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實現理想需要做好的準備

實現理想需要做好的準備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14:40:14

實現理想需要做好的準備(理想的社會有多遠)1

今天,我們的餐桌上不再有四季的限制,任何時候都能吃上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在家動動手指就能買到世界各地的商品;撥通視頻電話就可以見到千裡之外的親朋好友;坐上飛機可以去任何一個你想去的地方;不論在家裡還是在路上,你想看的節目随時可以播放……如此豐富的物質世界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快感”,也擴大了我們的感知和體驗,人類科技和經濟的發展正在邁入一個新紀元,真的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但是,一個小小的新冠病毒卻讓人類防守了三年依然氣焰嚣張,這場戰鬥目前似乎還看不到結束的時候。

2020年世衛組織報告全球有3.5億人患抑郁症,有那麼多人在灰暗的日子中不知該如何度過餘生;2020年聯合國報告全球貧困人口不減反增1.2億,依然有很多人為口糧掙紮着;更不要提俄烏戰争阿富汗戰争,那些在戰火硝煙中無家可歸的人們……

這可能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可能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但絕不是一個健全的時代。

60多年前,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哲學家,新精神分析學派(社會文化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艾裡希•弗洛姆敏銳地提出了這個問題,在人類曆史的長河中,健全的社會作為一個理想的世界,還有多遠?

實現理想需要做好的準備(理想的社會有多遠)2

弗洛姆

“不成熟的愛是 一一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

成熟的愛是 一一 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 這句名言出自他的《愛之藝術》

除《愛之藝術》,《健全的社會》是弗洛姆的重要著作,也是社會心理學領域的經典之作。正如作者所說,《健全的社會》是《逃避自由》的續集。這本書的成書時間是在《逃避自由》後的15年,算起來在1956年,距今60多年。

逃避自由》誕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西斯極權威脅着全人類的共同命運,這部著作即是弗洛姆對兩次大戰之後社會政治現狀的诠釋。現代人獲得了自由,卻沒能夠自由地在理性與愛的基礎上建立起一種有意義的生活,人們選擇以順從領袖、民族或國家的方式尋求新的安全感。

《健全的社會》依然是對社會深入地探究和清醒的分析。二十世紀民主體制下,我們的精神健全嗎?我們的社會正常嗎?社會會生病嗎?弗洛姆回顧了人類曆史的精神健康,更确切地說是整個人類社會的心理曆程,特别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性格結構、社會特點、人的生存狀态、心理狀态。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世界各國在各種思潮的影響下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專制主義的偶像崇拜,超級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但在弗洛姆看來,這是又一波對自由的逃避。

所謂“健全的社會”這個概念的提出,是因為現在的社會離“健全”相去甚遠,整個社會都是病态的,因此,作者提出的“健全的社會”是一種理想,一種在未來希望能實現的目标。

人類的曆史被一場又一場技術變革推動着向前發展,新技術帶來了蒸汽機、石油和電,取代了畜力和人力;新技術創造的交際手段将全人類變成了一個社會,在這個社會中,每一個團體的命運都牽動着全體社會成員;新技術能把最好的藝術、文學和音樂帶給社會每個成員;新技術創造出的生産力極大地縮短了工作時間,讓人們有更多休閑娛樂的時間。

但人類正在一個更新、更富有、更快樂的世界中喪失了自我。社會在不斷工業化的進程中,人越來越被異化,人成了工具,成了機器,成了物品,成了獲得經濟利益的手段,失去了思想、感情甚至知覺。

“人們成為不需外力推動的機器人,沒有人引導他們,他們制造了像人一樣的機器,這些機器生産出像機器一樣運行的人…….這種異化與機械化導緻了不斷增強的瘋狂。生活沒有意義,沒有信仰,沒有現實。除了不去感受,不用理性,不去愛之外,人人都‘快樂’。”

弗洛姆的聲音如洪鐘大呂振聾發聩,把工業化時代人的存在現狀分析地刀刀見血、字字泣淚。我們的社會真的會生病,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子裡,有多少是失去自我的麻木和無意識的機械化行為,我們卻一直都毫無覺察。

實現理想需要做好的準備(理想的社會有多遠)3

弗洛姆對50年代美國工人的分析,是一副很有現實感的畫面:工作是為了獲得收入得以維持生活,工作隻是謀生的手段,人們不得不為了獲得生存必需品而把自己套牢在了無生趣、枯燥乏味、不斷重複、毫無創造性的工作中,人被雇傭、被指使着去完成任務、被整個龐大機構的規章制度限制,不過是為了獲得讓自己活下去的收入。

工作成了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人們每天用自己一天中最好的時間去完成工作,消耗掉最精華的體力和精力,直到下班回家,慶幸又熬過了一天。

每天坐地鐵上下班,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革命之路》中一群拿着公文包穿着西裝的上班族走出地鐵的畫面,每個人都千篇一律、了無生機,一副赴死的樣子,他們即将走向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工位,但其實都一樣的如行屍走肉。“蝼蟻”這個詞比喻出入地鐵的人潮湧動再恰當不過,為了生計人把自己活成了動物。

在60多年後的今天,人的異化沒有減輕反而加重了:“996”,“007”,内卷,加班風氣遍布各行各業,不加班反倒成了異類;孩子沒有童年,成了學習機器;成人個個焦慮,是工作機器;老齡化嚴重,未富先老是沉重的社會現實;全球疫情下的民族主義、俄烏戰争、中美關系博弈,不僅僅影響中國,也在影響着世界和平穩定…….沒有了法西斯主義、斯大林主義,還有恐怖主義、民粹主義、單邊主義……

工業化、信息化、數字化,讓整個世界的生産力大幅提高,财富激增,物質條件極大改善,然而作為最重要的生産因素的人,卻在這其中丢失了自己。

心理疾病、社會問題沒有随着經濟增長而減少,反而越來越多,人之所以為人的内心面對外界如此颠覆性的變化時,找不到自己的歸宿,焦灼、恐懼、精神失常,因此集權主義、恐怖主義、民族主義、民粹主義極好地利用了人的這種無處安放的心理,在面對不知所以、焦躁不安、信息不對稱、急劇變化的世界時,人放棄自己的思考,抱團取暖,團結起來找到一個目标,發洩憤怒。

盡管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趕超了歐洲,目前似乎也能和美國叫闆,但社會的發展進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更不用說對人性的關照。這也充分說明,經濟、社會、政治、人的價值觀發展絕非同步,往往經濟發展走在前列,社會、政治落後,社會性格、價值觀變化最慢。但,經濟的、政治的、社會的問題,最終都是人的問題,社會性格和價值觀才是掩藏在水面下的冰山主體。

實現理想需要做好的準備(理想的社會有多遠)4

既然看到了社會的弊病,那麼理想世界在哪裡?

弗洛姆認為,基于人本主義建立起來的社會才是人類的希望。弗洛姆始終對人懷有極大的關注,這和他是一個心理學家有直接關系。他深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馬克思主義哲學影響,但他批判地繼承,形成了自己的理論。

“健全社會”的概念正是基于人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因素提出的,人要在社會中得到充分的發展,工作、學習都是快樂的、有意義的、實現自我的手段。因此,整個經濟生産、政治民主組織、文化發展都應以人得到充分尊重、發展為要義。

“創造出滿足人的需要的文化,在個人需要和社會需要之間建立和諧的關系,結束人性與社會秩序的沖突。”

這樣的社會應該每個人成員的理性都得到發展,能客觀地看待自己、他人和自然,而不是被狂妄或偏執的怨恨歪曲其本來面目;

這樣的社會應該讓每個成員的獨立性得到充分發展,知道善惡的區别,能夠自己做出選擇,有信念而不僅僅是意見,有信仰而非迷信或模糊的希望;

這樣的社會應該每個成員都能夠去愛自己的孩子,愛鄰居,愛一切人,愛自己,愛自然界的一切,每個成員都能夠感到與萬物合一,卻又不失其個性和完整性。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人沒有競争、紛争、沖突,隻有理性、愛與自由。這的确是一種非常理想的社會。

講真,盡管我也期待生活在這樣一個純愛的社會,但以我淺薄的大腦去想象一下,這太缺乏現實的基礎,這中間有太多需要跨越的空白地帶。弗洛姆的理想世界鍍上了一層空想社會主義的色彩,忽略了生産力發展和生産關系的改變這個大前提,這種理想也就失去了現實的土壤。

但這并不妨礙這本書的價值,理想世界的設想正是基于對現實世界的批判性,永遠保持對現實的清醒與審慎,懂得很多“習以為常”并非“本該如此”,保持理性的批判和批判的理性,正是本書的非凡意義。

實現理想需要做好的準備(理想的社會有多遠)5

《健全的社會》

作者簡介:

墨岑, 帝都上班族,愛讀書不求甚解,愛碼字自娛自樂,愛畫畫天天向上。一面仰望星空,一面柴米油鹽,左手詩意,右手苟且,在理想和現實的夾縫中倔強生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