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當中的風雨都是看上去最具生命力的東西,向來也是古典詩詞當中,文人墨客筆下的寵兒。尤其是自然界中的雨水,像是一串串的音符,彈奏起動人的音樂;又像是最富有生命力的舞蹈家,催促着世間萬物的生長。
而到了詩人的筆下,風雨顯然被賦予了更多的靈魂。尤其詩人們在夜間聽到雨聲的時候,更是止不住的,在筆尖流露出太多的詩意。
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裡燈,此時無限情。
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這首宋詞就是宋代詞人萬俟詠的《長相思·雨》,題目當中寫的是“雨”,但是全文卻沒有出現任何一個“雨字”,體現出了詩人的别出心裁。全文很短,而且也沒有什麼生僻的字眼。相比而言,這個詞人的作者的名字,反倒是這首詩詞的一個亮點。
還記得南宋有個著名的人物叫萬俟卨嗎,和秦桧在一起,迫害嶽飛的那個,和今天的這個詞人是一個姓氏的本家,這個複姓讀作“mò qí”,單拆每個字讀音都不一樣,但是在一起的時候要讀“mò qí”。
宋詞的一開始,連用兩個疊字描摹出夜雨斷斷續續滴滴答答的聲音,非常的形象,而且聲音小也顯得非常的貼近。夜深人靜的時候,這樣的聲音清晰入耳,更加顯得出詞人的夜不能寐。
“窗外芭蕉窗裡燈”,一牆之隔,雨打芭蕉,也打在孤燈相伴的詞人的心中,禁不住生出無限的相思之情。“夢難成,恨難平”,本來詞人都已經是愁緒滿懷,夜不能寐,再聽到這滴滴答答的雨聲。更是愁苦不已。
可歎的是,這雨水可不管你喜歡聽還是不喜歡聽,隻是自顧自地一直下個不停,一直到天明才漸漸地停頓了下來。
這首宋詞和元代詞人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有很多的相似之處。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落燈花棋未收,歎新豐孤館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都是寫夜雨,而且全文也都沒有出現一個“雨”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