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樂器,最重要的就是基本功。
對于架子鼓而言,掌握好鼓棒的握法,更是基本功裡的基本功。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詳細的講一講幾種常見的握棒手法。
握棒時手心的樣子
1扣腕
手背完全朝上的一種握法,是很多新手朋友首選的握法。
因為扣腕握的較為穩固,在揮動過程中,鼓棒在手心握的更加穩定,敲擊力度較硬,發力穩健,上手難度較低。
缺點:不太靈活,提速較難,注意,這裡是較難,是相對于其他握法來說,不是不能提速。
2立腕
與扣腕握法相同,主要區别是立腕是掌心相對的,立腕更多的利用了手指的技巧。
優點:運動靈活,發力輕盈,提速容易,手腕疲勞度低。可支持較長時間練習與演出。
缺點:高靈活度帶來的必然是不穩定性,對于新手朋友來說,這一點是不容易控制的。鼓棒會在手中有較大的運動空間。
3美式腕
美式腕是介于立腕與扣腕之間的一種握法,掌心方向既不純粹向下,也不純粹相對,而是采取了一種較為折中的方法,斜向下四十五度。
相對于其他握法,這是剛剛出現不是很久的一種方式。
優點:集合了立腕與扣腕的優勢,既有了扣腕的力度與穩定性,又有了立腕的靈活和輕盈。
4傳統腕(又稱标準腕)
右手與立腕一樣,左手采取了一種較為特殊的方式(見上圖)。
這是從軍樂隊小軍鼓的演奏中出來的,在現代架子鼓演奏中打爵士的朋友用的要多一些。
優點:視覺效果更好看。
建議
敲鼓靠的是手腕,手指,以及一些手臂的輕微帶動來完成每一次的擊打。
也許大家看視頻會看到很多鼓手敲鼓的動作很誇張:手臂擺動幅度很大,搖頭晃腦,其實有很大原因是為了視覺效果的好看。
他們也可以用很小的動作幅度來完成這些歌曲的演奏,剛開始學鼓的童鞋絕對不要盲目模仿,用手臂的力量去“砸”鼓,相信我,那樣一點都不帥 。
在剛開始的學習當中,我也建議大家不要過多的利用手指和小臂,最好可以完全靠手腕的擺動來擊打,這樣才能得到最好的鍛煉。
音樂畢竟是用來聽的,而不是看的,我們最終目的是獲得一個好的音色。
所以說,在大範圍不錯的情況下,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情況,适當的修正一下手腕握法,來适應自己,讓自己敲鼓的時候最舒服,放松,這才是最好的。
··········溫馨提示·········
琴藝學 學樂器的一站式平台
40 種樂器陪練課,已開設:
鋼琴 吉他 小提琴 薩克斯 長笛 單簧管 小号
二胡 古筝 非洲鼓 小軍鼓 揚琴 琵琶 竹笛
【免費領樂器陪練體驗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