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黃帝内經131講解

黃帝内經131講解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4 22:21:40

《黃帝内經》一起讀第114天,一起繼續哦……今天是論述隐藏在人體内的“四海”的——

《靈樞 海論篇》

黃帝内經131講解(通讀黃帝内經之114)1

原文:黃帝問于歧伯曰:餘聞刺法于夫子,夫子之所言,不離于營衛血氣。夫十二經脈者,内屬于腑髒,外絡于肢節,夫子乃合之于四海乎?

歧伯答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經水。經水者,皆注于海,海有東西南北,命曰四海。

黃帝曰:以人應之奈何?

歧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氣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應四海也。

黃帝曰:遠乎哉,夫子之合人天地四海也,願聞應之奈何?

翻譯如下:

黃帝問岐伯:刺治之法我得聞于夫子您,您所講述的都離不開營、衛、血、氣。人體的十二經脈,在内與髒腑相連屬,在外與四肢關節相絡連,這些與自然界中的四海有什麼聯系嗎?

岐伯回答說:人體也有四海和十二經水(清水、渭水、海水、湖水、汝水、渑水、淮水、漯水、江水、河水、濟水、漳水)。經水都會彙注于大海,大海則有東海、西海、南海、北海,名叫四海。

黃帝問:四海對應到人體是怎樣的情況?

岐伯說:人體中有髓海,有血海,有氣海,有水谷之海,人體的這四海,與自然界中的四海相應。

黃帝說:夫子您所說的這種将人體四海與自然界四海相對應的理論真是深遠啊,我希望聽一聽它們是怎樣相應的。

岐伯說:一定要先明确知曉經脈的陰陽、表裡,十二經的荥穴、輸穴,經氣流注的所在,如此,四海就可以确定下來了。

黃帝問:那麼如何确定呢?

岐伯說:胃,是水谷之海,主受納,飲食水谷在此彙聚,經氣流注的部位上在于氣街穴,下在于足三裡穴。沖脈,包含蓄存十二經氣血,所以是十二經之海,也就是血海,經氣流注的部位上在于足太陽膀胱經的大杼穴,下在于足陽明胃經的上巨虛穴和下巨虛穴。膻中,是氣海,彙聚一身之氣,經氣流注的部位上在于柱骨(頸椎)上下的督脈啞門穴、大椎穴,前在于人迎穴。腦,是髓海,是髓所彙聚之處,經氣流注的部位上在于督脈的百會穴(頭頂),下在于風府穴。

黃帝問:人體的這四海,有什麼對它們有利,有什麼對它們有害,什麼可以讓其生機旺盛,什麼又會讓它們衰敗?

岐伯說:順應天地自然的規律,人體四海的功能則正常,悖逆天地自然的規律,人體四海的功能也會衰敗;懂得調适自身以順應天地自然變化的人,就有利于四海功能正常發揮,不懂得調适自身以順應天地自然變化的人,就會對四海功能造成有害的影響。

黃帝問:人體四海的逆與順是怎樣的情況?

岐伯說:氣海邪氣盛實的人,胸中氣滿,煩悶喘息,面色發赤;肺氣虧虛氣海不足的人,則會氣短,說話聲音低微,懶得說話。

黃帝内經131講解(通讀黃帝内經之114)2

血海邪氣盛實的人,多血脈盛,充盈于體太過,所以常常感覺身體沉重脹大,卻又說不清楚有什麼病痛;血海不足的人則血少脈虛,無法充盈身體,所以常常會感覺身體空虛弱小,狹小緊繃不舒卻又說不清有什麼疾病。

水谷之海邪氣盛實的人,會因積滞而腹中脹滿;水谷之海不足的人胃虛,雖然感覺饑餓卻又吃不下食物。

髓海有餘的人,多為腎精血旺盛,化源充足而不是邪氣盛實,所以表現也不是病态,隻是精力充沛、思維靈敏超過一般人的水平;髓海不足的人,則多為腎精血虧虛,化源匮乏,所以會出現腦中旋轉,耳鳴,小腿酸軟,眩暈,眼睛看不清東西,身體倦怠,喜卧嗜睡。

黃帝說:我已經聽懂了人體四海的逆與順,如何調治呢?

岐伯說:仔細地診查四海流注的部位和腧穴,調整其過實與過虛,治療方法得當,不要對有餘的實證錯誤使用補法,對不足的虛證錯誤使用瀉法,遵守正确的治療方法,就可以令病人恢複健康,如果違逆了這一治療原則,病人的病情則會惡化。

黃帝說:講得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