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以前,一些外國就對我們進行了技術封鎖,或許他們以為,對我們進行技術封鎖就會限制我們的發展,但是事實證明,他們越封鎖我們,我們就越強。因為這些技術封鎖最終并不會阻礙我們進步,相反,隻會倒逼我們走向獨立自主的技術發展路線,越是封鎖,我們就越是努力去突破,最終的結果就是,他們有的産品,我們也有,有一些産品我們甚至比很多國家都要更加先進。
空間站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目前在軌運行的空間站有國際空間站還有我們自主研發的空間站。國際空間站雖然名字帶“國際”二字,但實際上真正參與到這個項目的國家沒有多少,我們國家也沒有參與到其中。雖然我們之前沒有參與過國際空間站項目,也沒有相關的經驗,但這不會影響到我國空間站的發展。這些年來,我們國家的航天事業發展可以說是非常快,神舟五号飛船在2003年發射升空,至今才不到20年時間,我們的載人飛船已經從最初搭載1名航天員到現在搭載3名航天員,單次在軌時間從最初的20多個小時到現在的6個月時間。
自從空間站天和号核心艙發射升空以來,我們的載人航天任務發射就非常的頻繁,在過去的近1年時間内,先後有天舟二号貨運飛船、神舟十二号載人飛船、天舟三号貨運飛船、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船與空間站核心艙進行了對接,其中神舟十二号飛船任務持續了3個月,神舟十三号飛船任務時間達到半年之久。在2022年4月16日,太空“出差”6個月的神舟十三号飛船安全着陸到東風着陸場,3名航天英雄凱旋歸來。在這些航天英雄凱旋歸來沒多久,我們空間站的一些好消息又公布了。
神舟十二号飛船返回沒幾天,天舟三号貨運飛船就發射升空,為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員提前把各種補給物資送到空間站。現在神舟十三号飛船已經凱旋歸來,接下來準備前往空間站的就是神舟十四号飛船的航天員了。而在這些航天員前往空間站之前,我們需要發射貨運飛船将一些物資送到空間站,天舟四号貨運飛船就是負責這一項工作的。參照之前的情況,天舟四号貨運飛船的發射時間也快到了,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上就介紹了中國空間站的建造進展情況,還發布了任務計劃時間表,按照計劃,今年會有6次任務來完成空間站的在軌建造工作。
這6次任務的計劃時間分别是:
在5月份發射天舟四号貨運飛船,為神舟十四号飛船送去補給;
在6月發射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船,将3名航天員送上空間站,他們将會在空間站内駐留6個月,任務時間長度和神舟十三号飛船的相當;
在7月發射問天号實驗艙,與天和号核心艙進行對接;
在10月發射夢天号實驗艙,與天和号核心艙對接,屆時我們的空間站三艙将形成“T”字基本構型,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工作;
随後還将發射天舟五号貨運飛船以及神舟十五号載人飛船,其中神舟十五号載人飛船将會搭載3名航天員,任務時間也是6個月,他們将與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船的3名航天員在軌輪換,這6名航天員将共同在軌駐留5-10天。
現在執行神舟十四号飛船、神舟十五号飛船的2次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他們最終積極開展相關的訓練以及準備工作。
雖然我們的神舟十三号飛船任務也長達6個月,但是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飛船的任務依舊面臨很多挑戰,其中一個就是有更多的航天員在空間站内駐留,還有一個就是神舟十四号飛船的任務相對來說更加艱巨。
因為在神舟十四号飛船發射後,我們就會先後将問天号實驗艙、夢天号實驗艙發射升空,與空間站天和号核心艙進行交會對接。這期間,神舟十四号飛船的航天員需要配合地面來完成空間站的在軌組裝、建設工作,要經曆9種組合體構型、5次交會對接、3次分離撤離和2次轉位任務。最終,我們的空間站會從單艙組合體飛行逐步建成三艙組合體飛行狀态,到時候航天員将會進駐進駐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建立載人環境。
随着我們的空間站從單艙組合體飛行逐步建成三艙組合體,内部的空間也會大大擴展,能夠滿足更多航天員同時在軌生活、工作。但空間站完成在軌建造投入運營以後,初步計劃是每年發射2艘載人飛船以及2艘貨運飛船,未來多名航天員在軌輪換的情況将會是常态化的事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