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屬不屬于潮汕?
最近網絡都在紛紛在讨論有關于“汕尾屬不屬于潮汕的?”這個問題的軒然大波似乎也從未停止過,也引起衆多汕尾人(即海陸豐)地區與所謂潮汕三市地區的“潮汕人”強烈的口水對抗大戰。不少論壇和學者們也都各自從發表不同的看法進行探讨與論述,各有各的道理。“汕尾不屬于潮汕”在某種說法上也不無道理,畢竟有部分關于潮汕概述的書籍也并沒有把汕尾列在裡面,而曆史上汕尾也确實不屬于古代潮汕區域的範圍,而汕尾是一個很複雜的多元化城市,也是一個新興的城市,以前也叫“海陸豐地區”,由于一直偏離潮汕地域的大本營,所以難免相互的認同感不足。
其實本次重新提起這個問題當然并不是有意挑撥、也不是為了攀任何的一方,隻是覺得作為一個三甲地區的人有必要澄清一下我們自己的角色,正确的認識自己,也希望各位能夠客觀的去看待,正确的去認識我們三甲地區的真實面目。
首先:三甲地區(也即是甲子鎮、甲西鎮、甲東鎮),地處陸豐最東端,與揭陽惠來縣相接,剛剛在兩地級市邊界處,所以該地區的各種生活習慣、乃至民情風俗與潮汕地區的相近,與惠來縣、潮陽區一帶更為接近,相反與自己地級市所管轄的汕尾城區或陸豐的東海鎮生活習俗、語言方面相比之下,三甲地區的種種更與潮汕文化密不可分、甚至是相同的,該地區的人們盛行着“功夫茶”,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套茶具,更是盛行着“英歌舞”、“營老爺”、“潮劇”、“白字戲”、“出花園”、住的是“四點金”或“下三虎”,甚至每逢時節做“粿”等等…..的習俗,當然也有本地區汕尾比較盛行的“油麻茶或炒米茶”(接待女客人),反而對“鹹茶或擂茶”(汕尾的特色)不太熟悉,呵呵!隻是偶爾聽說,另外語言方面更是一個明顯的特征,人家說汕尾是說福佬話的,三甲地區人們把“你”叫作“魯”,而不是“李”,把“說話”叫作“呾話”,而不是“貢話”,把“東西”叫做“密件或淨後”,而不是“狼細”,把“窮”叫作“敲過蝦”,把“中午”叫作“下挂”,把“幹嘛”叫作“做尼”,把“不懂”叫作“唔北”,把“賺錢”叫做“歎食”,把“傻仔”叫作“白仁”,把“漂亮”叫作“生好”,把“贊揚”叫作“窩裸”,把“可憐”叫作“叔惡”,把“倒黴”叫作“衰夠糜鼻”,把“男人”叫作“渣包”,把“女人”叫做“渣畝”,把“瘋子”叫作“小”,把“小孩”叫作“鬧賈”,把“出風頭和炫耀”叫作“孝兩或兩孝”,等等……有一點更為突出的是發現三甲地區的人與自己的兄弟“海豐地區或汕尾市區、甚至陸豐東海鎮”的人溝通起來卻很困難、很吃力,經常有時要用普通話輔助,當然慢慢聽還是勉強能夠聽得明白的,畢竟都屬于大閩南語系的嘛,反而跟惠來、潮陽地區的人溝通起來暢通無阻,可想而知,對于三甲地區的風俗習慣和語言應該定義為哪一種,大家心知肚明,就不多說了。
汕尾市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城市,有着閩南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甚至還有少數廣府文化各種各樣的影響,所以今天的人們對“汕尾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存在很多的誤區和不足,說它是“閩南文化”,陸河人不高興、陸豐部分人也不太認同,說它是“潮汕文化”,汕尾城區人和海豐人更加不高興,說它是“客家文化”,陸豐、海豐、汕尾城區的也更加不高興,說它是“廣府文化”,那就更加的不高興了。所以啊!以我本人的觀點;可按地域可以分為三大文化區域,第一:汕尾市區和海豐縣地區、陸豐市區(東海片)的屬于“閩南文化”、說得是福佬話,這是不容置疑的;第二:陸河縣地區屬于“客家文化”、說的是客家話,也是沒有錯的;第三:陸豐三甲地區,屬于“潮汕文化”、說得是潮汕話,相信也不會錯的。當然潮汕語言文化畢竟也是屬于大閩南語言文化的一個分支。盡管部分潮汕的兄弟不承認,老是在強調不屬于閩南方言,屬于自己的一種潮汕方言,我覺得這是不務實的。
所以,我覺得我們大汕尾人應該有種包容的心态,去接受“多元”的文化,而不要學人家一棍子打死一幫人,當然,我相信這隻是網絡上一些“個别小人”在挑撥離間,破壞大家的感情,我相信大部分的“潮汕人”和“海陸豐人”都是會客觀的去看待的,而不是憑這幾個“毛毛蟲”說了就算,相信事實勝于雄辯!像我們三甲地區的人,一直屬于陸豐管轄的,地域版圖本來就屬于汕尾的,所以無論是怎樣,汕尾、海豐也好,都是同條船上的患難親兄弟,這是鐵定的事實。而對于潮汕地區(指的是潮州、揭陽、汕頭),要是把我們當兄弟,我們非常的歡迎,也樂于接受,我知道盡管我們跟你們說得是同樣的話、有着同樣的生活習慣,語言是同樣的,由于地域不在你們的所謂“潮汕三市”版圖裡面,部分人并不太認同我們是“膠己人”,但是我們無所謂。我相信大部分的潮汕人還是會把我們當成兄弟的!隻希望汕尾也好、潮汕三市也好,大家都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厝邊頭尾),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外界人們心目當中,我們永遠是自己人(膠己郎)!這是不争的事實!不信你試試看,是想要承認事實,還是想要給人看笑話,這就看大家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