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鮮卑族的演變

鮮卑族的演變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05:44:22

鮮卑族的演變(鮮卑族簡史)1

随着北方遊牧民族匈奴族的逐漸衰落,另一支遊牧民族鮮卑族逐漸興盛起來。

關于鮮卑族的起源,主要有以下五種說法:

01

源自東胡族

匈奴人自稱胡人,東胡族是中原漢人對東部匈奴人的稱謂。

東胡族長期栖居在灤河(源頭在河北豐甯,流入渤海)中上遊,及其東北部一帶,形成部落聯盟。

東胡人有一部分人的先祖是太昊伏羲氏,風姓,伏羲氏後裔在商朝時期被商王武丁滅掉,逃亡者後來北遷,和當地胡人融合,形成東胡部落。

《後漢書》、《三國志》、《晉書》等正史都記載稱:鮮卑族源自東胡族。

《三國志》記載:“鮮卑亦東胡之餘也。”《史記索隐》記載:“鮮卑,東胡别種。”

鮮卑族的演變(鮮卑族簡史)2

02

源自東夷部族

三國東吳史學家韋昭在《國語》一書中記載:“昔成王盟諸侯于歧陽,楚為荊蠻,置茅蕝[jué],設望表,與鮮卑守燎,故不為盟。”

周成王在歧陽(今屬陝西寶雞南)和諸侯會盟,當時,楚部落、鮮卑部落不夠資格,楚部落又被稱作荊蠻,負責給朝廷收集體現大臣身份的茅蕝,安設祭祀用的望表,鮮卑部落負責守護火堆不熄滅,因此,這兩個部落不參加會盟。

韋昭解釋稱:“鮮卑,東夷國。”

現代學者考證認為:鮮卑部族是東夷支系的邾婁族。

鮮卑族的演變(鮮卑族簡史)3

03

源自華夏族

祖先是黃帝次子昌意。

《魏書》記載:“昔黃帝有子二十五,或内列諸華,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号。”

黃帝二十五個兒子分封在中原和邊疆,其中次子昌意封地在南樂(今屬河南南樂),昌意最小的兒子封地在北方,國中有大鮮卑山,其部衆以山名為部族的稱号,即鮮卑部族。

鮮卑族的演變(鮮卑族簡史)4

04

躲避勞役出逃的秦國人

《史記索隐》引用應奉寫給漢桓帝的奏書:“秦築長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鮮卑山,引以為号。”

秦朝初年,秦始皇修築長城,有服役的人逃亡塞外,居住在鮮卑山,這部分人以山名為部族稱号。

《翰苑集》也有類似的記載:“鮮卑者,秦始皇遣蒙恬築長城,徒亡塞外。鮮者,少也。卑者,陋也。言其種衆少陋也。”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負責修築長城,其部下的服役者,出逃塞外,自稱“鮮卑部族”,“鮮”的意思是少,而“卑”的意思是醜陋、狹小、見識短淺。

05

源自山戎

《史記集解》記載:“山戎、北狄,蓋今鮮卑。”

山戎是北方較為強大的部族,春秋時期,曾在河北北部、遼甯西南、内蒙古東南一帶先後建立了孤竹、令支、屠何、無終等國。

鮮卑族的演變(鮮卑族簡史)5

鮮卑族發源地在什麼地方呢?

上述幾種說法,大多提到了鮮卑山、大鮮卑山,這座山據專家考證就是今天北方的大興安嶺,大興安嶺成為鮮卑族的興盛之地。

秦漢時期,鮮卑人經常遭到匈奴人的奴役,東漢時期,曾追随匈奴人騷擾大漢邊境。

東漢中期,鮮卑人開始反抗匈奴人,分别在元和二年(公元85年)、永元三年(91年),兩度攻擊匈奴人。

匈奴分裂後,鮮卑部族在東漢和南匈奴的聯合打擊下,被迫遷往中亞,後占據了蒙古草原。

十六國時期,鮮卑部族趁中原大亂之機,先後建立前燕、西燕、後燕、北燕、南燕、西秦、南涼、代等政權。

後燕燕元二年(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

鮮卑族的演變(鮮卑族簡史)6

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統一了北方的鮮卑各部,鮮卑族進入強盛時期。

北魏後來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分别被北周、北齊取而代之,鮮卑族自此開始衰落。

隋唐以後,逐漸退出曆史舞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