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唯一性代表了稀缺和不二。有一句俗語很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點:八畝田一根蒜。數學中,也有唯一性這種說法,但這些唯一性背後的數學邏輯,往往為人所忽視。數學中的唯一性大多出現在相關的幾何概念之中,一般是由位置的唯一性而産生相關圖形唯一,數量關系确定。
01--數學中唯一性的相關概念細數起來,初中幾何入門從直線、相交線、平行線、垂線、中點、角平分線等這些基本概念開始,我們陸續接觸到與唯一性的概念。
俗稱直線公理,直線公理在教科書上是開門見山第一條。所謂公理,才是不證自明的,大家都公認的事實。直線公理是歐式幾何公理體系的基石,整個歐式幾何體系就是建立在23個定義,5個公設,5個公理的基礎之上的。
俗稱平行公理,歐幾裡得第五公設,是《幾何原本》中的第五條的公設,不證自明。由此還得出出另外一條推論: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圖1
如圖1,平行公理的說明:已知點A為直線a外一點,直線l過點A且l//a。設直線l1過點A且l1//a,按平行公理,直線l與直線l1必然重合,即過點A與直線a平行的隻有一條。
俗稱垂直定理,這條定理可以用歐氏幾何的公理來進行證明。證明要分兩種情況:已知點在直線上;已知點在直線外。
如圖2,當點A在直線a上時,直線l過點A且l⊥a,求證:直線l是唯一的。
圖2
證明:假設另有一條直線l1過點A,且l1⊥a,則∠2=90°;由l⊥a得,∠1=90°;l1在∠1的内部,則∠1>∠2,這與∠1=∠2=90°矛盾,因而直線l唯一。
如圖3,當點A在直線a外時,直線l過點A且l⊥a,求證:直線l是唯一
圖3
證明:假設l1過點A且l1⊥a,則∠1=90°;由l⊥a得,∠2=90°,因而∠1=∠2=90°,所以l1//l,這與平行公理矛盾(過已知直線外一點,有且隻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假設不成立,故直線l唯一。
綜上所述,在同一個平面内,過已知點有且隻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垂直。
如圖4,設直線a,b相交于點A,求證:點A是唯一的。
圖4
證明:假設直線a,b相交于另外一點B,則直線a,b同時經過點A和點B,即點A,點B确定兩條直線a,b。這與直線公理矛盾(兩點确定一條直線),故兩條直線相交有且隻有一個交點。
如圖5,△ABC,⊙O過點A,B,C,求證:⊙O唯一。
分析:欲證⊙O唯一,即證圓心O唯一,半徑是定值。圓心O必須滿足條件:到點A,B,C的距離相等。為此,作兩邊的中垂線,兩條中垂線的交點即為圓心。
證明:作兩邊BC,AC的中垂線a,b,相交于點O。
點O在中垂線a上,由中垂線的性質,OB=OC;
點O在中垂線b上,由中垂線的性質,OA=OC;
所以OA=OB=OC,即點O到A,B,C三點的距離相等。
因而點A,B,C在以O為圓心,OA為半徑的圓上,
因為兩條中垂線的交點O唯一,OA是定值,因此⊙O唯一。
值得再多說一句的是,這個證明過程還順帶推出另外一個結論:三角形三邊的中垂線必然相交于同一點,該點即為三角形的外心。
為什麼呢?因為已證點O唯一,因此過點O與AB邊垂直的直線c唯一(垂直定理,前面已證),由垂徑定理垂線c平分邊AB,因此直線c是邊AB的中垂線。所以三邊的中垂線必相交于一點O。
圖5
03--唯一性的應用之最(小)值兩點确定一條直線,聯結這兩點的所有線中,線段最短。所有線,包括折線,曲線等,如圖6,折線長>AB,曲線長>AB,即AB最短。
圖6
過已知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有且隻有一條。這一點與已知直線上所有點的連線中,垂線段最短。如圖7,點A與直線a的任意點所連線段AB,AC,AD,AE,AF,AG,AH,。。。,中,垂線段AD是唯一的且是最短的。
圖7
利用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可以推導出:
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條較短的線段之和大于第三條線段,則三條線段可以組成三角形。
如圖8,點A,B在直線l的同側,在直線l上作一點P,使得點P到點A,B的距離之和最小,即PA PB最小。
作點A關于直線l的對稱點A',連A'B交直線l于點P,點P即為所求。在直線l上另取一點P1,點P1到點A,B的距離之和=折線AP1B=折線A'P1B=A'P1 BP1,點P到點A,B的距離之和=折線APB=A'P PB=A'B。在△A'P1B中,由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得,A'P1 BP1>A'B=點P到點A,B的距離之和,即點P到點A,B的距離之和最小。
唯一性以直線公理,平行公理為基礎,推導出一系列與之相關的概念,并在應用中與求相關量的最(小)值相聯系。其證明方法,常常采用反證法,求相關量的最小值,常常将問題轉化為三角形三邊的關系來解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