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普陀山一葉扁舟

普陀山一葉扁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22:21:19

普陀山一葉扁舟?——一個記者眼中的普陀山何新奮,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普陀山一葉扁舟?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普陀山一葉扁舟(緣來緣去普陀山)1

普陀山一葉扁舟

——一個記者眼中的普陀山

何新奮

地道的舟山人一年總要去幾次普陀山。這是一個福地,一個令人向往的聖地,一個讓人心曠神怡之地,一個美不勝受之地。集了山海之盛,集了文化宗教,又兼氣候四季宜人,在中國的版圖上象這樣集萬千資源于一身的景區應是屈指可數。

1978年,趁着改革開放的東風,沉寂了十數年的普陀山在滿目蒼痍中漸慚蘇醒過來了。也是當地老百姓的保護,很多古老的建築沒有在十年浩亂中毀于一旦。那些帶着深厚文化傳乘的廟宇設施很快又重新恢宏地展示在人們眼前。

記得第一次到普陀山應該是1982年,我在舟山中學就讀高一。那個時候的舟山中學非常注重學生課外活動的開展,培養德知體全面發展的學生,各種活動和課外興趣組比比皆是。其中那一年的秋遊活動就是遊覽普陀山,而且是兩天。得到消息的我們第一次要出遠門,激動得一夜睡不好。至今已經四十年了,我忘記了住在哪,走了哪些地方,但是那個巨石上的紅色心字和梅福奄、前寺後寺,佛頂山、百步沙千步沙等風景名勝就此牢牢刻在少年的心中。隻記得那時的百步沙和千步沙,遊客雖沒有現在這麼多,但是也已經是聲名遠播,遊客亦是不少,尤以上海方向為多。

第二次去普陀山已經是三年後高考結束那七月,和我高中最要好的同學蓮和珍。祈求高考圓滿,能去理想的學校學理想的專業,當時自我感覺是考砸了,心情難免有些低落,然而一上普陀山,置身海天一色的勝境,心中的陰霾也不知不覺漸漸散去,盡管驕陽似火,但那随處可見不知經曆了多少歲月的參天大樹,遮蔽了烈日,走累了的人們坐在樹下石條凳上,任由帶着大海氣息的涼習習風吹拂面龐,鑽進敞開的衣襟,舒心清涼。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我們,忘記了剛剛還讓人煩心的未知的高考結果和此行的首要目的,不知疲倦,有說有笑,一直走到了山的東部盡處。梵音洞在我們駐足的山崖下,洞口凹進山體,向着蓮花洋千頃波濤,兩邊巉崖危峙,直立如門,驚濤拍來,發出雷鳴般的響聲。此處可觀海聽潮拜佛見佛聞梵音而得名,相傳觀音菩薩常在洞中顯現,據說很多人見過。又有一說凡是在這裡能見到觀音菩薩聖象顯現都是有佛緣之人,可是那天我卻沒有見到,不免有些遺憾。這裡的遊客相對稀少,我們流連往返,不覺天色漸晚,趕緊折返短姑碼頭。後來雖然多次前往普陀山,總是匆匆,記憶中好象再也沒有去過梵音洞。

工作後第一次去普陀山采訪是1990年,是與時任舟山書法協會第一屆主席王亞一起去的,舟山書法協會在普陀山悅嶺禅院舉辦的一個書法大展,集聚了不少名家的作品,也珍藏了不少珍貴文物,可惜因為對書法不甚了解,當時展覽了一些什麼大作已經全然想不起。但我知道普陀山成為書畫文物佛教用品的展覽聖地的習俗一直延續着,除了悅嶺庵這個文物館外,在前寺海印池西側新建的白桦樓也多次舉辦了各類世界級的佛教文化用品展覽,為弘揚普陀山的佛教文化開辟了新的途徑。

說起普陀山就不能不提南海觀音大佛。南海觀音立像高33米,重達70噸,含金量6.5公斤,坐落于雙峰山南端的觀音跳山崗上。此處勢随峰起,秀林蔥郁,氣順脈暢,碧波蕩漾。蓮花洋彼岸的朱家尖,隔海侍衛;雙峰山坡麓的紫竹林,潮音頻傳。這是普陀山新的人文景觀,海天佛國的象征。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觀音信仰在中華民族可謂婦孺皆知,影響深遠。普陀山佛教協會為莊嚴菩薩道場,弘揚大士聖德,乃廣納群言,建造南海觀音露天立像,俾諸衆瞻禮獲福,得大吉祥。1995年劉大為先生受普陀山重興之祖、普陀山佛教史上第一位全山方丈——妙善長老委托,主創了普陀山南海觀音立像手稿,并得到了妙善長老的指點修正。普陀山南海觀音立像始建于1996年,1997年農曆六月竣工,觀音立像工程浩大,實為普陀開山以來之空前大事,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為“南海觀音”題詞,同年的農曆九月二十九日舉行盛大開光大典。至今流傳開光那天,本來陰雲密布的上空突然露出罅隙,射出萬道金光,如舞台追光一般,照在觀音寶像上,廣場上的僧人和信衆看得真切,從驚詫中醒來,齊刷刷下跪參拜。自此,我就聽說一句話:凡佛家做事,天氣必定好。

“南海觀音慈悲大千,普陀新景光照千秋。” [2] 從此,普陀山的盛名遠播寰宇。

而我在觀音大像建造期間曾經多次前往采訪當時大佛工程處工作的王玉亮,及時向海内外傳播了大佛建造的進度情況。同時了了解到不少觀音銅像建造的内幕。銅像選址地觀音眺山崗,未開發前是荒山野崗,要辟屆空地,得進行大規模土建工程。承擔建造的舟山市華聯裝飾公司采用架空鋪地闆辦法,經過二年多的日夜奮戰,硬是在幾十平方米的尖尖的山崗上,開辟出 一個總面積5200平方米的觀音寶座地基,禮佛廣場和集散廣場。觀音座像樣本一共收到來自北京、上海、杭州、香港等地九尊,幾經修改和融合,最後用了劉大為先生的樣稿。妙善說 :我一不仿唐,二不仿魏,就是要人們知道觀音是什麼樣子的,現在目的達到了。

1998年我第一次參加“普陀山之春”的采訪。這項活動肇始于1990年,最初是為彌補普陀山淡季旅遊和創建文明之山而開創,每年舉辦一屆,至今已曆時近三十年,内容日漸豐富,包括聲樂、舞蹈、戲劇、書畫、攝影、燈謎、幸運抽獎、佛國茶道、旅遊義工活動等,漸漸演變為普陀山繼觀音文化節、香會節之後的又一旅遊盛會,成為融大衆娛樂、遊客參與為一體的互動性大型旅遊娛樂文化平台。我第一次采訪,已是該項活動舉行的第八年,後來又陸續參加了幾次,其中禅行活動最讓人難忘,也最受到遊客的歡迎。2012年4月,為适應新媒體時代的旅遊需求,禅行普陀山第一次隆重推出,活動将佛文化中的雲腳與海島定向越野賽遊融合在一起,既充分體現“戶外運動”時尚、流行、青春、協作的元素,又适當地融入了佛教文化的一些大衆元素,用腳步親近大地,領略普陀山佛教之美。這項禅行活動一經推出就受到熱捧,來自上海、衢州等地的66個團隊報名參與,很多旅客因人數限制不能如願。這個活動自此未間斷,一直延續至今。每逢活動之日,來自全國甚至世界的上萬旅客雲集普陀山,人們既健身,又通過自媒體分享美景,成為普陀山的宣傳推廣者。普陀山之盛名傳得更加響亮遙遠。

2003年11月,首屆中國普陀山觀音文化節閃亮登場,這是普陀山最盛大的旅遊節慶節。它是經國家宗教局批準,在國家旅遊局、中國佛教協會、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及舟山市人民政府的直接指導下,由普陀山管委會和普陀山佛教協會主辦、相關單位和企業協辦的,以海天佛國深厚的觀音文化底蘊為依托,以弘揚觀音文化、提升名山文化品位為目标的佛教旅遊盛會。

從那時起,我參加了好幾屆觀音文化節的采訪活動。節慶期間有大型法會、佛教音樂會、衆信朝聖、蓮花燈祈福心願會、文化研讨會、佛教文化旅遊品展覽會等一系列活動,吸引着衆多海内外觀音弟子、佛教信徒、香客遊客聚緣“佛國”。

佛燈點亮心燈,吉祥就在心裡。每屆觀音文化節總有一場盛大的“點亮心燈”傳燈祈願法會在普濟禅寺舉行。燈燈相傳,光光互照。普陀山的衆位高僧大德,取普濟禅寺圓通大殿的長明燈火種,一起點亮蓮花燈。遊客,不分男女老少,人人手捧象征着光明和智慧的蓮花燈,圍着佛像、寶殿和海印池,緩緩前行、虔誠祈願,與沿路的蓮花燈、海印池中“盛開”的各式佛燈交相輝映,形成一道轉動的蓮燈心海。

許多參加過傳燈法會的遊客說 “傳燈,感覺就是傳遞一份心境、寄托一份情感。” 傳燈祈願法會踐行“一燈之明、傳成燈燃,以成燈燃、印照四方”的佛法精髓,旨在喚醒每位信衆的智慧、良知和善念,傳遞觀音菩薩的澄淨、純潔之心,帶給信衆視覺享受和心靈感悟,引領信衆同修慧心。

記者本人親見了文化名人餘秋雨多次走進普陀山,發表激情洋溢的演講,闡釋佛教文化的真谛。我至今還記得他在接受鳳凰周刊記者采訪時的一段精彩講述:佛教為什麼能傳入中國,并生根發芽。如果佛教傳入的是一個文明的荒漠,那是一點都不奇怪的;但是,佛教傳入中國時,中華文明已經是一個超濃度的存在了。諸子百家早在公元前就已經完成構建,讓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諸多學派的文明體。佛教能夠傳入這樣一個和自己的文化背景不一樣、自身文化已經超濃度的地方,并且不是一般的傳入,而是廣泛的傳入——這是奇迹,文化的奇迹。

2005年著名詩人舒婷也參加觀音文化節,她說是第一次來到普陀山。來自海濱之城廈門的她陶醉在普陀山美景中,為之欣然題詞。2019年,台灣佛光山梵呗樂團在普陀山演出盛況空前。還有很多藝人、國内外著名的畫家藝術家紛之沓來,傳播佛教文化。觀音文化節由此成為舟山三大旅遊節慶之一。普陀山成為世界觀音文化盛地。

我時常想,作為舟山人有普陀山真是世代修來的福祉,家門口就能觀賞到山海一色的盛景,聆聽梵音,感受佛教文化的深刻内涵。……寫着寫着,突然想起又有好久沒去普陀山,過幾天應該去普陀山走走看看。想到了就去普陀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