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一生不求長命百歲

人一生不求長命百歲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02:00:27

人一生不求長命百歲?時間奔流不息,帶來了晝夜交替與四季更叠,讓青青苗木茁壯成長,也讓稚嫩的孩童成為翩翩少年,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人一生不求長命百歲?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人一生不求長命百歲(人生百歲不是夢)1

人一生不求長命百歲

時間奔流不息,帶來了晝夜交替與四季更叠,讓青青苗木茁壯成長,也讓稚嫩的孩童成為翩翩少年。

無形的時間也在預言着一個殘酷的現實:我們一天比一天更“老”了——世界衛生組織“冰冷”地将60歲定義為老年的開始,并推算到2025年,全世界60歲以上的人口将達到20億。

人類從來無法預計或者規劃自己壽命的長短。但是随着醫學的飛速發展,各國科學家對人類壽命的探索從未停止——2013年起,浙江省中醫藥學會啟動了一項名為“浙江省百歲老人健康長壽原因調查研究”的課題,課題組成員耗時4年走訪省内各地的百歲老人。近期此項課題結題,記者根據這份分析報告,梳理人與年齡之間的那些事兒。

專家解讀浙江200多位百歲老人長壽密碼

長壽時代,人生百歲不是夢

本報記者 陳 甯

長壽的“密碼”

4年之間,走遍全省,找到了255位百歲老人;事無巨細地觀察他們的衣食起居,分析他們的處世之道……這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省中醫藥學會百歲老人課題組成員執着在做的事。時不時有人發出這樣的質疑:這些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壽命長短能有什麼關系?

課題組成員、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王曉鳴完全理解這些質疑:“的确,至今還沒有人能夠‘延長’或者‘控制’我們的生命期限。我想這也是我們做這件事的意義所在。”

在課題組最後形成的一份長達31頁的統計分析報告中,雖然難以定論如何“延長”人類的壽命,但也不乏一些十分有趣的與傳統文化、生活百科、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密碼”——

也許你從未想過百歲老人是怎麼選擇房屋的。課題組在報告裡寫到,49.8%的百歲老人的居室朝向是朝南的;中國人喜歡“坐北朝南”的傳統認知,似乎是不乏科學道理:這樣的房屋不僅有良好的采光,避免過大的風力,還可以保持空氣流通,更有益于身體健康。

除了延續傳統文化之外,不少百歲老人也遵循着自然界的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一古老的習慣,已深刻融入不少老人的生活起居之中。據調查顯示,76%的老人睡眠在8小時以上,他們順應生物鐘,一切活動與生物鐘的運轉合拍同步。

再來看看不少人最為關心的疾病。在醫學上,部分疾病的家族病史、既往史、現病史成為判斷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标。課題組發現:被調查的百歲老人中有家族病史的83例,具有既往史的140例,具有現病史的159例。在家族病史中,高血壓的占比最高,其次是腦卒中和腫瘤;在百歲老人們的個人病史中,患高血壓的人數依舊“居高不下”,多達75位,患腦卒中和腫瘤的人數分别排第二與第三;從現病史的數據分布看,患高血壓的人數依然最多,骨質疏松症和老年性關節炎成為患病人數較多的兩種疾病類型。

飲食,向來都與健康密不可分。盡管百歲老人們生活環境有異,飲食偏好各不相同,但調查顯示三分之二以上的百歲老人習慣于葷素搭配;60%的百歲老人時常吃水果,25%的老人則堅持吃水果。課題組還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老人們都有一個“不多吃”的共同特點,他們中的大多數每餐基本隻吃七分飽,做到“飲食有節”。

老人們的生活習慣也引起課題組的強烈興趣:83%的人不吸煙,73%的人不喝酒;90%以上的人從不參與賭博……

課題組整理了50位百歲老人的調研劄記,梳理這些文字的時候,王曉鳴常常想起源于《黃帝内經》的中醫養生四大基石:情志、飲食、起居、運動。“也許,我們依然無法通過外力調節‘決定’自己的年齡期限,但這些又何嘗不是人們常說的長壽之道呢?”

與年齡“博弈”

人類與年齡的“博弈”從未停止。

在中國古代,我們的先輩們倡導“天人合一”。不少文獻中都能尋覓到與健康、長壽相關的記載:《論語》中“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的論述,将怡情、養性、道德歸結為養生的根本之一;《呂氏春秋》寫的“流水不腐”,被解讀為古時人們就已将運動作為生命的基本特征。

現代醫學正在飛速發展,關于年齡的那些事兒也從未離開過科學家們的視線。

19世紀時,丹麥有一家專業機構把國内所有共計3000多對同卵雙胞胎都做了登記,跟蹤觀察他們的生老病死。研究的結論是:人的壽命大概有25%是由基因決定的,75%是由個體的日常生活方式決定的。

2006年,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報道稱,俄羅斯莫斯科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已經發明了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可達到延長人類壽命的目的。科學家斯庫拉切夫院士表示,如果這種抗氧化劑工作正常,人類将來甚至可以活到800歲。

法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巴豐經長期研究後指出,哺乳動物的壽命約為生長期的5到7倍,此被科學界稱之為巴豐壽命系數。而人的生長期為20至25年,照此計算,人的自然壽命應為100至175年。

2017年初,一家名為“不朽”(Ambrosia)的生物技術公司在美國舊金山灣區成立。這家公司試圖通過輸血來讓那些渴望長生不老的百萬富翁們恢複青春。

……

誰都無法定論哪項研究最有說服力,但每一項成果、每一次探索,都讓人們心潮澎湃:似乎,我們能夠更長久地與這個美麗的世界相處。

現實卻有些“骨感”。浙江大學醫學部醫學遺傳學教授祁鳴直言不諱:“不少人期待科學家們研究出一種長壽藥,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但這位長年緻力于基因研究的學者堅持認為,人的壽命長短,與基因有着密切關系。

如果說人的身體是一座高樓大廈,那麼細胞核就是一座檔案館,存在細胞核内的基因,像是一張建造高樓大廈的圖紙。圖紙存放在檔案館内,如果檔案館的條件好,圖紙就能保存得好,相反如果檔案室的條件差了,圖紙就容易損壞。“目前的研究表明,某些圖紙和長壽有關,一旦損壞,人就會開始衰老。”祁鳴說。

“衰老更多的是由後天條件決定。”祁鳴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常年開設門診,衰老也是前來求診的病人最常提及的問題。“衰老的過程包括皮膚、心髒、骨頭、智力等各方面能力的衰退。”

老齡化與健康

今天,當醫學和科技的發展将居民期望平均壽命有所提升的同時,全球人類不得不面臨一個随之而來的現實:老齡化。

2018年起,世界衛生組織官網上線了一個名為“老齡化與健康”的專題。幾組加粗顯示的數據,格外引人注目:2015至2050年期間,世界60歲以上人口的比例将增加近一倍,從12%升至22%;2050年時,80%的老年人将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人口老齡化速度将比過去加快很多……

的确,我們不得不将人類壽命的相對延長,擺放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中重新審視。

所謂老齡化,指的是國家人口分布重心移向老年人群的一種趨勢。在老齡化程度較為嚴重的日本,2020年65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已經達到28.7%。如今,這一始于高收入國家的現象,已經開始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露出苗頭。根據預測,到本世紀中葉,智利、中國、伊朗和俄羅斯等許多國家的老年人口将達到與日本類似的比例。

老齡化會帶來包括社保、養老等一系列的社會難題。而這其中,各國面臨的最直接、最嚴峻的挑戰,便是健康。科學家們至今沒有找到今天老年人的晚年狀況比其父輩更健康的有效證據;而更有數據表明,60歲以上的人占全球死亡和疾病總負擔的近四分之一……

沒有人希望壽命的延長與健康成為矛盾。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呼籲下,各國都已開始直面挑戰——在中國,醫養結合已經數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澳大利亞,普惠制的養老體系開始提上日程;在德國,完善的護理險制度減輕了老人及其家庭的負擔;在愛爾蘭,老人有資格領取多種類型的養老金……

各國科學家們依然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年齡的奧秘。正如省中醫藥學會課題組所期待的:分析百歲老人們的長壽“密碼”,其實就是在探索生命的“密碼”,讓健康如陽光空氣般,被更多的人所擁有。

作者:陳甯

來源: 浙江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