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禹州各鎮曆史簡介

禹州各鎮曆史簡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2 00:32:37

當禹州城區居民陳方明趴在自家窗口,望着小區操場上長長的核酸檢測人群緩緩移動的時候,花石鎮的志願者方子涵正穿梭在村民家中,上門為老人取樣檢測;國道邊,滞留異鄉的貨車司機大口吞咽好心人送來的面條,街道上,轉運孕婦的救護車正在疾馳。

1月2日,河南省禹州市報告2例無症狀感染者,當天夜裡,禹州市連夜采取公交停運、學校停課等緊急措施,當地政府率先從中心城區五個街道開始對禹州市開展全員核酸檢測。3日,禹州市發布2022年第5号通告,要求全市所有居民居家隔離,全市所有機動車輛不得上路行駛(持有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通行證的車輛除外),全市所有商超暫停除保障日常生活物資供應之外的其他經營活動,所有門店及外賣經營單位一律暫停營業。截至1月7日12時,禹州市共有82例确診病例。

河南禹州,一座常住人口超過110萬人的縣級市,被疫情按下暫停鍵的中部小城。六天以來,一場應對疫情的總動員正在展開。

志願者送菜上門

收到“居家隔離”的通知後,王照琳處理掉剛剛烘焙好的蛋糕胚,打包好原材料,關上蛋糕店的門。

王照琳是禹州市裕華大街一家蛋糕店的經營者,兩年來的生活,使得她面對疫情顯得駕輕就熟:家中已經常備口糧,夠吃的。

在如王照琳一樣的禹州市民眼中,全員“居家隔離”的通知,來得急促又突然。好在超市裡各種物資充足,于是,她沒有立即回家,而是先去超市繼續采購生活必需品。

有些人總顯得更加“先知先覺”。家住禹州城區的陳方明,早在元旦時便對家中的食物進行檢查盤點,并添至半年的儲備量。

疫情之下,一座城市被寫下休止符。

停業在家的早晨,王照琳照常起床,但在做完家務後,卻“突然不知道幹點什麼好”。以往的這個時間,她已經和丈夫去店裡忙碌,等着客人上門取貨。

而在此之前,陳方明每日都需要早起去礦上工作。如今,他每天從小區的喇叭聲中醒來,然後便開始在家中練習太極拳。而自1月3日以來,每日一次的核酸檢測成為日常,“這是最大的事,我們都要配合。”陳方明說。

生活的保障還算不錯。按照陳方明的說法,自己買菜無需出門,隻需要在社區組建的微信群裡申報需要購置的物品,志願者便會送到家門口。

物資之外,醫療保障同樣重要。

陳方明說,自己對此并不擔心,“封鎖的當天,社區就告訴了我們就近醫院的電話号碼,如果有急事,直接打電話給就近醫院,會把我們送過去。”

陳方明所在的小區,被統一歸口到禹州市中心醫院。

生活被打上“慢速”,時間仿佛被拉得很長。陳方明會在窗口眺望遠方:曾經車水馬龍的街道,如今已經空無一人,小區的操場上還能見到人影,居民們繞着大圈排成長隊,在“間隔一米距離”的廣播下,一點一點往前動。

陳方明還沒見過這樣的場景。

禹州各鎮曆史簡介(一座百萬人口縣級市的暫停鍵與總動員)1

陳方明所在小區,居民每天都要排隊做核酸檢測。 受訪者供圖

相較于城市,維持農村的運轉,要顯得更加複雜。

劉啟航是禹州市火龍鎮郭樓村的村民,1月6日,郭樓村由中風險調整為高風險地區。從2日上午開始,村裡被“封”。而在當天,村幹部便帶着志願者對孕婦、殘疾人、老人等情況進行登記,“因為他們不能出門,村幹部們帶着醫護人員進家裡給他們做核酸檢測。”

村裡的路口處設有關卡,一組六人輪崗值勤,禁止出入。村裡的各條小徑上,都不再有人的蹤迹,隻有帶着鄉音的廣播聲盤旋,“做好疫情防控,請大家居家隔離,勤洗手。”

滞留他鄉的貨車司機

被按下暫停鍵的,還有突然被封閉的外鄉人。

禹州市無梁路口,粗壯的石墩将大路隔成6列,數輛大卡車停于大路兩側,車輛大多來自新鄉、周口和鄭州。貨車司機,成為滞留禹州的人群。

按照規定,滞留貨車司機需要持核酸陰性證明方可離開。而這些外地司機在滞留期間的生活,有人在默默關心。

“咚咚”的聲音從車門上傳出,張銘揚挨個敲過,嘴裡還問着,“有人沒?吃飯了。”擔心車裡的司機聽不到,張銘揚更加用力,也提高了嗓門。

這是1月6日上午,同樣是貨車司機的張銘揚在關注到滞留司機的情況後,決定為同行們送餐。

張銘揚大量采購豬肉、面條、白菜和豆腐,準備一鍋炖,做成“糊湯面”,向滞留司機派發。

送餐那天,張銘揚早早出發。蒙蒙細雨下,他驅車二十多公裡。一路上,霧氣濃重,車窗上總結着一層細密的雨珠。能見度低,一直到上午9時,張銘揚才抵達無梁路口。

後備廂成為桌面,兩大鍋熱氣騰騰的糊湯面端上來,由于帶的一次性碗筷不夠,有的司機索性拿着泡面盒來領食。

天氣冷,原本蜷縮在車裡的卡車司機們紛紛走到路邊,埋頭大口享用。為照顧不同口味,張銘揚還準備有芝麻辣椒油。

禹州各鎮曆史簡介(一座百萬人口縣級市的暫停鍵與總動員)2

1月6日,張銘揚為滞留卡車司機送餐。 受訪者供圖

前來送餐的不止張銘揚一個。附近村民也有騎着電動車前來送餅的。有司機堅持要給錢,張銘揚連連推脫。

眼見還有人沒吃到,張銘揚心裡過意不去,準備回去再做兩大鍋。臨走前,張銘揚大聲吆喝:“都别扔(一次性碗筷),中午還跟恁(你們)送。”

孕婦的轉運之路

疫情之下,對于特殊人群的保障更具考驗。

警車的遠光燈打在路面上,遠遠便能望見三名穿着防護服的疫情管控工作人員。禹州市鸠山鎮的工作人員氣還沒喘勻便上前彙報,“你好,俺這邊是鸠山的,有個孕婦......”

工作人員從車上下來,邊走邊從包裡掏出剛剛打下的證明。10分鐘前,一位居住在大潭溝村的孕婦難忍肚痛,向鸠山鎮疫情防控指揮部求救,在鸠山鎮疫情防控指揮部的安排下,禹州市公安局森林消防大隊開着警車護送孕婦入院。

警車未到,大潭溝村的書記李紅敏早已在村口等候。大潭溝村位于遠離市區的鄉鎮,“如果自行前往,都要一小時左右,現在交通全面管制,他們就把信息上報了我們,然後我們再往上報,大概十分鐘的時間,他們就坐上了通往醫院的車。”

那天夜裡正下着雨。同行的工作人員拍攝下整個過程。過了卡點,警車在空曠的馬路上疾馳,雨水不停地在車窗上滑落。晚10點50分,透過警車的前玻璃,人民醫院的字樣在黑夜裡閃着紅光。

在醫院待産後,孕婦順利誕下孩子,目前母子二人均在醫院恢複中。

李紅敏說,早在1日晚九點多,村幹部便被叫去開緊急會議,回來後就着手組織對孕婦、病人等的登記。此外,鎮政府還派了一名醫生駐紮在大潭溝村,保障村裡1055口人在疫情期間的健康。

逆行的普通人

在大部分人按照規定居家隔離時,也有人在“逆行”。

方子涵今年20歲,是花石鎮的一名志願者,負責信息采集工作。

1月3日當天,村裡緊鑼密鼓地開展核酸檢測。“村子裡有兩千多人,在哪做核酸,幾點做,誰幫老人登記信息,行動不便的人該怎麼辦,每一處都需要安排。”

禹州各鎮曆史簡介(一座百萬人口縣級市的暫停鍵與總動員)3

禹州市火龍鎮郭樓村,當地正連夜給村民做核酸檢測。受訪者供圖

早晨七點半,天蒙蒙亮着,志願者還沒有領到防護服,方子涵便戴着一層口罩前往現場,準備好桌椅和采樣工具。

村裡人多,分上下午兩批來做核酸檢測,一批一千餘人,每批做完,大概需要花3個小時。1月4日晚上近12點,村裡才結束當天的二輪核酸檢測。“在寒冷的雪天,腿已經不會打轉,手腳已經沒有知覺,一天沒吃沒喝。”

這些記錄,出現在方子涵的微博裡。

微博裡的兩張圖片顯示,桌子上擺着酒精、洗手液、一次性使用取樣器等,散落的紙張上密密麻麻記錄着村民的信息。一張是雪後的村莊,一把木質搖椅置于樹下,椅子上還搭着一把鐵鍬,上面落着白白的雪。

雪和疫情一同到來,殘冰和泥土混雜,道路泥濘濕滑,村裡的路變得不好走,但方子涵日日穿梭其間。那些行動不便的村民還在家裡等着,方子涵領着醫護人員上門做核酸檢測,“雖然很累,但必須去。”一些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掃碼登記信息的老年人,方子涵也需要上前幫忙。

也有不太被理解的時候,“今天還有人因為掃二維碼和我們吵架,可能大家情緒比較煩躁,但不會動手,一般村幹部說幾句也就過去了。”

劉啟航也主動報名成為志願者,穿着防護服穿梭在核酸檢測現場,為村民們測溫、送糧,從清晨忙至淩晨,有時一天隻來得及吃一桶泡面。

一邊做着志願活動,劉啟航一邊盼望着疫情盡快結束,“現在家裡的糧食店關停了,我的大卡車也沒法拉貨,這車一個月得還一萬的貸款,而我家裡還有三個孩子。”

(王照琳、陳方明、劉啟航、方子涵為化名)

新京報記者 汪暢 實習生 楊姗 吳昱穹 編輯 王煜 校對 吳興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