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似
注解:
1、單人旁,撇直豎曲。豎畫啟右,可帶出自然的牽絲。
2、“以”,三筆的呼應很重要,這是這個字鮮活生動的關鍵。“以”的整體位置居中。
3、最後的“人”,用了兩處折轉,回撇有力,增加了整個字的動感。同時,右下的方折和左下的圓轉也形成了對比,不顯得單調。
二、刺
注解:
1、書法中,個人覺得,有時候結體就是“長短互轉,小大之變”。也就是本來長的筆畫,我們把它縮短了來寫,而本來的短的筆畫,我們把它拉長了來寫。“小”和“大”的關系往往也可以這樣處理。近來讀米芾帖,覺得其“刷字”之妙,除了筆法精絕,八面用鋒之外,“小大之變”是其結體的法門。(個人觀點,歡迎讨論)
2、左半部分,縮短了豎畫,而橫向的筆畫拉寬了。
3、利刀旁,左豎短,右豎較長,且後半部分用筆加重,有弧度變化。提筆自然而出。
三、王
注解:
1、三橫一豎,筆畫較少。但是注意長短、俯仰的變化。
2、上下兩橫一俯一仰,中間的橫畫較平。
3、左下的牽絲,除了保持筆勢的連貫,也有填補空白的效果。
四、川
注解:
1、筆畫少的字,尤其注意單個筆畫的起-行-收的變化以及筆畫之間的相對關系。
2、三個豎畫,其上下的反向空間,基本是兩個三角。
3、三豎之間,間距大緻相等。
五、萋
注解:
1、草字頭的兩豎,這裡寫得稍寬一些。
2、“妻”的上半部分,寫得緊湊,下半部分開合度較大。
3、“女”字,注意平衡的處理。因為折畫的收筆較低,所以造成右邊較重。為了平衡重心,則橫畫的左側會長一些。
六、民
注解:
1、橫折橫,不要寫得太大了。
2、豎提和斜鈎,是很關鍵的兩筆。一直一斜,一重一輕,一高一低。這樣可以保持整個字的穩定。
3、橫畫連接斜鈎,橫的位置較靠上,而且不易寫得太長。
七、孫
注解:
1、左右兩個部分,左邊取縱勢,右邊取橫勢。
2、“子”的頭部不宜太小,尾部不宜太大,這也是“小大之變”的一種體現。
3、“小”的位置大緻居中,左右兩點較靠下。
八、勒
注解:
1、左右結構,這裡的斜正關系注意把握。左邊較斜,右邊較正。
2、左右避讓,這是左右結構之結字金規。“革”的橫畫,左伸且斜,是為了避開右部的“力”。左斜伸橫,往往都有這樣的作用。“力”,撇畫較短,沒有完全撇出,也是為了避開左部的長橫。二者相互避讓,實現字之“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