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打仗的保障能力

打仗的保障能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7 01:33:30

打仗的保障能力?前不久,陸軍首屆十大标兵提名名單公布,常天慶名列其中,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打仗的保障能力?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打仗的保障能力(打仗需要接地氣的成果)1

打仗的保障能力

前不久,陸軍首屆十大标兵提名名單公布,常天慶名列其中。

“我取得了一點點成績,但離實戰要求還有不小差距。科技興軍,任重道遠。”面對采訪,這位坦克火控系統、裝備維修保障研究領域專家如是說。

堅持不懈,研制裝備“體檢”系統十二載

“隻有将技術轉化為戰鬥力,裝甲裝備才有生命力。”這是常天慶時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曾幾何時,我軍裝甲裝備“體檢”一度靠的是機械彈簧秤測力、粗略推算等土辦法,不僅複雜費時、效率低,還經常出現“誤診”,極不可靠。“測得不準、修得不快,就沒有戰鬥力。”常天慶說,為解決這一“痛點”,他決心研制出一站式裝備檢測系統。

2005年,他牽頭申報了“裝甲裝備保障測試體系及關鍵技術研究”課題。該課題涵蓋坦克、步兵戰車等4類30餘種型号裝甲裝備,而在當時國内相關領域研究基本處于空白狀态。

“這是部隊急需的保障設備,難度再大也要頂上去。”常天慶毅然帶領38人的項目組向裝備保障的“高峰”挺進。

常天慶常說:“接地氣的成果,才是打仗最需要的。”立項之初,為盡快掌握情況、了解需求,常天慶帶隊幾乎跑遍了當時所有的裝甲部隊,整天泡在試驗場。“白天忙于研制和試驗,晚上還要加班,後半夜睡覺十幾個人就擠在試驗部隊的大通鋪上。”回憶起起步階段的艱辛,常天慶顯得有些激動。

12年持續攻關,數萬次實驗,團隊最終順利完成該項目,相關成果被推廣至全軍數十個裝甲裝備中繼級修理和訓練機構、旅團,在6種新研裝備中得到了應用。同時,這一成果榮獲201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目前,常天慶正帶隊将基層級維修測試設備不斷向小型化、便捷化方向推進。“基于AR和可穿戴技術的維修檢測設備研究目前進展順利,明年就可以結題了,應用前景預計非常好。”常天慶說。

裝甲裝備維修保障技術研究僅是常天慶參與的衆多科研項目之一。由他牽頭研制的裝甲車輛嵌入式模拟訓練系統,将艙式模拟器的功能嵌入到實裝,可在實裝上開展射擊模拟訓練,無需實彈射擊,就可對乘員操作水平進行全面評判,填補了相關訓練手段的空白。

追求極緻,“必須把一件事做完美”

“沒辦法,我有一點強迫症,必須把一件事做完美。”從教30多年的常天慶說,“我常跟學生講,要把事情做到極緻,拼到無能為力。”

提到常天慶的育人方法,他的學生紛紛“吐槽”,跟了導師就沒有閑下來的時候,時常感覺“喘不過氣來”。不過,壓力越大,動力就越大,他先後培養出50餘名碩博畢業生。

提到常天慶的強迫症,他的學生張雷深有感觸。張雷說,每當課題遇阻,常天慶就會抓住問題不放,組織團隊成員反複探讨,“火藥味”十足,争吵到深夜都是家常便飯。

“創新來不得半點虛工,不對自己狠一點,不逼自己一把,就難有成果。這就是我的強迫症。”常天慶說。

心向戰場,研為戰的理念融入血液

“心向戰場,攻堅克難,就會有不竭的動力!”在常天慶心中,研為戰的理念已融入血液。

這些日子裡,閑不下來的常天慶站在“坦克自主火力打擊系統”原理實驗樣機前,眉頭緊鎖。“10年前,我們就開始研究這個系統,雖在一些技術上取得了突破,但還有很多硬骨頭沒啃下。我們要繼續深鑽細研,把智能化水平再往前推進一步,實現自主打擊,使無人自主戰鬥車輛早日達到實戰化要求。”他說。

近年來,常天慶先後主持完成50餘項軍隊級重點科研任務,多項成果得到推廣。他帶隊研制出首套坦克自主火力打擊系統,為我軍無人作戰平台及新型坦克研制提供了有力支撐;由他負責的“裝甲裝備保障測試體系及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推動了裝甲裝備保障模式變革……他個人也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獎12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并當選為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雖已年過半百,但常天慶還是幹勁沖天,每天忙得像飛速旋轉的陀螺。他辦公室的一角豎放着一個黑色行李箱,上面疊放着一套迷彩服,“放在顯眼處方便下部隊時穿”。

“為培養能打仗、打勝仗的新型指揮人才,我就不能放緩攀登‘高峰’的腳步。我将繼續行進在提高裝甲裝備智能化作戰水平的道路上,并為之不懈奮鬥。”常天慶說。(通訊員 吳繼宏 王 浩 記者 張 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