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雲計算涉及哪些上市公司

雲計算涉及哪些上市公司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4 19:50:56

記者 | 彭新

編輯 |

9月15日,紫光雲技術有限公司(簡稱“紫光雲公司”)宣布完成新一輪6億元的融資,其中中國移動領投2億元。

紫光股份董事長兼新華三集團首席執行官、紫光雲董事長于英濤,近日在北京總部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表示:雖然目前紫光雲的體量還不算大,但展望未來五年,紫光雲與智能事業群的營收在2025年将會達到百億左右的規模。

根據公告,紫光雲2019年營業收入為2.62億元,2020年增長超過了130%。相比于阿裡雲、騰訊雲、華為雲等第一梯隊玩家,紫光雲目前的體量依然較小。但于英濤認為,中國雲服務市場增長空間依然巨大,未來紫光雲會重點放在政企市場,成為這一領域的領軍者。

紫光雲成立于2018年,成立之初聚焦公有雲業務。2020年4月9日,紫光集團宣布,整合旗下新華三集團、紫光雲公司等在私有雲、公有雲、人工智能、軟件服務等領域的能力,成立紫光雲與智能事業群。“紫光雲”是事業群對外統一的雲品牌,紫光雲公司則是雲技術研發與對外提供雲服務的核心載體。

在紫光雲内部看來,中移動此次投資入股被認為是央企巨頭對紫光雲業務及整體實力的認可。

“第一,我們需要更多投入;第二,我們找的不是财務投資者,而是戰略投資者,能夠給我們帶來業務協同效應。”在談到此次融資的目的與原則時,于英濤告訴界面新聞,“坦率地講,中國移動就是我們所能找到的最優質的戰略合作者,而且是No.1的投資者。”

對于未來雲計算市場的發展走向,于英濤認為,中國雲計算市場的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未來獨立雲廠商“很多都會死掉”,并期望紫光雲最終能成為業界領先的混合雲服務提供商。

雲計算涉及哪些上市公司(于英濤詳解紫光雲6億融資幕後)1

豪門與巨頭之盟

據于英濤透露,中國移動對紫光雲開展了非常專業詳盡的盡調工作,核查了80%以上的業務合同,并且做了大量技術測試,最終确定了此次投資。

據記者了解,中國移動選擇投資紫光雲,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紫光雲及其背後新華三的技術實力與豐富的服務政企客戶的經驗。

目前國内提供雲服務的公司主要有四類,包括運營商、互聯網公司、ICT廠商以及少數的獨立雲服務商。新華三可以算是國内ICT廠商中除了華為之外技術能力最強的。

“我們是中國移動最大的ICT基礎設施供應商之一,包括計算、網絡和安全在内都擁有很高的份額,另外在SDN(軟件定義網絡)方面也一直保持領先地位。”于英濤告訴界面新聞,“中國移動做移動雲,新華三也是最大的ICT基礎設施供應商之一。”

而紫光雲選擇中移動的理由也不隻是為了資金,更重要的是中移動的資源與實力。

在運營商體系内,中國移動目前網絡規模最大、客戶數量最多,同時也有豐富的數據中心資源,而且還有強大的品牌效應,以及觸角覆蓋到全國縣鄉鎮一級強大的銷售與服務網絡。這些都是紫光雲和新華三非常看重的資源。

得到中移動的投資,将有助于滿足紫光雲在雲服務相關的技術研發、市場拓展、節點建設等方面的資金需求,擴大業務規模,提升運營實力。另一方面,紫光雲也将為中移動貢獻雲技術能力,進一步幫助中移動完善、提升面向政企市場的雲業務能力。

以政府、金融、交通、教育、醫療、能源等重點領域為代表的政企市場,是中移動和紫光雲共同看重的方向。于英濤表示,“百行百業上雲,并且會越來越多地用到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即‘上雲用數賦智’,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是我們發力的重點。”

當雙方達成共識後,于英濤回顧這次談判,認為對雙方而言是一次次信心逐漸增強的過程:“以當時的情況,我自己認為有70%左右的把握,剩下的30%要跟移動溝通,經過兩個月的時間,經曆了多次細緻的交流,對方也聘請了專業的盡調公司,結果非常好。”

未來獨立雲廠商“很多都會死掉”?

從2020年1月起,國内雲廠商優刻得(UCloud)、金山雲、青雲等陸續登陸資本市場。于英濤也提到,希望持續借助資本力量幫助紫光雲做大做強,未來有計劃登陸科創闆。

但登陸資本市場不是目的,長期投入才能獲利的雲計算業務,很有可能受到公司資方和股東的質疑,能否持續忍受虧損,決定了一家公司對雲計算業務投入的堅定度。不過,持續虧損不能成為雲計算的常态,甚至于英濤在采訪中大膽預測,互聯網、運營商和ICT廠商之外的獨立雲服務商,未來“很多都會死掉”。

公有雲服務同質化程度高,行業整體盈利困難,在此背景下,獨立雲廠商處境不妙。他們更多地強調獨立的定位,突出自己的中立性,以此區别樣樣都做的巨頭公司,甚至寄望多雲戰略帶來的占位紅利,但前景仍非常嚴峻。

于英濤表示,因為獨立的雲服務商除了提供雲服務之外,沒有其他的造血能力。而互聯網公司、運營商與大ICT廠商做雲,都是基于業務發展而所需技術能力的溢出與複用,其自身的業務就可以為自己的雲不斷輸血,這是獨立雲服務商無法彌補的先天缺陷。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調查統計,2020年,在中國公有雲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市場,位居前三的阿裡雲、天翼雲、騰訊雲,市場份額分别為35.6%、13.3%、10.5%;在公有雲PaaS(平台即服務)市場,阿裡雲、騰訊雲、百度雲、華為雲位于市場前列。

在市場逐漸顯現“馬太效應”的同時,當下出現的雲計算機遇,小玩家也極難參與。最明顯的就是疫情防控日趨常态化,加速了政府和企業将業務向線上遷移,他們原先普遍已建成了IT基礎設施,現在則面臨需求升級。

一位國内SaaS公司的高層告訴界面記者,2021年,中國政企市場的國産化替代市場規模将超1000億元,而雲服務作為政企數字化改造的重要方向,将從中獲益。但獨立的雲服務商普遍規模較小,市場拓展與銷售能力不足,而政企用戶又非常看重行業經驗,因此他們大多很難在這波浪潮中分一杯羹。

于英濤認為,在使用雲的習慣上,中外客戶也大相徑庭,和美國相比,中國的政府與國企對私有雲有根深蒂固的需求,使私有雲目前占中國雲計算市場超過70%的份額。目前,在政務領域,紫光雲已累計為17個國家部委級、25個省級、300多個地市區縣級政務雲提供數字化産品和雲服務運營,在剛發布的IDC2020政務雲市場份額報告中,紫光雲首次跻身TOP5。

此外,與ToC(消費者)的産品強調标準化不同,ToB(企業)和ToG(政府)的産品與服務提供商必須要有一定的定制化能力,這是互聯網公司以及獨立雲服務商所不擅長的賽道。于英濤比喻稱,如果To C市場的競争是打陣地戰,講究大規模兵團運作,那麼To B和To G市場的競争就是巷戰,小股部隊靈活出擊,每條街道或房屋的打法可能都不一樣。

因此,雖然目前領先的雲服務商也主要來自互聯網公司,但于英濤認為“出身”決定了互聯網公司更擅長服務C端客戶,在B和G端大客戶資源很少,服務經驗欠缺,生态積累也薄弱,這背後可以說是“基因”上的差異。而獨立的雲服務商更是如此,在政企市場,定制化交付能力無法和ICT大廠相比,在To C端又難以和互聯網巨頭競争,隻能在夾縫中生存,空間非常有限。

新華三的棋局與紫光雲的未來

新華三其實可以算是中國雲計算市場的元老。

這家老牌ICT企業的曆史可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中國惠普”成立。幾經周折,2016年5月,惠普将旗下的中國惠普企業集團與華三通信整合為新華三集團,紫光股份則以25億美元收購新華三的51%股權,至此,新華三成為國有控股企業。

起步之初,新華三就擁有完整的ICT基礎設施産品線,并已是中國私有雲市場的頭部廠商。而随着紫光雲的成立,以及雲與智能事業群的組建,則讓這家公司的雲計算業務趨于完整。于英濤介紹到,“我們将新華三的私有雲平台與紫光雲的公有雲平台整合,全部合并到後者體系下,目标就是依托事業群的力量,把紫光雲打造成一個在ToB和ToG市場上領先的同構混合雲提供商。”

于英濤告訴界面新聞,面對急速變化的中國雲計算市場,ICT廠商不能麻木不仁,當互聯網公司野蠻地闖入ToB和ToG市場時,如果不主動出擊、積極應對,傳統ICT廠商肯定沒有未來,這也是成立紫光雲公司最早的想法。

基于紫光雲與智能事業群,新華三推動的“芯雲網邊端”戰略得到加速。于英濤表示,在技術積累方面,新華三比互聯網公司更早投入ICT基礎設施、物聯網、邊緣計算、5G、安全、運維等技術領域,同時在AI、芯片、數據庫等方面也有長期積累。目前,新華三還是中國唯二能夠提供完整ICT技術産品和方案的公司,這一能力行話稱為“全棧”,也正是互聯網公司所欠缺的。

其次,随着中國政府強調自主可控,希望在芯片、操作系統、終端等關鍵領域,逐步全面實現國産化,預計會帶動數千億規模的市場,并在未來五年迎來建設高峰。

過去數年,新華三積極地投身這一國家戰略,強化技術實力。例如,新華三自主研發的高端可編程網絡處理器(NP)智擎660已經啟動量産,它是目前業界唯一具備高級語言編程能力的NP。

談及紫光雲未來發展,就離不開雲計算本身的演進趨勢。于英濤解釋,雲計算過去一直是兩條路線并行發展,一個是以傳統ICT廠商主導的私有雲,一個是以互聯網公司主導的公有雲,但是現在兩者開始向同一軌道演進,這就是混合雲。公有雲不能覆蓋所有用戶的需求,私有雲也有自己無法克服的局限,而混合雲則兼顧了兩者的優勢,所以對于To B和To G市場,未來一定是混合雲為主。

于英濤強調,中國與美國的雲計算發展路徑将有很大不同。在中國,公有雲和私有雲一定會長期并存,并将以混合雲的模式融合發展。“甚至用戶使用的可能不僅僅是一朵雲兩朵雲,多雲并用也會是一種趨勢,這也可以理解為廣義的混合雲,紫光雲必須要有能力應對這一趨勢的發展,為政企客戶提供最好的雲服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