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學時,學得最輕松的兩門科目是語文和英語。其次是數學。學得最費力的科目是物理和化學。
初中時,英語上課聽聽,下課稍微花點時間,滿分100分的試卷也能考個90多分。中考考入地區重點高中,在強手如雲的班級同學中,英語稍微花點時間,分數也能排得上号,擠入班級前十名之列。
中考語文,前面75分的基礎知識部分得了72分,作文45分得了22分。作文沒有取得高分,我想主要原因是字寫得太醜。
初中和高中課本中,凡是精彩段落和文章,現在都能大段大段地背誦下來,比如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别》、白居易的《琵琶行》、歐.亨利《警察和贊美詩》一文最後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描寫。
高中求學時,記憶力好,精力充沛,對語文學科興趣濃厚。除了背誦課本中的範文外,還大量閱讀古今中外經典作品,如《古文觀止》、惠特曼的《草葉集》、安徒生的童話選。有時如果有空,就拿本文學類書籍,開始整段整段的背誦或全文背誦,安徒生的代表作品《醜小鴨》就是全文背誦下來。
上學時初中教材入選的文章,都是精品,精彩耐讀,比現在初中課本的文章更有味。耐看。《驿路梨花》、《茶花賦》、《多收了三五鬥》、《楊修之死》等精彩篇章在現在的初中教材中看不到了。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簍篙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蘇轼的這首《惠崇春江晚景》,其中意境韻味,隻有我們這些整日踏足曠野、親密接觸大自然的農家子弟能夠理解。對于整日生活在鋼筋混凝土的城市學生來說,是過于遙遠了。
還有陸遊的《遊山西村》這首詩: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讀起來親切自然,作者的灑脫放曠,淳樸的農風,讓人神往。
魯迅的《社戲》,裡面有大段景物描寫,文筆優美。因為有類似的生活體驗,所以感同身受,産生共鳴,欣賞起來沒有那麼費力。
身為農家子弟,從小就幫父母親幹活。夏日高溫下,在悶熱的田裡割稻插秧。上小學的時候,冬日一早起床,拿個筐子去拾豬糞。拾夠一筐,再去上學,習慣了稼穑之苦。有這樣的經曆,喜歡閱讀課本中反映民生疾苦、農家生活的文章,如葉聖陶的《多收了三五鬥》、趙樹理的《老楊同志》。
暑假,去放牛的時候,為了打發漫長無聊的的時間,帶上一本書。騎在牛背上,一邊看牛吃草,一邊翻讀手頭的書,囫囵吞棗、陸陸續續看完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上下五千年》、《外國文學名著賞析》、《封神演義》,增長了不少文學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