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響,蟹腳癢,又到了吃大閘蟹的季節了!
然而,今年不少人的中秋餐桌上,恐怕都少了大閘蟹。前幾天,“陽澄湖大閘蟹恐缺席中秋”登上熱搜,這不僅是因為今年陰曆中秋節相對提前,螃蟹還沒有準備好,也是因為天氣太熱,螃蟹都不長肉了。
咱們今年還能吃到美味的大閘蟹嗎?天熱真的會餓瘦大閘蟹嗎?
01 高溫對大閘蟹有哪些影響?
螃蟹會被熱瘦,是真的!
螃蟹生長最适宜的水溫是18℃~25℃,到了30℃以上,它們的食欲就會逐漸降低,體質也會下降,容易生病。在今年夏天的烈日炎炎下,部分地區的水面溫度可能達到40℃,螃蟹們熱得茶飯不思,自然沒法增重。而且螃蟹是雜食動物,飼料裡常常帶有小雜魚,高溫期間螃蟹胃口不佳,如果沒有及時吃完小魚,就容易腐敗變質導緻水質變差,進而影響螃蟹的生長發育。
螃蟹的生長需要經曆5次蛻殼,才能變成成蟹,每次蛻殼後個頭都能翻倍。螃蟹的第4次蛻殼一般發生在7月,蛻殼後它們的重量可以達到2兩以上。但是,今年被高溫折磨的螃蟹蛻殼時間會延遲20到30天,沒完成第4次蛻殼的螃蟹隻有不到1.5兩。
正在努力蛻殼的蟹蟹
還有很多螃蟹沒能等到成功蛻殼就死亡了。一些螃蟹被高溫逼得往岸上跑,最終因為脫水活活熱死;還有一些螃蟹是病死的——高溫導緻水草腐爛,水中含氧量降低,氨氮有害物質增加,細菌大量繁殖,最終免疫力下降的螃蟹們就會染上疾病,比如甲殼潰瘍。
雖然秋風已起,氣溫也沒之前那麼高了,今年大閘蟹的大規模上市仍然需要等到10月,中秋節能上餐桌的大閘蟹也沒有往年那麼膘肥體壯了。大家也得做好心理準備,今年的大閘蟹個頭很可能比往年小,而且因為死亡率高,大閘蟹的總産量會下降20%左右,這樣一來,那些蟹膏肥、蟹黃滿、肉又足的大閘蟹,價格難免水漲船高。
02 努力避暑
為了讓肥美的大閘蟹順順利利上餐桌,蟹農們也會根據它們的生活習性調整養殖方法。
舒适的水生環境能減少高溫帶來的影響。随着溫度升高,蟹農會逐漸加大蟹塘的水位,并且及時加水、換水,極端高溫下甚至得往水裡加冰塊。為了避免缺氧,蟹塘内還會設置增氧機,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蟹塘裡的水草也大有用處,水草可以幫忙淨化水質,還可以給螃蟹提供乘涼的場所,但是蟹農需要嚴格地控制水草的品種、數量和疏密程度,既确保水草的生長,不讓它們腐爛堆積,也讓螃蟹有充足的生活空間。
俗話說“蟹大小,看水草”,蟹塘裡的水草對螃蟹的健康至關重要
除了環境,夥食也很重要,螃蟹的飼料得注意葷素搭配。在高溫階段,蟹農們會略降低葷食的比例,多加青飼料,還得少量多次投喂,避免動物性飼料腐爛,讓水體變質。等溫度降低一些,到了育肥聚黃的時候,他們又會為螃蟹增加葷食,讓它們增加體重。除了這些主食,蟹農還會在水中加礦物質和維生素,有些蟹農還會在飼料裡添加大蒜和糖,希望能幫它們順利蛻殼。
02 怎麼才能挑到好吃的大閘蟹?
面對今年大閘蟹的價格,可謂是:“大閘蟹,想說愛你不容易。”
但如果還是想要一飽口福,怎麼才能不會“蟹财兩空”?掌握大閘蟹的挑選方法很重要。
我們知道,大閘蟹的美味,除了蟹肉,主要來源于“蟹黃”和“蟹膏”。母蟹的“蟹黃”是橙黃色的肝胰腺和桔色的性腺(卵巢),公蟹的“黃”是肝胰腺。“蟹膏”則是副性腺。
影響大閘蟹風味有兩個重要指标:飽滿度和甜度。
通俗的說,飽滿度是指肉和黃的多少,而甜度是肉和黃的風味。高品質的大閘蟹,黃和膏吃起來是有回甘感覺的甜味,而品質不好的螃蟹,吃起來會有鹹味或者苦味。
大閘蟹的飽滿度靠攝食足夠的植物性飼料就可以保證,但是甜度必須要靠動物性餌料補充。
為了能保證今年大閘蟹的口感,将溫度的影響減到最小,蟹農們也是想盡辦法:
比如在蟹塘中種植蘆葦、輪葉黑藻、伊樂藻、苦草等水生植物,植物可以降低水塘部分水體的溫度并為大閘蟹提供遮陰和躲避場所。通過加強蟹塘水體循環實現降低蟹塘内水體的溫度,安裝增氧機,通過攪動的方式增加蟹塘内水的含氧量并促進水循環。
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挑大閘蟹的方法——
狀态好的大閘蟹有四大特征:
一是青背,蟹殼呈現青色,平滑而有光澤;
二是白肚,貼 泥的臍腹甲殼,晶瑩潔白;
三是黃毛,蟹腿的毛長而呈黃色,根根挺拔;
四是金爪,蟹爪金黃,堅實有力。
螃蟹拿在手裡,要有沉甸甸的感覺,這樣的螃蟹才會滿而不空。還可以将沒有綁繩的螃蟹翻過來,肚皮朝上,如果螃蟹能迅速翻身動作靈活,說明螃蟹生命力旺盛,新鮮。
高溫天氣确實會給我們吃螃蟹帶來不小的麻煩,不過,一些氣象學專家認為像今年這樣的持續高溫并不會成為常态,也許到明年我們就能繼續愉快地吃螃蟹了。
當然,為了能夠一直能夠吃到既肥美又便宜的“好螃蟹”,我們每個人也盡可能為保護環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編輯:文刀
本文編輯自:科普中國等
科普蘇州
ID: kepusuzhou
科普蘇州Q3:94803309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