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結束了中國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五代十國,960年,後周大将趙匡胤在陳橋黃袍加身,建立宋朝,随後滅掉南平、楚、後蜀、南漢、南唐三國。宋太祖趙匡胤的心願是統一全國,但英年早逝,有說是弟弟趙光義加害了趙匡胤,很明顯,弟弟趙光義并沒有哥哥的雄才大略,他繼續國家統一的大業,但他忘記了要适當的休養生息,反而是不顧軍隊疲乏繼續北伐。
不知道趙匡胤活着繼續完成大業的話,宋朝會是怎樣個情形?但從趙光義這一任皇帝開始,國家的發展并不是太盡如人意,宋朝雖然是中國古代曆史上的封建王朝,被習慣稱為“唐宋元明清”,宋朝并未實現大一統,當時的宋朝之可以說是一個小國,與之并存的有遼國、西夏國,金國,還有最終滅掉宋朝的蒙古。在多年的對外戰争中,宋朝大多數是處于弱勢,戰敗後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完全沒有中原王朝的大國氣勢和風範。
北宋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靖康之恥”了,宋徽宗和宋欽宗兩位皇帝被金人擄到了五國城,後來死在了五國城,皇帝的後宮和官民女眷也都被掠到了金國,女子到了那裡,大部分被沒入金國的官妓院和洗衣院,可想而知她們遭受了怎樣的非人待遇,生不如死,而男子則是充當金人的奴隸,自此北宋滅亡,趙構南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是為宋高宗,史稱南宋。
宋徽宗趙桓是北宋的第九位皇帝,也是末代皇帝,他是宋徽宗趙佶的長子,說到宋徽宗,他即位之後,啟用新法,頗有明君的風範,但他并未掌握大權,而是和太後"權同處分軍國事",太後是守舊派,于是任命守舊派、韓琦長子韓忠彥為執政,不久又升任右相,左相章惇、執政蔡卞等相繼受攻擊,等到太後還政後,新舊兩派的争鬥愈演愈烈。随後宋徽宗重用蔡京,但此人隻是一個投機者,隻會為自己的利益“奮鬥”,他打着紹述新法的旗号,無惡不作,賄賂公行,賣官鬻爵。
蔡京升任右相,不久又升為左相,獨相達三年之久,他一直在朝中發展自己的勢力,徽宗末年,蔡京以太師掌握朝政,其實宋徽宗在位時期,朝堂之上始終是蔡京和他黨羽的天下,他們讓北宋的政治變得更加黑暗,緻使北宋百姓民不聊生,爆發了數起小規模的農民起義,大多都被鎮壓了,而且周圍國家一直對走向下坡路的北宋虎視眈眈,同時女真族也崛起了,對北宋造成了不小的威脅。
金兵大舉入侵汴京,宣和七年,趙桓接受了父親宋徽宗的禅讓,登基為帝,是為宋欽宗,其實他對于當這個皇帝根本沒有做好準備,他沒有能力,性格懦弱,繼位後,本來已經打壓了蔡京的勢力,重用李綱抗金,可最終還是聽信了奸臣的讒言,罷免了李綱,向金求和,若他能夠堅持重用李綱的話,這便能取代他的懦弱無能,但可惜宋欽宗優柔寡斷,毫無主見。
面對金軍的進攻,朝中分為兩派,主和派,主戰派,而李綱則是主戰派的代表人物,他組織民軍堅決抗金,宋欽宗為了保住皇位,派出李綱作戰。李綱出城作戰後,宋欽宗又召來宰相李邦彥,下令以京城空虛為由将李綱召回來,可此時李綱正在抗金的激烈時刻,是打敗金兵的最佳時機,李綱隻能回京,如此失去了勝機。
事實宋欽宗是害怕李綱帶兵出戰,失敗後就會使北宋兵力大大減弱,但這已經是最後一搏了,可惜宋欽宗根本看不清局勢,盲目地将李綱召回,事後還為自己找了替罪羊,罷免李邦彥,下發诏書,痛斥主和派地無恥行徑。可此時金國已經趁着機會南下渡過黃河,攻破了東京,史稱靖康之變,金太宗下诏廢掉宋徽宗和宋欽宗兩位皇帝,将他們貶為庶人,将他們身上的龍袍強行扒掉,而後帶着兩人北上,死在了五國城。
其實宋徽宗本可以免遭此禍,當初他退位後,就帶着蔡京、童貫等心腹大臣離開了汴京,不久後宋徽宗在鎮江複辟,後來卻被宋欽宗騙回了京城,宋徽宗被囚禁,他的心腹大臣也都被宋欽宗殺了,這倒是做了一件好事,百姓對宋欽宗的印象稍微有了些改觀,但曆史對宋欽宗的評價無法改變,他是一個懦弱無能的皇帝。
宋欽宗在抗金的關鍵時刻召回了李綱,後來還将李綱趕出了朝廷,這已經将北宋的滅亡定下來了。李綱在抗金過程中,屢立戰功,但他性格耿直,經常會得罪人,仗義執言,多次讓宋欽宗失了面子,宋欽宗心中記恨着他,這才将他趕出了朝廷,讓他離開權力中樞,但是李綱最終去了前線,擔任總指揮,但他犯了錯,引咎辭職,他走後,軍中再無抗金之人,剩下的将領也都沒有了士氣,紛紛投降,北宋走向了滅亡。
很多認為“靖康之恥“主要是宋徽宗的錯,可這樣看來,其實是因為宋欽宗的作死,他有太多的顧慮,不能堅信忠臣,這才導緻了北宋的滅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