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清華大學研究大氣污染的專家

清華大學研究大氣污染的專家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15 12:54:22

清華大學研究大氣污染的專家(大氣污染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1

馬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智庫首批入庫專家兼審核委員會委員,水處理專家。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國際水協會刊Water Research 副主編,國際水協水廠設計與運行委員會副主席。

馬軍從事水處理理論與技術研究與教學工作,創建了不同價态鐵錳氧化劑除污染理論體系,開發出高錳酸鹽和高鐵酸鹽預氧化除污染技術、臭氧催化氧化深度處理技術、基于新生态微界面特性的強化除重金屬技術和納米複合膜水處理技術、過硫酸鹽高級氧化技術等,應用于受污染水源水淨化工程、污水深度處理及回用工程,在多次重大污染應急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水對于流行病控制具有重大意義

從19世紀倫敦爆發的霍亂發現,人們發現水對于流行病控制具有重大意義,由此,城市開始建立完整的供水排水系統。在不同的評選中,城市供水及淨化工藝多次入選對人類社會影響最大的工程技術成就。

馬軍将一些新型的水處理技術,例如膜技術,氧化技術以及新材料也融入處理到過程中。同時,該過程中處理污水産生的污泥經濃縮脫水後集中清運處理,污水處理站的臭氣也将進行消毒後排放。

他還結合多年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經驗,人類從工業文明步入生态文明後,科學技術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分享了生态文明建設中水科學前沿技術,分享自身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經驗,并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出發,對年輕的學子們提出指導建議。他說,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和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對保障城市公共衛生核心部分,是十分重要的。”

實現高效可持續的海水淡化

全球日益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和當前海水淡化技術的高碳足迹促使人們尋求一種低能耗可持續的解決方案。膜蒸餾(MD)利用熱量驅動水蒸汽通過膜,獲得高品質清潔水,是一項具有重大應用前景的海水淡化技術,同時也是諸多零排放工藝中的關鍵核心技術。但MD膜通量低是限制該技術廣泛應用的主要瓶頸。

馬軍帶領團隊與阿蔔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賴志平教授團隊聯合攻關,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在膜法水處理技術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該工作設計合成了超高通量多孔石墨烯膜并利用低品質熱源實現了高效可持續的海水淡化。

馬軍院士團隊聯合賴志平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制備超高通量納米多孔石墨烯膜的新工藝,該過程無需二次打孔和轉移過程。所得石墨烯膜為水蒸汽提供了極短且快速的傳輸路徑,比迄今為止報道的MD膜通量高一個數量級、脫鹽率大于99.8%,在海水淡化中顯示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和優勢。

如何避免大氣污染造成水污染

目前,我國對大氣污染治理啟動了全國多省市聯防聯控行動計劃,已取得較好的效果。

大氣污染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避免大氣污染造成水污染,馬軍認為,應避免含有鹵素的有機物在低溫下燃燒,其會産生二噁英類有機物,其毒性高、穩定性強,會造成水體污染,通過食物鍊富集會影響人類和生物健康;

應注意進行預處理化石燃料燃燒排放,如機動車排放、工業鍋爐排放、稭稈焚燒、低溫垃圾焚燒等有可能産生多環芳烴、氮氧化物、硫化物和炭黑等;此外,污泥燃燒、煤燃燒等有可能會釋放重金屬,如汞、鉛、砷、铊等,應注意在燃燒之前進行預處理,在燃燒過程中和燃燒之後進行煙氣處理,去除重金屬與有機物;

應加強大氣污染的源頭控制,優先發展資源回收利用的循環經濟,盡可能回收潛在環境問題突出的廢物(例如,塑料、電池、溫度計(汞)、含鹵素材料等),做好垃圾源頭分類收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動态地監測含有害成分的混合垃圾焚燒産生的不利影響,并盡可能做好前處理或燃燒過程中污染控制和燃燒後的煙氣處理,有效地控制污染物排放;

對于農村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置,應盡可能地優先考慮資源回收利用和營養物農田利用等技術路線,在減少污染的同時,将資源回收農用,實現從農産品廢物再回用于農田的良性循環。

城市污水和城市垃圾也應該逐步地實施與完善垃圾分類收集、污水資源化、有害廢物源頭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利用、廚餘垃圾和營養物質源頭回收與資源化利用等工作;

嚴格控制持久性有機物和重金屬等有毒有害工業污染物排放到城市排水收集系統中,盡可能地實現污水和污泥資源化利用,并将不含持久性有機物及重金屬的污泥和污水回用于農田或濕地等生态系統中;

應開展基于環境友好、低碳等約束條件下的廢物全生命周期資源化利用戰略規劃研究,從資源回收、能源化利用、環境保護、低碳排放等多方面實現垃圾等廢物的最優處置與利用;

建立水、氣、固多介質系統化污染物防控行動方案,利用大氣循環和水循環系統的相互作用,進行多介質有害污染物聯防聯控,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來源:中科智庫官方微信公衆号 編輯/張虹)

清華大學研究大氣污染的專家(大氣污染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2

馬軍院士和學生在一起

相關鍊接:

馬軍院士簡介

馬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智庫首批入庫專家兼審核委員會委員,水處理專家。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國際水協會刊Water Research 副主編,國際水協水廠設計與運行委員會副主席。

從事水處理理論與技術研究與教學工作,創建了不同價态鐵錳氧化劑除污染理論體系,開發出高錳酸鹽和高鐵酸鹽預氧化除污染技術、臭氧催化氧化深度處理技術、基于新生态微界面特性的強化除重金屬技術和納米複合膜水處理技術、過硫酸鹽高級氧化技術等,應用于受污染水源水淨化工程、污水深度處理及回用工程,在多次重大污染應急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曾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被評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ellow),先後獲中國青年科學家獎、“長江學者"成就獎(工程科學獎)、英國皇家化學會“可持續發展水獎"、美國化學會“科學卓越榮譽獎"、ES&T期刊超級評閱人獎等。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均排名第一),黑龍江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技術發明獎一等獎3項(均排名第一)。

作為《水工程倫理》課程負責人,入選首批教育部課程思政建設示範課程和教學團隊(國家級),入榜2021年環境領域的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在疫情常态化期間,提出利用高濃度臭氧進行冷鍊物流預防性消殺的新方法,并積極推進各大口岸冷鍊物流消毒的工程項目。授權發明專利130餘項,獲美國專利6項。發表SCI論文300餘篇,在IF6.0以上期刊發表論文200餘篇,Nature Index期刊論文108篇,論文引用頻次35565次,H因子9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