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一到下雪天就格外有食欲,非得大吃一頓的怪癖。
幼時學修辭手法,拉拉雜雜幾十種,最初接觸也是最後記住的,無非“比喻”。這家夥簡直無賴,猶如本能般一來就住下,就反客為主,以至于不用比喻就好像很難說清楚任何一件事物。也正是從那時起,很多人不再重視對文字意義的追尋以及比喻作為能力的升級,終其一生,“打個比方”這件事都将在熟與半生之間眉來眼去,糾纏不清。
孔夫子說,你不讀詩就不知道該怎樣說話。事實上,詩的本質就是不好好說話。楊照曾在一篇論述現代詩歌體系的文字中直言,詩人之所以絞盡腦汁在那胡說八道,其根源就在于不滿足大衆領域的語言範式,簡言之:别人說過的話,老子不稀得說。
由此可見,這種立志于另辟蹊徑又務必要言之有物的文體,其字字句句其實都在“比喻”着一些我們或可探知的什麼東西。
請問姑娘,比從何來啊?
無字不成喻《說苑·卷十一·善說》裡有個故事是這樣講的,戰國中期,梁王駕前有位賓客某天給惠子穿小鞋:“您别覺得惠施有什麼了不起,他無非是擅打比方罷了,您要是下令不許打比方,他根本就說不出話來。”
梁王覺得這事挺有意思,還真打算這麼幹,第二天他見到惠施便說:“我希望你今天能有話直說,不要打比方。”
惠施不置可否,接着說道:“假如現在有一個不知道‘佩奇’為何物的人坐在這,他問你‘啥是佩奇’,而你隻能回答‘佩奇就是佩奇那樣呗’,你腳着他能明白嗎?”
梁王:“我腳着不能。”
惠施:“那咱換個說法,‘佩奇就是隻小豬,顔色八分熟,臉就跟豬頭擱地上讓拖拉機軋平了一個樣’,你腳着他能明白嗎?”
這一睜一閉,你明白了嗎?
梁王:“這要是再不明白就是佩奇本人了。”
惠施:“對啊,交流不就是這樣嗎?用人所了解的,來說明人所不了解的,大王你不讓我用比喻,又怎能把事情說明白呢?您明白了嗎?”
梁王:“明白。”連連點頭。
這故事挺有意思,但還不盡興,假設丢給莊周寫,他一定會讓梁王小臉一擡,桀骜的反問道:“你又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了解哪些,不了解哪些呢?”
惠施這人還是太老實了,他要說明比喻的重要性,其實隻需一句話:“漢字是一種用象征性書寫符号記錄詞或詞素的表意文字體系,其本身就構建和積累出比喻的力量,你是無法禁止的。”
這個字念“腿玩年”
比喻力剛才我說過,比喻是一種力量,擅于發力者如惠施,可以成為君王的座上賓,不擅者則境況尴尬,猶如負傷的海盜船長手上釘了個鐵鈎,用它撓癢癢疼,用它擦屁股卒。既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又總是習慣性的不自覺的去借助它的力量,往往是不打比方還好,一打比方就讓整個對話進入撲朔迷離的狀态。
比喻力的最低等級,俗稱“傻比”。
《世說新語》中有個案例。
話說某天大雪紛飛,謝安一時興起将家人集合起來開座談會。席間不少位謝家子弟,謝安便問:“你們看這大雪,就好像是……?”
所有沒備課的語文老師都喜歡将語調懸停在這一高點,然後環顧衆生,看誰自願丢人現眼。
果然,謝安的大侄子胡兒搶先說道:“就跟把鹽撒在空中一樣。”
大侄子,人家餐廳都燒了
撒鹽哥你給我坐下。
有了傻比墊底,其他人自然也就安心了,謝安的侄女,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謝道韫說:“不如比作風吹柳絮漫天飛舞的好。”
謝安大笑。
謝安為什麼笑,答案顯而易見,但我并未覺得風吹柳絮就比漫天撒鹽高明多少,古人似乎更願意從引為喻體的事物上觀察一個人的志趣或品位,但在吃貨看來,不能吃的東西,有何品味可言?
由此可見,比喻力不僅來自于其表達呈現的清晰度,也來自于作喻之人自身的價值傾向。盡管我們都知道“日照龍鱗”碾壓“雨打羊毛”的典故很可能是朱棣同學自己意淫出來的,但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的确能從前者的意向中感受到如電影片頭般的霸道之氣。
這便是比喻的力道。
我看還是别比了
禁喻系簡化字的普及實際上大大壓縮了中文的表達空間,借物喻物成了一套不大施展得開的功夫,不信諸位可以考較考較自己,随手拿起一物,學着謝安那樣懸停在高處:“……就好像是……?”
别使勁了,承認我們很難再寫出精妙的比喻吧,限制我們的除了貧窮和想象力以外,還有網絡語言那信馬由缰似的狂野,當一切都面目模糊可攻可受的時候,千斤被四兩撥動,輕薄者為勝利歡呼。
然而比喻卻是……,如張大春所言:“是沉着冷靜的力量,不是容易的事。”
所以我們都成了“禁喻系”,将“比喻之能力”納入收藏夾,卻永久喪失了比喻的能力。時至今日,我們不再掌握恰到好處的懸停與發問“就好像是……?”,而是不辭辛苦的撰寫“養一條奇怪的狗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有一個漂亮的女朋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雖千萬言,吾惘矣。
完【世說新語·言語】七一
謝太傅寒雪日内集,與兒女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将軍王凝之妻也。,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