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原系楚國公族,楚莊王後裔,後因亂遷至宋國,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文采更勝老子。代表作《莊子》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外篇·知北遊》
解釋:人生在世,就像白色駿馬在細小的縫隙前跑過一樣,忽然就過去了。
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莊子·内篇·大宗師》
解釋:泉水幹涸,魚兒困在陸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濕潤求得生存,此時此境卻不如我們彼此不相識,各自暢遊于江湖。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笃于時也——《莊子·外篇·秋水》
解釋:對井裡的蛙不可與它談論關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狹小居處的局限;對夏天生死的蟲子不可與它談論關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時令的制約。
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莊子·内篇·逍遙遊》
解釋:姑射山上住着一個神仙,皮膚白的像冰雪,像是處女一樣風姿綽約,不吃人間五谷雜糧,吃露水。能騰雲駕霧,有坐騎是一條飛龍,經常在海外遊玩。
至樂無樂,至譽無譽。——《莊子·外篇·至樂》
解釋:人生最大的快樂是沒有快樂,人生最大的榮譽是沒有榮譽。
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莊子·内篇·大宗師》
解釋:泉水幹了,魚吐沫互相潤濕,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裡去更自由。
凡人心險于山川,難于知天。——《莊子·雜篇·列禦寇》
解釋:大凡人心比山川還險惡,知心比知天更困難。
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莊子·雜篇·盜跖》
解釋:古時侯,有個叫尾生的男子和心上人在橋下約會,等到河水上漲,女子還沒有來,尾生為了不失信,抱住橋柱而被河水淹死。
哀莫大于心死。——《莊子·外篇·田子方》
解釋:最可悲哀的事,莫過于思想頑鈍,麻木不仁。
彼竊鈎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莊子·外篇·胠箧》
解釋:那些小偷小摸的人被逮到了一定回按律治罪,罪行嚴重的甚至還要判死刑。但是那些大偷大到偷竊整個國家的人則不但不會被治罪,而且還能成為諸侯稱霸一方,受世人景仰。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榮華。——《莊子·内篇·齊物論》
解釋:主觀偏見會妨礙對真理的追求,花言巧語容易掩蓋真言。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莊子·内篇·人間世》
解釋:既然拿這沒辦法,就當成命裡注定好了的安然接受算了。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外篇·山木》
解釋:君子的交誼淡得像清水一樣,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樣。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莊子·雜篇·外物》
解釋:言語是用來傳告思想的,領會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語。
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傳也。——《莊子·外篇·天道》
解釋:所要表達的意思,不是語言能說清楚的,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以天下為沈濁,不可與莊語。——《莊子·雜篇·天下》
解釋:認為天下沉濁,不能講莊重的話,以危言肆意推衍,以重言體現真實,以寓言闡發道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