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喜歡在山水畫中加入各種有性格的樹,讓畫面充滿意趣。樹的外貌姿态與所處的生長環境,使人賦予了它不同的寓意,如松樹的堅毅、崖柏的頑強、胡楊的不屈、白桦的婀娜。
寒鴉圖卷(畫心)(局部) 絹本 李成
北宋 遼甯省博物館藏
窠石平遠圖軸 絹本 郭熙 北宋 故宮博物院藏
松樹
在懸崖峭壁的石縫裡,大多數樹木難以紮根安身,惟有松樹傲然屹立。在寒風冷冽的冬天,百花凋零、草木枯萎,唯有松樹生機勃勃。它的特征鮮明,皮如鱗、葉似針,世人賦予它正直、樸素、堅毅的美德,深得文人雅士的喜愛。
畫松樹時,要抓住其堅毅、蒼勁、有力的特點,用中鋒勾勒、幹筆皴擦的方法來刻畫。具體畫法如下:
步驟一:定構圖,皴擦、破墨結合,初步确定松的基本姿态。
步驟二:幹筆、濕筆相結合,勾畫松樹的主幹與分枝。注意分枝規律以及鹿角枝與蟹爪枝的表現。
步驟三:勾畫松針,用筆要肯定。松針要注意疏密結合,有“組”的概念,這樣畫面才有層次。
步驟四:以赭石渲染樹幹,用淡墨罩染松針,待墨幹後再罩染花青,并以三綠點苔。最後落款、钤印,完成作品。
柏樹
柏樹鬥寒傲雪、堅毅挺拔,乃百木之長,素為正氣、高尚、長壽、不朽的象征。北京的天壇、中山公園、十三陵等地有衆多古柏,它們大多種植于遼金時期至明代,最早的可追溯到唐朝。在明代的永樂、嘉靖等年間修建的皇家祭祀的壇廟裡,長壽常青、木質芳香、經久不朽的柏樹被廣泛種植,以示“江山永固,萬代千秋”之意。在民間,古柏也被視為吉祥昌瑞的“神柏”,所以現今遺存的古村落中,古柏依然能保留至今。
畫柏樹要有蛟龍盤柱之感,用筆應頓挫有力、大膽遒勁,才能表現出柏樹的滄桑與神韻。具體畫法如下:
步驟一:勾線法與沒骨法相結合,畫出柏樹的主要态勢。
步驟二:幹筆皴擦表現柏樹紋理,再蘸濃墨勾勒小枝等細節,幹濕、濃淡結合,豐富墨色變化。
步驟三:以點的方式表現樹葉,注意墨色的濃淡變化,可反複積墨,以達到樹葉繁茂的效果。
步驟四:用朱磦調和三綠,染樹幹和樹枝,以花青渲染樹葉。最後落款、钤印,完成作品。
槐樹
據古代史料記載,周代宮廷外種有三棵槐樹,三公朝見天子時,會站在槐樹下面。三公是指太師、太傅、太保,是周代三種最高官職的合稱。因此,後人用三槐比喻三公。後世在門前、院中栽植此樹有祈望子孫位列三公之意,槐樹因此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化樹種。清朝以後,海外遊子大量增多,國槐因寓意“懷念家國”而備受海外遊子青睐,成為民族凝聚力的象征物之一。
相比樹幹,槐樹的葉子特點更為突出,畫前應理解槐樹葉的“對生”規律,找到适合的表現方法。具體畫法如下:
步驟一:初步确定構圖,注意大枝間的穿插關系,并以淡墨皴出樹葉的大體位置。
步驟二:完成小枝,注意小枝的參差、交錯。以沒骨法表現遠處的樹枝,此處可添加鳥籠活躍畫面氛圍,進一步用皴、擦、點、染的方法調整墨色變化。
步驟三:沒骨法點葉,注意葉的對生規律以及“組”的關系。結合破墨與皴擦,再次豐富畫面墨色變化。
步驟四:以三綠為主染樹葉,有的地方保留淡墨,做到墨色相融、和諧統一。最後落款、钤印,完成作品。
本文選自《中國中小學美術》2022年第5期
《學畫有性格的樹》
《中國中小學美術》2022年第5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