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的概念有哪些?從物流管理的角度看,可以将倉儲定義為:根據市場和客戶的要求,為了确保貨物沒有損耗,變質和丢失,為了調節生産、銷售和消費活動以及确保社會生産、生活的連續性,而對原材料等貨物進行儲存、保管、管理、供給的作業活動。對倉儲概念的理解要抓住以下要點。
第一、滿足客戶的要求,保證儲存貨物的質量,确保生産、生活的連續性是倉儲的使命之一。第二、當物品不能被即時消耗,需要專門的場所存放時,形成了靜态倉儲。對倉庫裡的物品進行保管、控制、存取等作業活動,便産生了動态倉儲。第三、儲存的對象必須是實物産品,包括生産資料、生活資料等。第四、儲存和保管貨物要根據貨物的性質選擇相應的儲存方式。不同性質的貨物應該選擇不同的儲存方式。例如,食品、生物藥品等對溫度有特殊要求的貨物需要采用冷藏庫儲存;液體性的源油或成品油就需要使用油品庫儲存。
在某種意義上講,倉儲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據着核心的地位。從物流的發展史可以看出,物流的研究最初是從解決“牛鞭效應”開始的,即在多環節的流通過程中,由于每個環節對于需求的預測存在誤差,因此随着流通環節過程中,由于每個環節對于需求的預測存在誤差,因此随着流通環節增加,誤差被放大,庫存也就越來越偏離實際的最終需求,從而帶來保管成本和市場風險的提高。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從研究合理的安全庫存開始,到改變流程,建立集中的配送中心,再到改變生産方式,實行訂單生産,将靜态的庫存管理轉變為動态的JIT配送,實現降低庫存數量和周期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盡管倉庫越來越集中,每個倉庫覆蓋的服務範圍越來越大,倉庫吞吐的物品越來越多,操作越來越複雜,但是倉儲的周期越來越短,成本不斷遞減的趨勢一直沒有改變。從發達國家的統計數據來看,現代物流的發展曆史就是庫存成本在總物流成本中所占比重逐漸降低的曆史。
從許多微型案例來看,倉儲管理已成為供應鍊管理的核心環節。這是因為倉儲總是出現在物流各環節的接合部,例如,采購與生産之間、生産的初加工與精加工之間、生産與銷售之間、批發與零售之間、不同的雲速方式轉換之間等。倉儲是物流各環節之間存在不均衡的表現,倉儲也正是解決這種不均衡的手段。倉儲環節集中了上下遊流程整合的所有矛盾,倉儲管理就是在實現物流流程的整合。如果借用運籌學的語言來描述倉儲管理在物流中的地位,可以說是在運輸條件為約束力的情況下,尋求最優庫存(包括布局)方案作為控制手段,使得物流達到總成本最低的目标。在許多具體的案例中,物流的整合,實際上歸結為倉儲的方案設計與運行控制。
這裡必須說明一點,傳統物流與現代物流差别最大的也是體現在庫存環節上。傳統的倉儲業是以收保管費為商業模式,希望自己的倉庫滿滿的,這種模式與物流的宗旨而馳。現代物流以整合流程、協調上下遊為己任,靜态庫存越少越好,其商業模式也建立在物流總成本的考核之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