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17日
題目中的詩來自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公孫大娘是唐朝一位非常出名的舞蹈藝術家,她的劍舞名動公卿,甚至讓書法大家張旭從中悟到不少東西,從而草書大進,最終被人們尊稱為“草聖”。
公孫大娘的威名可見一斑了。
而杜甫不過是在當時見到公孫大娘弟子做劍舞,想起小時候所見公孫大娘的風采,這才寫下這幾句詩,把公孫大娘的風姿留在詩中,傳于後世。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這兩句道盡了公孫大娘劍舞的傳神,其舞蹈大開大阖,收放自如,來時如雷霆震怒,歸去平江闊海、無風無浪,後一句中的“兩寂寞”更是把昔人高潔空留餘憶的孤單落寞寫得淋漓盡緻。
讓我們這些後人隻能感歎恨未曾一睹公孫大娘之風采容顔!
舞蹈,本來就是力與美的結合,通過對于全身肌肉骨骼的控制,來表達出舞者内在的情緒和對于生命的感受,它的力量感一定是非常充足的。
我們有很多看舞蹈的觀衆,或許會對舞蹈有一定程度的誤解,尤其是傳統舞蹈,總會覺得長袖善舞偏于柔弱,但恰恰相反,長袖善舞更需要力量。
我一位從小就習練舞蹈的朋友,她曾經告訴我無論什麼舞種,隻要你用心去觀看體會,每一種裡面所蘊含的力量都非同小可,舞蹈是不能騙人的,是舞者内心情緒狀态的真實反映,隻要是用心把舞跳出來,即便不是專業的,所迸發的力量也一定異常驚人;
那時候我還小,也不知道什麼叫做舞蹈,什麼叫做藝術,什麼叫做表達,對于她的這些話也完全理解不了,現在,我大概能解釋一下我目前的理解:
舞蹈本就起源于原始人在天地山川中自發手舞足蹈,是情緒的一種釋放,無論什麼情緒,悲傷也好,興奮也罷,在釋放的時候一定是熾熱而又激烈的,這就注定的舞蹈這種藝術力量感一定是十足的!
就比如最著名的孔雀舞藝術家楊麗萍,她每回手指尖抖動,如孔雀的腦袋搖擺的時候,你一定能從她的一停一頓之間感受到她這隻手臂上,或者所手臂所展現的孔雀腦袋意象上的力量,大開大阖這個詞,居然被她五根手指尖的一張一放展現的淋漓盡緻,就是真孔雀來了,也遠不如楊麗萍的舞蹈吸引人!
還有像是巴渝舞,是戰場上下來的古戰舞,流傳幾有兩三千年,《左傳》曾記載過:周武王伐纣,巴師勇銳,歌舞以淩殷人。
我最早看到巴渝舞是在94版《三國演義》裡面,周瑜宴請劉備,然後他們看的就是這一段巴渝舞,以手執矛,渾身緊繃,進退有度,仿佛随時要撕裂對手的胸膛。
而現在的巴渝舞,有一手持鼓,一手握錘,不斷敲擊配合編排以壯聲勢的,但相對于持矛的完全靠身體控制和氣勢迸發出了力量的傳統巴渝舞,就有些浮于表面,沒有内心了。
我對于舞蹈的了解并沒有多少,算是一個徹徹底底的門外漢,今天這裡隻是把我對于舞蹈的一些想法分享給大家。
舞蹈是一門非常艱苦的藝術,它對于人身體的要求和控制幾乎達到了人體的極限,可唯有這樣,方能用身體把内心的情緒展現得淋漓盡緻。
舉重若輕這個詞除了後半部分的“若輕”,更為艱難的是前面的“舉重”,有一千斤的力你才能随随便便就提起一百斤的事物,楊麗萍隻有背地裡千百次的訓練積累和模仿孔雀,才能在表演的時候在小小的手指動作上妙到毫巅!
而且,我們在欣賞舞蹈的時候,也不能光去看這個動作有多難,多了不起,而是應該去從中體會到舞者想要表達的情緒,畢竟所有的藝術形式,歸根結底,都是自我的表達,而不是為了吹牛逼、裝大個!
咱們中國的舞蹈,源遠流長,其中的厚重和文化底蘊不是我一個門外漢一篇短短的文章就能講得清楚的,隻是希望咱們國人對于咱們自己的文化能夠多一些感同身受,這樣的話,咱們才會變得越來越好!
ending。。。。。。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