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痔(俗稱痔瘡)是一種位于肛門部位的常見疾病,任何年齡都可發病,是目前最常見的肛腸疾病。
二、病因
1、靜脈曲張學說,痔是直腸下段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的靜脈叢淤血、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靜脈團。
2、肛墊下移學說,認為痔原本是肛管部位正常的解剖結構,即血管墊,是齒狀線及以上1.5cm的環狀海綿樣組織帶。隻有肛墊組織發生異常并合并有症狀時,才能稱為痔。
3、誘發因素:便秘、長期飲酒、進食大量刺激性食物和久坐久立是主要誘因。
(圖片來源網絡)
三、類型
痔按發生部位的不同分為内痔、外痔、混合痔。
(圖片來源網絡)
在肛管皮膚與直腸黏膜的連接處有一條鋸齒狀的可見的線叫肛管齒狀線。
1、内痔,齒狀線以上,是肛墊的支持結構、靜脈叢及動靜脈吻合支發生病理改變或移位,内痔常見于左側、右前側及右後側(截石位,3、7、11點位置);
2、外痔,齒狀線以下,被覆肛管黏膜,靜脈曲張、血栓形成造成外痔;
3、混合痔,兼有内痔和外痔的為混合,是内痔通過靜脈叢與相應的外痔融合,即上、下靜脈叢的吻合,混合痔脫出肛門外,呈梅花狀時,稱為環形痔,若被括約肌嵌頓,形成嵌頓性痔。
四、臨床表現
1.主要表現為便血,便血的性質可為無痛、間歇性、便後鮮血,便時滴血或手紙上帶血,便秘、飲酒或進食刺激性食物後加重。
2.單純性内痔無疼痛性間歇性便後出血,和痔核脫出,合并血栓形成感染時才出現疼痛。
(圖片來源網絡)
3.内痔分為4度。
①Ⅰ度,排便時出血,便後出血可自行停止,痔不脫出肛門;
②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時脫出肛門,排便後自動還納;
③Ⅲ度,偶有便血,久站、咳嗽、勞累、負重時痔脫出後需手輔助還納;
④Ⅳ度,痔長期在肛門外,不能還納或者還納後有自行脫出;
4.外痔,平時無特殊症狀,表現肛門不适、潮濕不潔、有時瘙癢,發生血栓及炎症時可有腫脹、疼痛。
5、混合痔,内外痔症狀兼有。
五、檢查
肛門視診,除I度内痔外均可見,蹲位可觀察脫出程度。
六、治療
1.非手術治療
無症狀的痔不需治療;有症狀的痔無需根治;以非手術治療為主。
(一)一般治療
(1)注意飲食,忌酒和辛辣刺激食物,增加纖維性食物,多攝入果蔬、多飲水。
(2)保持大便通暢,改變不良的排便習慣。
(3)避免久坐久立,進行适當運動,睡前溫熱水(可含高錳酸鉀)坐浴等。
(4)膠圈套紮,套紮痔根部,阻斷其血供以使痔脫落壞死;
2.手術治療
(1)手術指征保守治療無效,痔脫出嚴重,較大纖維化内痔、注射等治療不佳,合并肛裂、肛瘘等;
(2)術前準備内痔表面有潰瘍、感染時,先行通便、溫熱水坐浴保守治療,潰瘍愈合後再手術;做腸道準備。
(3)手術方式目前常用,PPH手術(吻合器痔上直腸黏膜環切釘合術)。
圖片來源網絡
(4)術後出血是最常見的并發症,注意防止感染。
3、健康教育
預防便秘、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保持肛門周圍清潔、避免久坐久立、常做提肛運動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