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彰顯傳統文化的魅力?來源:環球網25日晚上演的《元宵奇妙夜》,一群“唐宮小姐姐”巧妙地承擔了串場的角色:在河南博物院就地“複活”觀賞文物,“轉場”到隋唐洛陽城的應天門瞰盛唐風采,“穿越”到開封的清明上河園醉心上元燈會……網友們感慨,“仿佛闖入了一場盛唐繁華舊夢”在這背後,既是傳統文化不斷複興,越發受到年輕人青睐,也是不少傳統民俗和手藝日漸複蘇,正在成為生活的風景,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走出去彰顯傳統文化的魅力?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來源:環球網
25日晚上演的《元宵奇妙夜》,一群“唐宮小姐姐”巧妙地承擔了串場的角色:在河南博物院就地“複活”觀賞文物,“轉場”到隋唐洛陽城的應天門瞰盛唐風采,“穿越”到開封的清明上河園醉心上元燈會……網友們感慨,“仿佛闖入了一場盛唐繁華舊夢”。在這背後,既是傳統文化不斷複興,越發受到年輕人青睐,也是不少傳統民俗和手藝日漸複蘇,正在成為生活的風景。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文化既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是國際競争力的深層支撐。中華民族在長期生産生活實踐中産生和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的生息、發展和壯大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奮進新時代,必須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機統一、緊密結合,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強調:“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平、文明素養,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随着經濟社會發展,客觀上也需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俱進地不斷發展和創新。必須推動傳統文化融入生活、在創新中“活起來”,賦予新的時代内涵和現代表達形式,讓中華文化在時代大潮中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注入科技基因,傳統文化更有靈氣。近年來,有着科技加持,越來越多傳統文化也逐漸“潮”了起來。比如《唐宮夜宴》中讓人一眼千年的“唐宮小姐姐”,運用了5G、AR(增強現實)等最新技術,在二次創作、數字合成、融媒體傳播等手段的創新下,以虛拟場景與真人演繹的有機交融将歌舞融入博物館場景。諸如婦好鸮尊、蓮鶴方壺、簪花仕女圖等國寶,也和唐俑一起“活”起來、“火”起來。
“互聯網 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插上騰飛“翅膀”。近年來,随着互聯網的不斷普及,中華傳統文化發展也迎來了重大利好。比如,牛年春節,表情包、短視頻、H5等互聯網産品就刷爆了人們的朋友圈。中國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春節期間聯合各大新媒體平台策劃了一波“視頻直播家鄉年”,大量短視頻、直播更是讓不回家過年的民衆包括海外華僑華人等在網上感受到了家鄉的味道。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十四五”期間,可以借助互聯網平台,讓優秀傳統文化以更加符合網民接受和理解的方式繁榮綻放,也讓更多的受衆尤其是年輕用戶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積極參與到文化符号的傳承中來。(作者任慧英是西安工業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