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需要全社會同心、同向、同行,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參與、支持和配合。随着奧密克戎病毒緻病性的減弱、疫苗接種的普及、防控經驗的積累,我國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在這一大背景下,每個人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更是尤為重要,隻有切實履行好個人防疫責任,才能最大程度保護好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安全。鑒于此,首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特摘編防疫小貼士,旨在為大家提供通俗易懂、便于參考、方便操作的,最關鍵、最基本的新冠防疫科普知識。請大家積極行動起來,做好個人防護,共同努力為取得疫情防控最終勝利作出應有貢獻。
溫馨提示
本防疫小貼士适用對象為:确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或有症狀但尚未确診者以及不得已采取居家隔離措施的同住人員,包括同單元、同樓棟人員,也可供其他社會成員參考。你可以從你最需要幫助的困難相關章節開始閱讀。貼士中的建議并不能替代任何專業防疫方案或專業人員為你提供的任何建議。你的家人和朋友也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與他們分享本貼士内容會有所幫助。
一、醫用防護口罩佩戴誤區
1.口罩下帶位置過低,或未拉緊,口罩下部會漏氣。
2.下帶未套過頭,口罩下部會漏氣。
3.口罩上帶過低,或未拉緊,口罩上部會漏氣。
4.上下帶交叉戴反,口罩變形,從側面漏氣。
5.口罩上下帶被剪斷,改成耳帶,影響氣密性。
6.口罩戴反,金屬邊條在下面。
7.口罩未遮住鼻子。
8.口罩未托住下巴。
9.疊戴兩個口罩,影響氣密性。
二、醫用外科口罩佩戴誤區
1.口罩戴反,金屬邊條在下面。
2.口罩戴反,淺色面朝外。
3.口罩未遮住鼻子。
4.口罩戴在下巴上。
注意:
1.口罩内部易附着人體呼出的蛋白質和水分等物質,長時間不更換會導緻細菌滋生。醫用防護口罩累積佩戴時間不得超過4小時。醫用外科口罩累積佩戴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
2.口罩在變形、潮濕或有明顯髒污時,防護性能會降低,需及時更換。
3.多個口罩同時佩戴并不能有效增加防護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并可能破壞口罩的密合性。
三、如何佩戴、摘取醫用防護口罩
(一)佩戴步驟
1.佩戴口罩前按《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實施手衛生。
2.檢查口罩外包裝,口罩需在有效期内,包裝無破損。
3.打開口罩,用手托住口罩,使鼻夾位于指尖,讓頭帶自然垂下。
4.鼻夾朝上,用口罩托住下巴。将下口罩帶(頸帶)拉過頭頂,放在頸後耳朵以下的位置,将上口罩帶(頭帶)拉過頭頂,放在腦後較高的位置。
5.将雙手指尖放在金屬鼻夾頂部,用雙手,一邊向内按壓,一邊向兩側移動,塑造鼻梁形狀。
6.氣密性檢查:用手罩住口罩并快速呼吸,确保口罩不會漏氣,佩戴完成。
(二)摘取步驟
1.用手慢慢地将頸部的下口罩帶(頸帶)從腦後拉過頭頂。
2.拉上口罩帶(頭帶)摘除口罩。對于配有可拆卸調節裝置的口罩,雙手可從後方稍用力拉扯口罩帶,将其與調節裝置脫開,捏住口罩帶摘下口罩。
3.用手僅捏住口罩系帶丢入醫療廢物容器内,整個過程手不應觸及口罩。
四、如何佩戴、摘取醫用外科口罩
(一)佩戴步驟
Step1:潔雙手
佩戴和摘除口罩時要洗手,摘除口罩時不用手直接接觸口罩外表面。
Step2:辨内外
分清口罩的正、反面,保持深色面朝外。
Step3:嚴密合
将口罩覆蓋面部,使鼻夾結構在上面。固定頭帶或耳帶。按壓金屬條使之緊貼鼻梁,使口罩與面部緊密貼合,口罩要遮蓋鼻、口和下颌。
(二)摘取步驟
1.抓住耳帶解下口罩。
2.避免接觸口罩外面。
3.用手捏住口罩系帶丢入醫療廢物容器内。
五、口罩臨時保存方式
(一)保存誤區
1.拉至下巴處×
2.挂在耳朵一側×
3.直接放在包裡/兜裡×
4.挂在手臂或手腕上×
5.随意放在桌子上×
(二)正确保存方式
編輯 辛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