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南海艦隊有沒有戰略導彈核潛艇

南海艦隊有沒有戰略導彈核潛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10:11:50

這段時間以來關于我國的炒作可是一個接一個的都不帶停的,在13日,美國一家叫做《驅動》的網站,其中有個“戰争地帶”欄目發表了一篇文章,稱中國現在正在大規模的擴充自己的核武器庫,并且這件事情已經是“路人皆知”了,五角大樓更是發表了一篇報道,說中國現在正在研發和部署新的潛射彈道導彈,這種導彈的發射方式十分靈活,可以從中國的近海或者是港口就發射出去。

南海艦隊有沒有戰略導彈核潛艇(6艘核潛艇可齊射72枚洲際導彈)1

除此之外,除了一直沒有露面的轟-20戰略轟炸機和戰術轟炸機之外,中國現在把自己的研發重心放到了自己的新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身上。而當前的中國有着6艘094型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并且這種潛艇每艘可以攜帶12枚的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從理論上來說,中國可以将這一批核潛艇開到南海區域的“堡壘海區”,然後一次性發射72枚的洲際彈道導彈,對美國造成戰略打擊。

南海艦隊有沒有戰略導彈核潛艇(6艘核潛艇可齊射72枚洲際導彈)2

那麼這個“堡壘海區”又是什麼呢?“堡壘海區”這個概念是在冷戰時候由蘇聯提出的,指的是這一地區無論是水文條件還是海區環境都适合自己的核潛艇進行活動,在這一區域将會部署自己的核潛艇執行日常任務或者是戰時任務。在平時的時候核潛艇負責日常的巡邏、鞏固國家領土等任務;而到了緊急狀态或者是戰時的話将會成為一股海基核力量,負責進行對敵方發動戰略核打擊的。作為當年冷戰時期的兩個“死對頭”,美國和蘇聯自然是在自己的周邊領海都有着自己的“堡壘海區”,美國更是有着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北部這兩個“堡壘海區”,來保證自己的安全。而蘇聯則是有着鄂霍茨克海和巴倫支海兩個“堡壘海區”,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也是繼承了這兩個“堡壘海區”。

南海艦隊有沒有戰略導彈核潛艇(6艘核潛艇可齊射72枚洲際導彈)3

那麼我國的“堡壘海區”是不是就是南海呢?其實并不是,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裡,我國的“堡壘海區”是在渤海,因為這一地區距離京津冀地區較近,再配合上山東和遼東半島可以對國家中心形成很好的保護,其次就是這一地區的核潛艇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可以和我國的其他兵種進行很好的協同作戰,讓任務更加高效地完成,最後便是這一地區是我國的内海地區,對它的水文條件和海洋環境我國都了如指掌,我國核潛艇在這一區域可以發揮出全部的戰力。

南海艦隊有沒有戰略導彈核潛艇(6艘核潛艇可齊射72枚洲際導彈)4

但是随着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其他國家在我國的周邊領土不斷地挑釁的原因,我國就慢慢地将“堡壘海區”從渤海轉移到了南海,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我國轉移的呢?首先一點就是渤海地區的面積較小,隻有着7萬多平方公裡,在以前是夠我國用了,可是現在我國的海軍進入了“下餃子”的模式,幾十上百艘的軍艦在這一地區還不得被擠死,因此放到地方更大的南海才有空間去容納我國的核潛艇。其次便是南海地區比較接近台灣海峽,近年來美國對台灣地區可是動作不斷,不僅派兵在台灣搞一些什麼軍事訓練,還加大了對台軍售,更是喊出了要“保衛台灣”這樣的話,讓這一地區的局勢變得空前的緊張了起來,而為了能夠更好地控制住這一地區的局勢,我國将“堡壘海區”給挪到了距離台灣地區更近的南海。

南海艦隊有沒有戰略導彈核潛艇(6艘核潛艇可齊射72枚洲際導彈)5

而且相比較渤海,南海地區的條件更适合我國的核潛艇執行任務,各國目前對核潛艇的主要探測方式都是通過聲呐來進行搜索和定位的,而聲音在鹽度高的環境中傳播的速度會變得更快,這讓聲呐設備很難捕捉到目标,探測的精準度也會下降很多;每當季節進行更替的時候,高鹽度的海水中會産生一層“躍變層”,會阻擋聲呐設備的探測,而南海作為我國的四大近海之一,海水含鹽量常年位居榜首,一直都是在32%-35%之間。

南海艦隊有沒有戰略導彈核潛艇(6艘核潛艇可齊射72枚洲際導彈)6

那麼美國又為什麼一再的強調我國在南海的實力非常強大呢?要知道雖然我國有着6艘094型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可以一次性發射72枚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但是和美國的同類型潛艇作比較還是有着一定的差距的,更别說和美國的三叉戟導彈之間的性能了。其實這和我國準備研發的下一代核潛艇有着很大的關系,我國的下一代核潛艇将很有可能攜帶16枚的彈道導彈,排水量也就會邁入萬噸的大門,到了那個時候,将會真正的對美國的海軍造成巨大的威脅,這也是美國一再強調我國在南海的威脅的原因了,他們想通過這種報道來讓世界認識到中國的威脅,一起來抵制中國,來阻止中國的“威脅擴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