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南陽開元學校

南陽開元學校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25 16:29:43

編者按

2022年是南陽開元國際學校喜事多、大事多的一年。這一年,九年級搬入裝飾一新的學校東校區,多媒體教室、多功能報告廳、理化生實驗室、餐廳、透水操場等配置齊備、設施一流;高中部76名首屆畢業生順利畢業,在入學時平均分不到260分的基礎上,高考一本過線20人,過線率26.3%,真正實現了“低進高出、低進優出”的育人目标;與此同時,随着中招成績出爐,各班學生陸續向學校發來喜報——其中孫旭升、徐基沛、李佳霖、史廣斌、付孜琪、丁林潔、李心怡、李垠銳、毛翔宇等同學成績優異,跻身全市前列。據不完全統計,該校500分以上考生209人,根據去年的錄取分數線預估,學校的重點高中上線率将再次突破72%,連續12年書寫開元新輝煌。

7月7日,筆者走進開元國際學校,從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四個層面深度剖析這所生源質量不占優勢、從未占用國家教育經費,卻屢屢刷新教育教學新高度的民辦學校的育人奧秘。

南陽開元學校(南陽開元國際學校)1

畢業典禮祝福母校。

南陽開元學校(南陽開元國際學校)2

激情滿懷歌唱祖國。

南陽開元學校(南陽開元國際學校)3

隊列整齊意氣風發。

南陽開元學校(南陽開元國際學校)4

百日誓師激揚士氣。

■ 學校 提質減負廣育英才

今年中招考試,九四班的孫旭升考了566分。孫旭升坦言,在開元國際學校的這三年,他的成績一直保持在年級前五名。三年來,除了學到大量文化知識外,他還學到了很多生活道理。“我們的班主任杜全良老師經常強調,要做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教育我們要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做好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與孫旭升旗鼓相當的徐基沛在八班,說起母校,他贊不絕口:“三年前選擇開元是慕名而來,聽說開元傳承名校風範,師資力量雄厚,管理有方,學風很正,而且活動多、作業少。如今從開元畢業滿懷感激,我将從開元帶走老師的諄諄教誨、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寵辱不驚方能成大事的成長哲理,還有同學間互幫互助從不言棄的友誼。”

“輕負擔、高質量、創特色、争一流”是開元國際學校建校以來秉承至今的育人目标,與國家“雙減”政策高度契合。

傳承名校風采、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用愛辦學奉獻社會是開元國際學校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讓更多孩子享受優質、公平的教育是建校的出發點;不求人人升學,但求人人成才是學校一直堅守并踐行的信念。學校從來不刻意強調考試成績,強調的是“不抛棄、不放棄,轉化一名學困生比培養一名優等生更重要”的育人理念;學校堅決不培養考試機器,而是着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面向未來與世界同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人才。

■ 教師 德高業精誨人不倦

“查到分的第一時間,我先給班主任杜老師打了個電話,一是向他表達我的感激之情,二是想要确定一下這個成績在學校的位次,還想知道我們班有沒有像百日誓師時宣誓的那樣——勇奪第一!”在九四班學生李心怡的記憶中,杜老師是她整個初中生活裡最親最近的人。李心怡清楚地記得,有次英語周考她的成績很不理想,聽着老師的講評她忍不住淚流滿面。“下課後,杜老師不但沒有批評我,反而幫助我查找原因,讓我鼓足勇氣,樹立自信,從此以後,我的英語成績一路飙升。”

九七班的李佳霖對2022年的端午節印象深刻——中招考試前一個月,臨近端午。老師在班級門上挂了粽子,讓每個學生用頭撞粽子,諧音“高中”。看到同學們一個個奔跑着撞向粽子,班級裡響起此起彼伏的笑聲。“老師和同學們其樂融融,熱鬧且溫馨,每個同學都滿懷期望,也感謝學校對我們的重視與鼓勵。一件小事兒讓我感受到老師對我們的真心與祝福。”

這樣的老師在開元比比皆是,中招考試當天,南陽報業傳媒集團以《暖心包來自老師的溫暖》為題,講述了開元國際學校教師朱華玺赴市二十一學校送考,為學生們精心準備食品、飲料,防暑、防疫用品,目送孩子們進考場,靜靜地在校門外等孩子們凱旋的一個個細節。報道甫一推出,就刷爆了開元師生和家長的朋友圈。

無獨有偶,九年級數學教師邱森在病床上一邊輸液一邊備課,拖着病體硬是沒有耽誤一節課;語文教師高曉麗在培優的講台上一度休克,緩過來後硬是義無反顧重回講台,把培優課進行到底!

開元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是如此,他們早出晚歸,愛崗敬業,以校為家,舍小我成就永遠放不下的學生。在他們心中,學生就是頭頂的天,是牢記心頭的責任,是為人師者的擔當。

學校也給予教師足夠的尊重和關愛——為教師的成長搭建平台,對老師子女格外關注,教師家的紅白喜事校長從不缺席。學校遵循規律,把教師成長分為三個階段:會走(打好基礎)—再跑(加速成長)—飛躍(拔高放手),一步一步紮紮實實培養指導每一位青年教師。在教師培訓方面,學校采取“學身邊榜樣,追尋身邊名師”“走出去,請進來”的培訓模式,開展“鑄師魂、提師能、創建新課堂”活動,學校每年都列出專項資金支持教師走出去參加各種業務學習,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正闊步行走在立德樹人的大道上。

■ 學生 陽光自信行穩緻遠

“與我小學時的同學們相比,我的初中生活沒有通宵達旦、沒有夜以繼日,大多數學習任務都在學校完成,我覺得初中三年還算輕松吧!”九八班的史廣斌陽光自信,一開口滿臉都帶着笑,他認為在開元的三年,是收獲滿滿的三年。“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讓我學到了許多。第一,老師們的言傳身教,讓我養成了分秒必争的習慣。學習上,讓我的效率更高,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生活中,讓我感到充實,每一天都井然有序。第二,我知道了奮鬥對人生的重要意義,讓我能夠專注于手頭的每一件事。每一節課、每一次體育訓練、每一次活動,我都會盡最大努力去做。此外,原本不善言辭的我學會了如何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如何更全面地去表達,帶着這些收獲,我定能行穩緻遠。”

同樣陽光、同樣優秀的付孜琪告訴筆者:“得知分數後,我稍微平靜了一下,再次想起三年前的點點滴滴。” 三年前第一次走進開元國際學校的校園,她收到了一份《開元學子圓夢藍圖手冊》,“裡面除了每日常規注意事項,還有為我們規劃的圓夢藍圖十件事、圓夢坐标和方向。我覺得我基本實現了圓夢藍圖。”

九四班的丁林潔憶起母校更多的是感恩:“謝謝學校在每次重大考試後頒發勵志獎學金、愛心助學金,謝謝老師教會我文明有禮、尊重他人、與人為善、謙虛謹慎,謝謝同學們在新年到來時一起裝扮教室、表演節目、分享零食,謝謝校長在一模考試後拿出校長基金鼓勵大家……”丁林潔還對學弟、學妹們囑咐了一句話:“三年的時光轉瞬即逝,要珍惜在校的每一天,好好學習,再創佳績,把聲譽打出去,把榮譽掙回來!”

教育是藝術,潤物細無聲。在活動中育人是開元國際學校的特色。每周一的升旗儀式都是對全體師生心靈的一次升華。學校的開學典禮、散學典禮、畢業典禮、表彰大會、中招沖刺動員大會等,都經過精心籌劃、周密安排,力求起到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的作用。“五一”“五四”才藝展示、“十一”歌頌祖國歌詠比賽、慶元旦聯歡會、演講賽、書畫展、朗誦會、英語角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對鍛煉學生能力、塑造學生品格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同時,學生們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長,讓興趣得以保持,讓品位與日俱增,堅定了每一個開元孩子“把聲譽打出去,把榮譽掙回來”的信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自律、自信、自護、自愛,學會做人,學會感恩,張揚個性,全面發展。

■ 家長 家校攜手逐夢遠航

與大多數民辦學校不同,開元國際學校既設置有住宿班,也有走讀班。相對住宿班來講,走讀班學生的家長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與往屆畢業生不同,受疫情影響,這屆學生上網課的時間更多一些,與家長相處的時間更多一些;此外,全面推行“雙減”政策以來,學生在校時長增加兩小時,需要在家完成的學習任務相對較少,家長有充足的時間為孩子們做好各項保障工作。

九八班的毛翔宇對網課記憶猶新——“那段時間,我和父母都守在家裡,老爸每天陪我上網課,幫我檢查和上傳各種作業。怕我無聊,他偷偷為我網購了吉他,就這樣我一個從不摸樂器的人竟然通過網絡練上了吉他,從此我增添了一個愛好。在開元三年,父母陪伴了我三年,每天早起為我做早餐,對學科上的弱點不斷進行督促。每次考試過後老爸都積極與老師們溝通,幫我分析試卷,制訂下一步學習的計劃。正是父母和老師們無微不至的關心,才讓我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

學校根據不同階段的實際情況,引領家長做好家校共育工作,為孩子們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疫情期間,學校要求家長既适度陪伴,也要留給孩子獨處的時間與空間;貫徹“雙減”政策、推出延時服務以來,學校要求家長督促孩子早休息、多鍛煉,以健康的體魄、聰慧的大腦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九八班的李垠銳告訴筆者,父母的配合和陪伴至關重要。初中三年,父母的陪伴更多是在路上,為了節約時間,父母堅持三年來接送她上學、放學。她在九年級一次考試失利時,父母帶她外出散心,在城郊走了3個小時的路,看見了許多田野裡的風光。父母給她加油鼓勁,告訴她不必太在意偶爾的失利和别人的眼光,輕裝上陣,定能不負努力。

拳拳父母心,深深助學情。學生在學校沖鋒陷陣,家長在後方秣馬厲兵,更有不少家長時常到校送溫暖。九八班的王聖淇家長,在艱苦的軍訓和中考複習最耗體力的時候,多次為八班的每個孩子送水果、送巧克力,用實際行動為孩子們加油鼓勁。孩子們分享了這份愛心,增添了奮進的力量!

“如果一定要說教育有奧秘,那開元的奧秘就是按教育規律辦事,讓教育活動回歸教育原點,這也是教育的責任所在。”筆者跟開元國際學校楊校長探讨教育奧秘時,這位跟教育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校長動情地說,用愛做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把孩子們分為三等六級,是對學生極大的不尊重和不負責,是急功近利的教育。“教育緊連着千家萬戶,關乎着家庭的和睦、社會的穩定。抛棄一名學困生,對一所學校而言,隻是千分之一或幾千分之一的損失,而對一個家庭來說,卻是百分之百的損失。所以,我們的教育要對每一個家庭負責,對每一個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不求人人升學,但求人人成才、成人。”

“當學生精神不振時,你能否使他們振奮?當學生過度興奮時,你能否使他們歸于平靜?當學生茫無頭緒時,你能否給予啟迪?當學生沒有信心時,你能否喚起他的自信?你能否使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合作,感受和諧的歡愉、發現的驚喜?”葉瀾教授事關教育的連環問,也是楊校長留給教師永遠的作業。

“我能!”“我們能!”“我們一直都能!”這是開元的回答,是開元向學生、向家長、向社會作出的莊嚴承諾,是開元守初心、履使命的生動實踐,是開元以愛辦學、奉獻社會的真實寫照,是開元矢志不渝建設教育強市的铿锵誓言。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照片)

本版撰稿:高 升


編輯:齊 傑

初審:陳曉璞

終審:祿遠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