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講究的是地位尊卑,随着朝代的發展,古人對長幼尊卑是非常重視的。無論是封建王朝時期,還是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對長幼尊卑都是有研究的。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哲學流派對長幼尊卑就已經提出了基本概念,在其後的發展中,長幼尊卑就更加完善。
那麼在現如今的曆史電視劇中,出現了很多王爺、貝勒、親王等等,這些人都屬于古代地位尊卑和長幼尊卑的體現。同時這些親王、貝勒和王爺也是地位身份的象征。封建王朝出現後,在等級制度方面就更加完善了,最高級别的就是皇帝。
皇帝之下就是王公大臣,這些王公大臣還有封爵,也是身份地位的體現。等級制度的出現,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這時候的周天子名存實亡,在這樣的情況下,周天子對各個諸侯失去了控制力。于是強大的諸侯紛紛自稱為王。
所有諸侯中,最先稱王的就是魏國。之後又誕生了秦王、齊王、趙王、韓王、燕王等,值得一提的是,楚王早在西周時期就出現了。在所有的諸侯王中,都不是周天子所封的,正因如此,這些諸侯王相當于背棄了周天子。
現如今看來,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王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諸侯王,這些諸侯王都是自己封的,與周天子無關,因此這些諸侯王是得不到周天子的認可。真正意義上的王爵分封,開始于秦朝。秦始皇一統六國後,對周朝的各個制度進行了改革。
二十等爵制度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在二十等爵制度中,是沒有王爵的。從秦朝開始,封爵制度就得以延續,一直到清朝時期都是如此。秦朝滅亡之後,漢朝仍然延續了二十等爵制度。值得一提的是,秦朝廢除了分封制,但是漢朝恢複了。
這讓漢朝很多開國功臣被封為諸侯王,其次這些人就是有屬于自己的封地,這也是漢朝出現七國之亂的基礎。到了魏晉時期,出現了王爵。爵位又可細分為親王和郡王。在這一時期,王爵的分封是非常嚴格的,并不是什麼人都可以被分封。
在這時候,地位尊卑的體現就更加突出了,王爵出現後,“晉、秦、齊、楚”四個封号最為尊貴。這與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号是有關系的。因為這四個封号代表的國家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其後就是“趙、魏、燕、韓、宋、梁、周、吳”這一級别的封号。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封爵中,出現了很多名字。比如說秦王、晉王、楚王、齊王等,這是最為人熟悉的了,其次就是級别很低的“兩字王”,比如說常山王、中山王、長沙王、渤海王、成都王登,這些都以郡縣名為号。這些封爵的級别就很低了。
在隋朝時期,出現了嚴格的封爵等級制度,隋文帝楊堅封長子楊勇為太子,次子楊廣為晉王,三子楊俊為秦王,四子楊秀為蜀王,五子楊諒為漢王。由此可以看出,晉王的地位要高于秦王、蜀王和漢王。到了唐朝時期,李淵封李建成為太子。
其後就是次子李世民為秦王,四子李元吉為齊王,三子和五子早逝,分别追封為衛王和楚王。由此可以看出,秦王的地位高于齊王。在整個唐朝時期,秦王在李茂貞就無人被封,由此來說,秦王在唐朝時期地位是最尊貴的。
總體來說,秦王在古代的地位是最為尊貴的,宋朝和明朝時期,秦王一般分封給次子,嫡長子就是太子。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分封全部都是根據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強國得來的。元朝和清朝改變了封爵制度,但是大體上與曆朝曆代的封爵有一定的差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