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鄭亞麗 王雨紅
站在新能源汽車産業的風口,平湖格外熱鬧。
開車行駛在平湖,隔幾分鐘就能看到日本電産東測(浙江)有限公司、日本電産汽車馬達(浙江)有限公司、尼得科艾萊希斯電子(浙江)有限公司、納鐵福傳動系統(平湖)有限公司等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龍頭企業。當地已經形成了一個頗具競争力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其中,産業集群最核心的部分是電驅生産,這個部件被稱為新能源汽車的“心髒”。
納鐵福的生産車間裡,一台台電驅産品陸續下線,産能拉到最大。“我們要把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的單子補回來!”公司總經理方黎明告訴記者,現在公司每月的産量已經從4000台提升到8000台。
“長三角地區分布着吉利、理想、蔚來等車企,方便我們根據客戶需求及時更新調整。”方黎明說,明年公司與小鵬汽車合作的電驅産品也将進入量産,為公司赢得新的增量。
日本電産集團是平湖的“老朋友”了。今年6月底,該集團“豪擲”大單——日本電産汽車馬達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旗艦工廠項目成功落戶平湖經開區,這是該集團迄今為止在中國單次投資注冊金額最大的項目。
“項目投産後,将把本地年産110萬套電驅系統的産能提升至260萬套,貢獻全國近三分之一的市場産能。”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發展辦主任馬躍飛說。未來5年,這一數字将達到600萬套,平湖電驅産品的全國市場占有率有望提升至50%。
“電驅産業是我們一早就确定的方向。”平湖市經信局總工程師屠東君說,當地空間能級有限,想把新能源汽車的整個産業鍊“吃”下來是不可能的,必須有所舍棄,因此選擇從電驅産業撕開一道口子。
當時堅決的“舍”,如今有了回報。不斷強化的電驅生産彰顯“心髒”的重要性,并為平湖拉來了一條完整的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産業鍊。
方黎明對此頗有感觸。如今,需要傳動聯結部件時,給隔壁公司打個招呼,3天就能拿到貨。而在以前,受限于研發技術,這一産品隻能從韓國進口,一等就要3個月。
“我們希望與平湖本地企業形成技術聯動,在更多核心零部件上實現國産等效替代,培育出一條本地化的堅固産業鍊。”方黎明說。
浙江伊控動力系統有限公司生産的電控系統和電驅系統是上下遊“好兄弟”,他們也把目光放在了平湖。
參觀伊控的倉庫時,記者發現産品已經摞到了4層高。該公司質量總監戚永武笑着解釋,公司發展太快,地方越發不夠用了。的确,上半年盡管受疫情影響,伊控還是實現了2.3億元産值,相當于去年全年的産值。
最近,戚永武和同事們正忙着為吉利研發電控系統,下半年将實現量産。屆時,公司二期9800平方米、40萬套産能的基地也能建成投用。在他看來,“一切都在向好發展”。
截至目前,平湖已有20多家企業與日本電産集團、納鐵福等新能源電驅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供應鍊本地化協作體系十分完善,集群效應越發凸顯。
坐擁完整的核心零部件産業鍊,長城汽車的到來似乎成為一種必然。今年6月10日,長城汽車平湖分公司的首台新能源車正式下線,“平湖造”的整車,讓更多人開始關注這個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
從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到整車制造,由點到面的提升下,平湖正在謀劃新的布局。
去年,長城汽車帶來總投資62億元的長城汽車平湖研發中心項目,平湖聯合上海市機動車檢測中心在平湖建設國家級汽車産業公共檢測平台,吸引同濟大學新能源電控執行器研發設計中心等長三角區域知名技術服務力量,加快建設全球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OTA安全大數據雲平台……
“我們不會為了追求體量什麼都要,平湖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發展曆程告訴我們,隻有學會舍棄,才能塑造最有競争力的核心優勢。”屠東君說。
這種有“舍”才有“得”的智慧,讓這個高能級汽車産業生态圈在平湖實現從小到大的蝶變躍升,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版圖上不容忽視的力量。眼下,當地光汽車及零部件生産企業就有272家,年産值近300億元,其中一級配套企業26家,每年關聯汽車産能達500萬台以上,新能源汽車産能100萬台以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