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來廣州沒多久的外省同事,在我們吃貨群裡分享了自己買菜“被騙”的經曆。
她在魚檔看到一條新鮮的大草魚,很多廣東阿姨圍着買,心想阿姨們的選擇準沒錯,就跟着也買了一些。
回家做完一吃,發現魚肉竟然是脆的,她的原話是“像橡膠”,覺得肯定是黑心老闆賣問題魚。
我們一聽趕緊問魚去哪了,答案是倒掉了,群裡一片哀嚎:
那可是脆肉鲩啊!我們廣東人最愛的魚啊!要倒也要倒我們嘴裡啊!
脆肉鲩原本隻是個平平無奇的草魚,直到會吃的中山人改變了它的養殖方式。
在活水環境中進行高強度運動,吃的是高蛋白食物蠶豆,上市前還要在清水養一陣子節食瘦身。
經曆這一系列操作,魚界“健身達人”脆肉鲩喜提一身腱子肉,口感自然就變得彈、脆、爽。
在我們潮汕地區,更是有種形象一些的叫法,稱它為“酥草”(酥化的草魚)。
脆肉鲩需要長時間在溫暖環境中完成“脆化”,北方不具備養殖條件,所以比較少見。
第一次吃到的人,覺得遇到“假草魚”也不奇怪。
但我們廣東人真是愛死它了,魚生、小炒、魚粥、火鍋、啫啫煲等都能成為它最終的歸宿。
中山那邊,還有更喪心病狂的一魚多吃:
魚頭魚尾吊湯,魚片打邊爐,魚腩清蒸,魚皮涼拌,魚骨椒鹽,魚腸煎蛋……
群裡讨論完之後,倒魚同事悔到拍大腿,其他人也紛紛表示饞了。
行吧,今天就做鲩魚,投喂一下這群饞貓——沙姜炒脆肉鲩
大概是我們的讨論被大數據監測了,某紅書主頁也頻頻刷到這道菜。
想不到它在網上的人氣倒是火熱,竟然有将近1.2w的點贊/收藏~
說起這道沙姜炒脆肉鲩,的确是廣東媽媽們拿手的家常菜式。
簡單又不失好味,鍋裡翻炒幾下,便挾裹着香味上桌。
在饑腸辘辘之時,立馬就能将我們肚裡的饞蟲撫順,吃得好不滿足~
脆肉鲩沒有普通草魚的土腥味,煎、炒、焖、煮起來都是滋味卓絕,吃的就是那口爽脆!
對廚房小白最友好的地方在于,它皮爽肉脆不容易散,不會像别的魚那樣炒得骨肉分離。
切成薄片下鍋,隻需三五秒就能釋放頂尖的滋味,嘗一口鮮得泛出滾滾口水。
伴随着的,還有咯吱咯吱像嚼着雜菜一樣的脆響,讓人愈咀嚼愈上頭。
在廣東媽媽們心目中,和脆肉鲩最為登對的官配,非沙姜莫屬。
沙姜又叫山柰,香味熱烈濃郁,頗有種東南亞香料的風情。
它和肉類的适配度極高,有幫助消食的作用。
且這縷勾人的辛香,微妙得很。
能借由鍋裡的熱力釋放出一咪咪的甜味,把菜肉裡的鮮味不遺餘力地牽引而出。
有了沙姜的加持,脆肉鲩美味翻倍,妥妥的又是一個偷飯大賊誕生記!
脆肉鲩不光口感特别,營養價值也是一流。
蛋白質含量比普通草魚高出12%,鈣含量高出17.5%,氨基酸含量也遠超别的魚類。
答應我,下班就去菜市場買它,10分鐘就能吃上~
- 沙姜炒脆肉鲩 -
[ 食材 ]
脆肉鲩片300g 沙姜3節 香蔥3根 姜片4片 大蒜3瓣 洋蔥半個 紅椒1個 青椒1個 鹽1小勺 白胡椒粉1小勺 生抽1大勺 蚝油1大勺 米酒1小勺 糖2小勺 澱粉3小勺
此配方為2人份
1大勺=1 table spoon=15ml
1小勺=1 tea spoon=5ml
[ 食譜 ]
1.沙姜、大蒜切成厚片,香蔥切段,洋蔥、青紅椒切塊備用
2.脆肉鲩片加入1小勺鹽、1小勺白胡椒粉、1大勺生抽、1小勺米酒、2小勺澱粉、1大勺食用油,抓勻腌制10分鐘
3.碗中放入1大勺蚝油、2小勺糖、1小勺澱粉、3大勺冷水攪拌均勻備用
4.鍋中放入2大勺食用油,油溫5成熱放入沙姜、大蒜、姜片、蔥白爆出香味,把料頭撈出
5.油溫8成熱放入腌好的魚片,中火煎至兩面金黃盛出
6.鍋中放入洋蔥、青紅椒翻炒至斷生,放入魚片淋入料汁翻炒均勻。最後撒入蔥綠出鍋
猛炒過後的菜肴,被激發出重重的香氣,一下子就蹿到了鼻尖。
家常炒菜的擺盤,看起來雖沒有餐廳那般豪華精緻。
但隻要嘗上一口,眼睛裡都會忍不住冒出小星星,被這種質樸而真摯的味道所打動。
紮實的裝盤,是隻有老媽親手掌廚才舍得下足的分量,慷慨大方。
可即便如此,我還是低估了大家對脆肉鲩的喜愛。
每人一筷子下去,盤子裡落得空空蕩蕩的,留下大家面面相觑。
沒事兒!咱攬過盤裡的菜汁兒,淋在米飯上,繼續開整!
也不知道怎麼吃的,瞬間見底,怪得很!
今日份投喂完畢,小夥伴們吃得解饞盡歡,也順便解除了北方孩子對脆肉鲩的誤會。
評論區的你們也來告訴一下我,曾經對什麼食物産生過誤會,後來又是怎麼解除的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