可至4.16米,體重在230-908公斤。
雖不美豔,但也是萌萌的嘛。看到這樣的美人魚,是不是很想到海裡和儒艮一起遊泳呢?
儒艮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喜歡水質良好并有豐沛水生植物的海域。儒艮對冷非常敏感,水溫低于15℃易染肺癌死去,水質差也易罹皮膚潰瘍、内寄生蟲等,是海牛目中唯一仍生存與印度洋與太平洋地區的物種。壽命約為73歲。
儒艮是草食性動物,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中出沒,僅攝食海床底部生長的植物,以多種海生植物的根莖葉,與部分海藻類等為食。它們不會使用門牙來咬斷海草,而是以其大而可抓握的吻來攝食。
儒艮有複雜的社會行為。雖然常單獨行動,但也會組成6頭左右的小群體,又是會達數百頭以上。
儒艮行動緩慢,一般每小時2海裡左右,一到兩分鐘會浮出水面呼吸,生性害羞,性情溫順,稍有驚吓就逃跑了。
儒艮視力差,聽覺卻很靈敏,平日呈昏睡狀,還是很符合呆萌的特性的。
正因為它能吃但又不願動,所以養的體胖膘肥,常常成了逐利者的捕殺對象。
自四千年前起,人類便開始對儒艮的捕殺,食肉榨油,骨可雕物,皮可制革,迄今儒艮數量已極為稀少。如不再加以保護,儒艮也會走向滅絕。沒有交易就沒有殺戮,小夥伴們都趕緊行動起來吧!
如果你愛自然、愛科學、愛分享,請關注大自然護協會TNC!
TNC微信訂閱号: TNC_China
TNC官方微博:@大自然保護協會TNC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