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
自2015年以來,每年的11月第三周,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确定的“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World Antibiotic Awareness Week,WAAW)”。2021年的主題是:擴大認知,遏制耐藥。
抗生素常被稱為“消炎藥”,是老百姓最熟悉,也是最容易被“濫用”的藥物。感冒發燒,你會選擇喝白開水扛一扛?還是去藥店買點消炎藥和抗生素?還是去醫院就醫?“消炎藥”越貴越好?頻繁更換抗生素的危害有哪些?
未來威脅人類健康的頭号殺手是什麼?許多人想到癌症。确實,全球每年有880萬人死于癌症。但世界衛生組織日前發出預警,如果不積極應對,到2050年,全球每年死于抗生素耐藥性感染的将有1000萬人。你可能不知道,你的一個小小選擇有可能決定未來我們是否有藥可用….
那麼抗生素到底是什麼?濫用有哪些危害?如何正确使用?關于抗生素的這些知識一起來get。
01
什麼是抗生素?
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或高等動植物在生活過程中所産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他活性的一類次級代謝産物,能幹擾其他生活細胞發育功能的化學物質。常見的兩大抗生素包括青黴素類(如阿莫西林)、頭孢菌素類(如頭孢丙烯)。
02
抗生素的使用誤區
1.“抗生素=消炎藥”抗生素不是直接針對炎症發揮作用,而是針對引起炎症的維生素起殺滅作用。
2.“感冒就用抗生素”病毒或者細菌都可以引起感冒,康盛隻對細菌性感冒有效。
3.“廣譜抗生素更好”抗生素的使用原則是能用窄譜的不用廣譜的;能用低級的不用高級的。
4.“貴的抗生素更好”每種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優劣各不相同。要因病、因人選擇,堅持個體化用藥。
5.“發燒發熱就用抗生素”抗生素僅适用于由細菌和部分微生物引起的炎症發熱,大部分上呼吸道感染導緻的發燒為病毒引起,抗生素無效。
6.“一旦有效就停藥”如果确實需要抗生素治療,一定要使用一定的療程,如果有點效果就停藥的話,不但病情會反複,更有可能導緻耐藥出現。
03
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1.毒副作用。“是藥三分毒”,抗生素會損傷神經系統、腎髒、血液系統。
2.二重感染。當用抗生素抑制或殺死敏感細菌後,有些不敏感的細菌會繼續生長繁殖,造成新的感染。
3.過敏反應。青黴素、鍊黴素等都可能引發過敏,其中青黴素最常見也更為嚴重。
4.耐藥。由于藥物長期刺激,會使一部分緻病菌産生變異、成為耐藥菌株,嚴重時誘發“超級細菌”出現。
04
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1.有處方才使用。抗生素屬于處方藥,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更不要自行到藥店購買,需要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臨床或實驗室證據,或者醫生結合臨床表現給予診斷,方可使用。我們平時常見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等大多由病毒所緻,病程多為自限性,一般不需要使用抗菌藥物,對症處理即可。
2.按時按量按療程服用抗菌藥物。例如一天兩次服用的抗生素,應當每12小時吃一次,這樣才有助于維持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從而徹底消滅細菌。按照醫囑服完整個療程,即使感到病情好轉也要堅持,這可加大殺滅全部細菌的機會并減少出現耐藥風險,随意的停藥會導緻耐藥菌卷土重來,誘發更嚴重的感染。
3.特殊人群用藥,存在差别。對于兒童患者應注意避免應用具有耳、腎毒性的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四環素類可導緻小兒牙齒黃染及牙釉質發育不良,不可用于8歲以下小兒。喹諾酮類,對于骨骼發育可能産生不良影響,18歲以下未成年人避免使用。由于老年人的肝腎功能有所衰退,應注意藥物用量。對于妊娠及哺乳期婦女應嚴格控制使用緻畸藥物和影響乳兒發育的藥物,如氨基糖苷類、四環素類、喹諾酮類、氯黴素類、甲硝唑等。
來源: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