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聖誕節,氣溫驟然下降,天寒地凍,哈氣成霧。
趕在年底,浙江衛視上線了一檔名為《閃光的樂隊》綜藝,給了我些許溫暖。
自《樂夏》停播後,廣大樂迷們呼聲高漲,期盼一檔全新的樂隊節目解決綜藝荒。
看完第一期,我相信《閃光的樂隊》能填補樂隊綜藝的缺憾。
我最先被他們的嘉賓陣容所吸引:
最意外的肯定是張楚,魔岩三傑之一,中國搖滾的先驅人物。
老一輩音樂人有:張亞東、周曉鷗、蘇見信等;
中生代歌手有:尚雯婕、蕭敬騰、楊丞琳等;
年輕一代有:符龍飛、馬伯骞等。
節目的規則也簡單:
任由選手們挑選心有靈犀的隊友,與之合作,甚至有機會組成樂隊。
試想一下:
張楚、周曉鷗、梁龍這些搖滾前輩,與00後小輩們一起搞樂隊,想想就過瘾。
老與新碰撞,注定會摩擦出不一樣的音樂火花。
第一期,選手們祭出大招,紛紛演繹金曲,一波情懷殺躁翻全場。
這麼多場表演,勝在真誠,曾叱咤樂壇的前輩們,面目已有老态,但他們唱起過去的歌,又能讓人感受到一種年輕的精氣神。
下面選三個我喜歡的現場。
第一首,張楚《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這首歌發行于上世紀90年代,對那時年輕人們的“孤獨”有着最好的注釋。
不随波逐流,每個人都在理想主義中尋求真我,在孤獨中對抗孤獨。
聽最新版《孤獨的人是可恥的》,我承認被感動到了。
張楚端坐在凳子上,面前一支話筒,表情溫和又淡定。
這一舞台設計想必已有人想起了94紅磡演唱會。
沒錯,後面也放出了這一場景,同樣的動作,同樣的歌曲,一瞬間夢回中國搖滾巅峰之夜。
有個很惹淚的細節,節目特别把兩個時期的張楚影像放在了一起。
橫跨20多年,一切都在變,隻有歌聲溫暖依舊。
這一版,改動不多,張楚緩緩地唱,台下人靜靜地聽,沉浸在歌裡,感受那個時代的孤獨底色。
唐漢霄聽完,忍不住贊歎:
我在張楚老師身上看到了“經典”的感覺,那個東西是最根本的。
這就是經典的力量。
它不會褪色,隻會随着時間推移更光彩熠熠。
第二首,梁龍《仙兒》。
龍姨的演出,我不得不提。
節目裡,他唱了一首《仙兒》。
但萬萬沒想到,開頭改成了《大話西遊》裡大聖歸來的BGM。
标志性的唢呐聲一響,雞皮疙瘩起了一身。
天地沸騰,全場嗨爆。
梁龍戴着黑墨鏡,穿着黑披風,抱彈吉他,搖滾派頭十足。
随着成名金句“大哥你玩搖滾,你玩它有啥用”結束,表演正式開始。
與原曲相比,這一版去繁就簡,減短了前奏,直奔主題。
梁龍聲音自帶一種不羁的“仙氣”,太有辨識度。
舞美也很炫,火焰色的燈組,腳下煙霧缭繞,朦胧感拉到最滿。
歌裡唱“本是天上逍遙的仙兒”,現場布景仿佛也将梁龍拉到天宮。
他忘情高歌,張楚、周曉鷗為其和聲,三人并稱“逍遙三仙”。
正如阿朵跟劉逸雲介紹的那樣“中國搖滾的第一批”,說他們是行走的國搖編年史也不為過。
第三首,蘇見信《海闊天空》。
《閃光的樂隊》能請到信太意外,他很久沒抛頭露面了。
這次他唱了一首不算最火,但很有意義的《海闊天空》。
這是一首自傳式的歌,唱給曾經曆苦難的自己,唱給所有支持者,也唱給那些輕視者。
如今他50了,大家都說五十知天命,應該順從,應該妥協。
但我被這一現場打動了,他聲音裡有一種向外抗争的不甘心,與技巧、感情關聯不大。
隻有信念夠強大時,才能感受到。
最後他與蕭敬騰、張震嶽合唱時,你能清晰地看到少年的影子,那麼執着,那麼深刻。
除此三位,還有很多可圈可點的現場。
第一期,可以看出來,節目主打“情懷”路線。
周曉鷗唱《你愛不愛我》;
蕭敬騰唱《王妃》;
品冠唱《明明很愛你》;
楊坤唱《牧馬人》。
即使翻唱,也是《千年之戀》(飛兒樂隊)、《麻雀》(李榮浩)、《中國話》(S.H.E)這類熱門金曲。
觀衆其實不反感唱老歌,他們反感的是借老歌消費歌手。
《閃光的樂隊》特别考慮到了觀衆的感受。
主打情懷,卻又不賣弄情懷。
你可以盡情徜徉在舊時光音樂裡,享受老歌帶來的獨家溫暖。
節目組側重的是“音樂舞台”本身。
在做加減法這件事上,能看到他們的精益求精。
例如張楚的舞台,簡單,純粹。加一些炫技的東西沒意義,隻需要讓張楚安靜地唱歌就夠了。
他們又放出94紅磡的演唱會畫面,借此緻敬那個經典的搖滾時代。
懂的都懂,此時無聲勝有聲。
梁龍的舞美很炫,但他演唱的曲目卻很精煉。
《大話西遊》BGM的前奏,取代了原曲的冗長,一秒入坑。
這種快刀斬亂麻式的爽,貫穿首尾,是節目看點之一。
不拖沓,第一期不到十分鐘就直接開唱。
擯棄動辄三、四個小時的劇情,觀衆看到後忘了前,《閃光的樂隊》這種做法實在明智。
當然了,最大看點還是嘉賓陣容。
不隻是張楚、梁龍這類搖滾老炮,還有很多其他領域的音樂人。
流行、國風、說唱、傳統樂器等都有涉獵。
音樂,是舞台最大的支撐。
音樂多元化,舞台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閃光的樂隊》的舞台上,不止有vocal一種。
比如周潔瓊的琵琶,她有琵琶專業的背景,從小勤習,這次更是大放光彩,一段琵琶秀征服了所有人。
還有阿朵敲的大鼓,她是少數民族,又一直堅持做民族音樂。
工作人員特别為她設計了“土家族”造型,還讓她打大鼓,盡興釋放音樂潛能。
與阿朵一起參演的還有中國歌劇舞劇院的王佳男,他不是選手,但節目組沒有忽視他。
表演結束,主持人華少隆重介紹了這位老師。
對音樂,對音樂人,《閃光的樂隊》給了足夠的尊重和支持。
看到這裡,你其實也發現了節目在嘗試一條新的“樂隊”道路。
傳統樂隊,主唱,吉他、貝斯、鼓三大件,一個舞台,多位成員負責。
這麼玩,沒毛病。
但沒有人規定,樂隊隻能這麼玩。
《閃光的樂隊》,我見到另一種形态,一個人也可以是一個樂隊。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存在,每個人都有某一領域的閃光點。
隻要不囿于世俗和常規,你也可以散發超出個體的光輝。
我想,這或許也是節目第一期更彰顯“個人表演”的原因。
你得先挖掘出自身的特點,才能找到合适的組織。
言下之意,先成為優秀的個體,再組成優秀的集體。
每檔綜藝,都有它的主題。
《閃光的樂隊》,主題自然是“樂隊”。
它重新定義“樂隊”同時,也抛出了一個全新的玩法。
簡單解釋那就是:
27個嘉賓可以選擇音樂知己,組樂隊,搭建一個自己的團隊。
這也是他們開創的先河。
把選擇權交給選手,在這個舞台上,你是自由的,沒有規則能束縛你。
節目就是這麼個玩法。
選手們分成幾組,表演完之後,剩下人投票,選出這一組内最想合作的音樂人。
而且,投票全部是實名投票,公開透明。
看似得罪人,其實就是逼着選手們不要假模假樣,真的找音樂知己。
反正都是實名投票,不如選自己認可的了。
當然了,還有個前提是,認可是相互的。
節目要的是雙向奔赴,有相同的情感共振。
有一幕,很好說明了這一點。
張震嶽表演結束後,周潔瓊把票投給了他。
阿嶽也被周潔瓊的琵琶秀深深吸引了,并向其投出橄榄枝。
而周潔瓊提出的條件是“我可以帶個人加入嗎?”
因為在她心裡,尚雯婕也是絕佳的搭檔。
阿嶽沒有片刻猶豫,直接拒絕了。
他很清楚自己需要什麼樣的音樂知己,正是這種不将就讓他拒絕了其他人。
另一邊,尚雯婕也有意招攬周潔瓊。
她公開“開戰”,跟張震嶽搶人。
最後,周潔瓊還是堅持了第一選擇,沒有答應。
尴尬嗎?
我覺得不尴尬。
如果這點态度都沒有,那後面舞台我不會再期待。
這也是《閃光的樂隊》所需要的效果。
我的理解是:有趣的靈魂互相吸引,音樂人們有自主選擇的權利,才能創造出更豐富的舞台。
看似尴尬、得罪人、下不來台面,背後目的很單純:
就是為了好音樂。
相比于讓歌手跳舞,讓舞者唱歌,讓rapper唱情歌這類雷人規則,我更傾向于《閃光的樂隊》這種人盡其才,其利斷金的設定。
我喜歡國風,如果你也喜歡,那咱們就一起做好的國風音樂;
我熱愛搖滾,如果你也具備搖滾精神,那我們就朝着一個目标進發。
話說回來,樂隊的本質不也與之同理麼?
有相同的脾氣、愛好、習慣、音樂理念,目光所至,腳下所行,是同一個方向。
這是《閃光的樂隊》所要的結果。
整體看完,第一期給我的感動是淡淡的,并讓我産生追下去的欲望。
期待老炮們與年輕人打成一片,跨年齡圈層交流,互相汲取不同時代的養分。
期待《閃光的樂隊》後面的精彩演出。
不管怎麼說,一檔高口碑綜藝,吸引觀衆的,一定是音樂最本質的樣子。
冬天已至,寒意逼人。
期待這樣一檔綜藝還原音樂本質,散發美好,溫暖如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