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詩詞中,以春季物候、景象、情事等為吟詠對象的詩詞數不勝數,其中又以“傷春”、“惜春”、“怨春”等情感意蘊最為突出。如杜甫的“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歐陽修的“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辛棄疾的“夢回人遠許多愁,隻在梨花風雨處”等,皆是表達此類情感意蘊的傑出作品。
而為了能夠留住春天、春意,詩人們往往又都各顯神通,如蘇轼的“隻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再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大林寺桃花》。《大林寺桃花》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之手,是白居易被貶江州(九江)司馬期間,遊覽廬山大林寺時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我們都知道随着海拔的升高,溫度也就随之而降,植物的生長也就越慢。
因此,當“人間四月芳菲盡”的時候,隻要我們前往廬山大林寺這樣的去處,便能留住春天、春意了。當然,真要說起來,春天是無法留住的,一切都隻不過是照顧自己情緒的一種方式罷了。但從詩歌來說,正是有了這層留住春天的意蘊,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才顯得富有情趣,惹人喜愛,而不至于内容和語言顯得平淡。
《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首先,詩的第一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即到了四月裡,人間就是百花凋零的現狀了。從這句詩的意思來看,我們可知白居易遊覽廬山的時間是在初夏,以及它所内含着的“傷春”、“惜春”、“怨春”的情感意蘊。如果再加上此前白居易因直谏不諱,冒犯了權貴,受朝廷排斥,被貶為江州司馬的失意經曆來看,此時的白居易可以說是心情非常的不好。
所以當白居易在廬山大林寺看到這一片春意盎然的桃花時,其驚異和欣喜之情可想而知。這也就是詩的第二句“山寺桃花始盛開”,主要表達的内容。當然,結合詩的前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來看,它還具有一定的科普意義。即不同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生長的植物種類和時間也是不同的。
然後,詩的三四句“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便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它的意思是說,我常常會因為自己的惜春去怨恨春的無情,但沒有想到我錯怪了她,原來春并不是離我而去,而是偷偷躲到了這裡。由此可見,白居易不僅用桃花代替了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寫得具體可感,還運用拟人手法,把春光寫得就像一個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
當然,這首詩中春天的天真可愛,也離不開它的作者白居易的一片童心,以及對春天的無限留戀和熱愛之情。所以即使這首詩本來就是白居易遊覽廬山大林寺的一個紀述,但通過白居易如此描寫,顯然變得富有情趣了起來,也更惹人喜愛。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