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心城區老舊小區衆多,教育資源集聚,家長對孩子上學時安全出行、放學後休憩活動的需求尤其牽挂。老舊小區改造如何結合市民想法精準施策?去年以來,廣州在越秀這個老牌教育強區,細緻聆聽居民的改造意願,以“繡花”功夫打造上學更安全、放學有趣味、曆史有傳承的“最美上學路”,構建兒童友好環境,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白雲街道築南社區打造出一條200米長的“暖心上學路”。
“小電驢”慢下來讓上學更安全
在老舊小區重塑上學路,安全是頭等大事。以前教育孩子出門小心,常說“馬路如虎口”,近年來随着電動自行車、共享單車的普及,内街内巷也常有“飛車”穿梭,令家長們時時放心不下。
漫步于人民街白米巷,狹長的巷道平整幹淨,雖有外賣小哥、快遞員騎“小電驢”通過,但在鋪設有序的減速帶作用下,也失去了往常“風馳電掣”的威風。巷口的止車柱攔截了更大型車輛的進入,部分路段設置合适高差,達到人車分流的效果。系列慢行化改造進一步保障了學生上下學的安全,而這正是得益于人民街的老舊小區改造。
廣州雨季悠長,“落雨大水浸街”成為經典童謠。珠光街針對清水濠道路不平、雨天地滑等安全問題,開展平整道路、替換原麻石路兩側的水泥鋪裝為透水鋪裝、增設擋車柱等改造。改造後,道路更加平整易行,雨天不易積水,車輛無法通過,打造安全上學路。
安全提升除了設施的完善,也要考慮改造效果能否維持。白米巷一側有低層房屋,改造前由于住戶缺乏晾曬空間,經常有晾曬杆橫跨巷道的現象,垂挂的衣物遮蔽行人視線,既不美觀更影響通行。人民街老舊小區改造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改造加設統一集遮雨、晾曬、照明等功能于一體的雨棚,徹底解決晾曬杆跨街的長久治理難題,讓改造效果得以保持。
邊角地變遊樂場讓放學有趣味
“居民樓下要是遊樂場就好了!”這是居民會議上,與會“小代表”的奇思妙想,天真的童言被大人們認真對待,并最終“夢想成真”。
白雲街道築南社區内有一所“特殊”的啟智學校,在改造的前期階段,社區開展以兒童為主角的居民會議,邀請居民、啟智學校師生及周邊兒童參與。改造方案順應居民訴求,決定盤活學校周邊邊角地等閑置空間,植入趣味學習玩樂設施。在改造實施階段,社區多次與居民現場探讨實施細節,最終打造出一條200米長的“暖心上學路”。
項目通過不同顔色的彩色瀝青,劃分出“跑道樂園”“立體畫長廊”“廊架下的活動場”3個區域,彩色瀝青同時作為特殊兒童的“引導”,指引學校的方向。跑道作為賽跑、“紙飛機比賽”的“比賽道”,也可作為社區兒童的“遊玩道”,為兒童提供約500平方米的遊玩空間。跑道兩側設置一系列兒童活動設施,提供安全、趣味的活動場所。
“立體畫長廊”長達90米,利用校外連續彎曲的通道,由藝術家為兩側圍牆作畫,形成具有特色的藝術長廊,既有不同年代的生活用品,如大哥大、暖水壺、搪瓷杯;也有孩童遊戲的場景,缤紛有趣。一處原本廢棄的灰色空間通過拆除違建,打造成“廊架下的活動場”,成為兒童玩耍的好去處,深受小朋友歡迎。
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實現“共治共享,有機更新”。這正是廣州老舊小區改造的“方法論”和好經驗,充分聽取街坊聲音,讓方案更“接地氣”,讓居民的歸屬感更強,更主動地參與社區事務、維護改造成果。
再現老街“威水史”讓曆史有傳承
老城區存量空間有限,老舊小區改造是挖潛承載城市曆史文化記憶新空間的重要路徑。人民街通過設計街巷文化牆和特色藝術彩繪,将白米巷打造成“彩繪文化上學路”。從巷頭至巷尾,移步易景,除了兒童喜歡的“貓咪”牆繪,還有六脈渠圖白米巷導圖手繪作品,清晰地展現了從前廣州的城市水系框架,讓途經的學生更形象地了解街區的曆史變遷,部分沿用至今的地名也可以喚起老居民的集體記憶。
清水濠開鑿于宋代,曾經承擔水路運輸、防洪排澇的功能,以其為名的清水濠巷道自然曆史底蘊深厚。珠光街通過老舊小區改造,對四個巷口空間、巷道标識牌融入文化要素,以詩書牆展示求是書院(今清水濠小學)、南國詩社的曆史及南園後五子作品選等,向學生普及獨屬清水濠的曆史文化。
通過改造,曆史沉澱和青春氣息在這裡交彙,城市曆史文化得以經由一代代學子傳承和傳播,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老城古巷精雕細琢出城市方寸之美,也可飨八方來客,展現廣府文化魅力。
接下來,市住建局将繼續推動老舊小區成片連片改造,從“單一小區”改造向“片區聯動”改造轉變,從“物質空間”改造向“社會治理”提升轉變,全面提升片區活力,達到改善片區基礎硬件、補齊社區短闆、激發文化要素、提升營商環境的效果,形成便民宜居的“完整社區”。
珠光街以詩書牆展示求是書院(今清水濠小學)、南國詩社的曆史及南園後五子作品選等,向學生普及獨屬清水濠的曆史文化。
知多點
《廣東省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實施方案》近日印發
将兒童友好納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等規劃或重大政策文件,城市規劃要考慮兒童需求,增加兒童友好公園、醫院、學校……一系列與兒童相關的指标,今後都将納入廣東省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的考量範疇。
近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婦兒工委辦公室等單位聯合印發《廣東省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确到2025年,構建全省統籌規劃、全域系統推進、全程多元參與的兒童友好城市工作格局,全面推動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和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中心城市開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力争7個地級以上市納入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此外,《方案》還明确了廣東省實施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十大重點工程、重點政策以及指導性主要指标。
根據《方案》,廣東将推進兒童友好醫院、兒童友好圖書館、兒童友好學校(中小學幼兒園)、兒童友好公園、兒童友好社區、普惠托育服務、母嬰室建設、公共空間适兒化改造、兒童科技教育基地建設和區域性兒童福利設施等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十大重點工程。十大重點工程也對如何實現兒童友好提出了一系列指标性要求,如每千常住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不少于5.5個,經常有母嬰逗留且建築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或日客流量超過1萬人的交通樞紐、商業中心、醫療機構、旅遊景區及遊覽娛樂等公共場所實現母嬰室全覆蓋,在公共場所建設兒童廁位、兒童休息活動區,70%以上的鎮(街道)、社區建有少兒科普活動場所等。
《方案》提出要實施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六大行動,包括兒童友好政策深化行動、兒童友好公共服務提升行動、兒童權益保障行動、兒童友好空間拓展行動、兒童友好環境建設行動和兒童友好參與共建行動。
如何讓城市空間對兒童更友好?《方案》明确,推進公共空間适兒化改造。推進城市街區、社區中的兒童友好公共空間和公共設施建設,加強各類公園、綠地、道路、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體育場所、醫院、學校、交通場站等公共空間和公共服務設施的适兒化改造。推動公共場所建設兒童廁位及洗手池、兒童休息活動區等。探索适當的獎勵機制,加快推進母嬰室建設。在兒童活動較多的天橋、道路等市政設施規劃建設全過程中充分考慮兒童安全和需求。建設兒童友好社區,增加社區兒童“微空間”,鼓勵社區打造兒童“遊戲角落”。加強人行道、自行車道規劃建設,探索創新預防和減少兒童道路交通傷害的适宜技術。優化校園周邊步行線路規劃和人行設施,落實校車安全管理條例,保障兒童出行安全。提升兒童街道活動安全,制定兒童安全出行系統指引,打造兒童友好街道。
此外,廣東将大力推進兒童友好街道、社區、學校、醫院、圖書館、公園、實踐基地、科普場所、出行項目等各類兒童友好基地建設。促進新建和改擴建中小學打造安全、綠色、趣味、益智、舒适的兒童友好學校。在産業園區、商業場所等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兒童友好基地等。鼓勵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等開發自身教育資源,設立兒童開放日,為兒童主題教育、社會實踐、職業體驗等提供支持。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天研(除署名外) 通訊員 穗建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李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